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勇 楊國香
摘要:在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藝術學科的價值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過去不少教師將之視為一般的知識與技能教學,按照固定的框架和單一的模式讓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簡單的模仿,并沒有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學到的只是一些基本的激發,精神世界沒有通過美術學習得到豐富,限制了他們的能力發展。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將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審美創新能力作為初中美術教學的基礎。本文將從初中生美術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及其有效策略兩個主要方面對該主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美術審美能力培養;審美能力培養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已經逐漸形成了比較清晰的美術造型、設計應用、綜合探究等教學板塊,每個板塊都需要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作為支撐。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嚴格來說,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具備越來越強的審美能力。比如初中生可以說出某件衣服是否好看,也能認識到自己的美術創作比如繪畫,是否有一定的審美價值。但是,在沒有經過明確培養的情況下,他們的審美能力會長期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不能產生完整的審美意識。教師對此要予以充分重視。
一、初中生美術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初中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進步。所謂審美情趣,指的是學生能夠認識到哪些才是真正的美,有著美術意義上的審美內涵,而不是片面追求所謂“新潮”或者“時髦”,以雜亂無章的形狀及顏色堆砌來代表“美”。而這又必然涉及到他們的思維能力,他們必須了解美術創作的基本形式和具體特點,通過各種美術組合的基本設計意識,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審美創新能力。最終,能夠完成優秀的美術創作,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美術意涵。
其次,審美能力正如上文所說,是學生美術能力素養的基本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所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在幫助學生奠定在美術藝術領域不斷發展成長的根基。比如學生在繪畫技法上的有效應用,需要有審美鑒賞與審美創新能力,將自己的藝術理解和以往的審美經驗通過自己的方式完成再創造。由此,學生才能具備美術藝術的創造力。而且,審美能力的提升能夠讓學生不斷從生活與學習中發現更多美的元素,保持對美術藝術的敏感,促進他們在美術藝術領域的持續探索,讓學生今后的人生受益無窮。
二、初中生美術審美能力培養策略
1、抓住學生能力特點
初中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應該以他們當前的能力水平和能力特點為基礎。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再加上家庭教育因素的一些影響,初中生在審美能力上會存在一些差異。比如有的學生片面以“新潮”為“美”的判斷標準,而有的學生在審美意識上則相對成熟一些。這就造成了他們在審美能力水平及特點上的不同。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從初中生的普遍成長特點出發,又要看到學生間的不同,不要盲目灌輸審美知識,把“美”變成某種教條的認識。一定要先讓學生產生到美的感受,然后再去進行分析探究,以獲得學生的認可,提升他們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時,上文提到的那些片面追求“新潮”的學生一開始可能會存在一些抵觸情緒,輕視民間美術。這時教師不要去強行扭轉學生的認識,而是可以展示各種現代設計,比如服裝設計上的民間美術元素。先讓他們從整體上觀察服裝,不要特別強調民間美術,這時學生往往會比較客觀的看待這一服裝設計并體會到其中的美。然后教師再通過提問引導,讓他們回答一下哪些地方讓他們感覺到了美,并逐漸聚焦到其中的民間美術元素上,從而以學生當前的審美能力為基礎扭轉他們不正確的審美認識。
2、創設良好審美情境
對美的感受需要在較好的教學環境中完成。一個人處在非常嘈雜或者刻板的環境中,思維會受到干擾或束縛,對美的感受就會變得不全面,有時還會產生與作品藝術內涵完全不同的審美感受,走入思維的誤區。而初中生的一個普遍特點又在于較為敏感,非常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良好審美情境的創設。必要的時候可以引入比較輕松的生活化元素或者積極應用學生比較喜歡的先進教學技術。
例如,在學習“燈飾設計與制作”的時候,教師應該提前準備積木或其他類似的道具,教學的時候將學生分為小組,每組可以得到一套道具。然后鼓勵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家庭布置或者對理想中的房間的想象來進行積木的搭建,完成之后鼓勵學生嘗試擺放不同的燈飾道具,看看效果有什么不一樣。如果非常喜歡某個燈飾,但是房間整體上不協調,也可以嘗試去調整房間的布置。這樣能夠讓學生沉浸到道具所構筑的生活化情境中去,感受燈飾設計的美感。有條件的話,教師還可以使用一些裝修軟件完成相似的教學活動,取得更好的效果。
3、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對初中生而言,對美的理解要比小學更加困難,不能只是能夠說出某件美術藝術作品“美”或“不美”而已。學生需要非常豐富的審美經驗,才能較好地與審美領域的理論知識相結合,獲得審美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師應該認識到美的無處不在,以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拓展學生的審美空間。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經常會要求學生注意書寫,有的學校還有專門的書法課程,而書法就是美術審美教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美術教材中也有相應的內容。這種學科交叉融合能夠幫助學生打開一扇通往廣闊審美世界的大門。
以上文提到的書法為例。初中美術教師應該與語文教師形成聯動,美術教師在課堂上提升學生對書法的審美認識,開展審美實踐,同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強調學生的書寫,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并將他們經過書法練習之后寫出來的字與他們之前的字進行對比,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成長進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信心。又如,在音樂教學中,可以結合繪畫等藝術形式來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視覺體驗,也讓學生有機會去感受優秀美術作品中的“韻律感”。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初中美術學科的教學地位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初中美術教師要抓住難得的機會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充分開發學生的審美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金京.培養初中生美術審美能力探微[J].新課程導學,2019(S2):56.
[2]馬紅云.淺談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9(11):194-195.
[3]丁琳.初中美術課程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探究[J].新課程(中),2019(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