許海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高考自主命題的開展,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也引起了學校與教師的重視。生物作為21世紀的領先科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迫在眉睫。
一、制定校本課程的基本原則
在確定校本課程內容之前,筆者對教師和義務階段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認為九年義務教育的生物校本課程開發要遵循以下原則:
1.基礎性
生物學科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校本課程開發的時候具有基礎性,課題要簡單、易行,有代表性,如初一年級的“各種生物細胞標本的觀察”、初二年級的“營養與健康”等,都便于學生分析,易得結果。
2.服務性
校本課程的設置要有為《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服務的意識,課程的設置和實施要與教材相符合,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服務。基于這個原則,新疆師范大學附中北校區在初一年級設置了“小動物的飼養和觀察”,可為學生初二年級學習各種環境中的生物服務;在初二年級設置了“常見病的病理與預防”,可為學生學習傳染病的預防等免疫部分內容和調查活動服務。
3.趣味性
初中生物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設置一些有趣,且與生活相關的教學內容。如針對學生對動物和植物的興趣,新疆師范大學附中北校區設計了“校園植物的分類”的課題;針對初一、初二年級學生青春期的心理生理特征,新疆師范大學附中北校區開設了“青少年性教育”的課程,讓學生樂學、好學,實現學以致用。
4.應用性
初中生物教學體現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思想,學生能夠把生物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當前我國生物科學技術的成就和發展,以及生物科學對生產創造、社會發展和個人生活的影響,充分體現生物科學在科學領域、技術領域的作用。
二、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1.課題的確立
根據義務階段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和學校現有的資金、場地、技術等條件,新疆師范大學附中北校區提出了以下課題作為校本課程的選題,如表1、表2所示。
2.校本課程方案評價體系
為了確保課程的實施與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新疆師范大學附中北校區根據實際條件和要求,制定了校本課程方案的評價體系(如表3所示)。
3.對學生的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應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注重三維課程目標的落實,關注基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總之,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能有效實現生物教學的目標,筆者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生物教師和學生加入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中,生物科學的發展前景也會越來越喜人。
參考文獻:
[1]崔紅霞.生物校本課程開發“三原則”[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9(10).
[2]朱行芝.淺談云課堂背景下初中生物校本課程開發現狀及有效措施[J].新課程,2020(10).
[3]趙蔚.例談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特色校本課程開發[J].科普童話,2018(4).
[4]熊玉華.初中生物校本課程開發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
[5]陳春宇.初中生物校本實驗課程的研究與開發[J].課程教育研究,2012(32).
[6]竇喆.初中生物校本課程的探索與思考[J].中學生物學,2018(2).
[7]楊會濤.初中生物學校本課程開發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7(9).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