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寧艷
摘要: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是隨之而來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當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農村衍生出留守兒童這一群體,他們的教育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為此本文以《一段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作為中心,從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求異心理和人性教育角度出發,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使學生變成自信、強大、自律的人,為他們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對策
當人處于“缺愛”的環境中,他們的心理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偏差,有的孩子會認為自己能力不足,有的孩子會通過“找事”來獲取人們的關注。同時他們的教育問題也呈現出很多問題,有的孩子認為上學沒有出路,不如早早地跟著父母去打工,有的孩子雖然想學習,但是在“不學習”的環境下變得舉步維艱。歸根結底,是大環境對留守兒童所造成的影響,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都要始終相信“孩子”還是“好孩子”,只是缺乏變強、變自信的發展推力。
一、消除“自卑心理”,做自信的學生
留守兒童在漫長的等待和期盼中,已經缺失了太多的親情,從某種意義上講,就像是“半個孤兒”或者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在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爸爸媽媽不在家,不要惹事;爸爸媽媽工作很辛苦,不要花錢。”逐漸地開始將自己封閉在一個空間里,同時也會對外部的世界充滿不信任。這種安全感的缺失、家庭的經濟壓力都會導致留守兒童出現自卑心理。為此家長、教師要聯手對抗孩子的“自卑心理”,使其做一個自信的學生。
例如,在學校教育中,各個任課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他們在對待留守兒童的時候,一定要多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打開心扉。同時教師們可以定期在班級中開展“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給學生們講不同的環境中生活、成長的故事,讓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到人與人之間有差異是非常正確的一件事。同時也要坦然地面對每一次的失敗,因為我們的成長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磨練,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學校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并不倡導家里長輩一味地向學生傳遞經濟緊張等觀念,應該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圍內,為學生創造出有價值的思想與物品,并鼓勵學生大膽地展示。比如,有的學生想要一身美麗的衣服,倘若家庭緊張,那么奶奶、媽媽可以在空閑時間,為他親手做一件衣服,對她們來說,甚至比花錢買衣服,更能夠感受到自豪、驕傲。
二、消除“求異教育”,做強大的學生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有小朋友用“哭鬧”的方式獲取親人的關注。對留守兒童而言,他們在8-10歲左右的年紀,想要獲得父母的關愛,可能也會采取這種手段。同時還有部分家長與教師,會向學生實施“求異”觀,比如:你一定要和別人不一樣,才能夠凸顯出你的能力。這句話的“殺傷力”對涉世未深的小朋友而言,負面影響十分巨大。
那么如何消除“求異教育”,做一個內心強大的學生?實際上,“求異”也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教師與家長可以通過“不攀比”“不表達”的方式,將自己的關注點全部放在學生本人身上,而不是通過對比強調,激發出學生的求異心理。再者教師在教育中,要讓留守兒童正確區分“做自己”和“求異”之間的區別,同時向學生傳遞只有我們自己足夠的強大,才能夠做更好的對比,不需要與其他人進行比較。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心理健康小游戲,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消除學生的“求異心理”,最終實現內心的強大。
三、消除“人性教育”,做自律的學生
人們價值觀的不同,導致對人性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形成了人性教育的多樣性。人性教育祝喲啊包含意識教育、行為教育、心理教育、認知教育、社會教育五個部分。在心理教育層面上,我們始終倡導保持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但是留守兒童長期受“隔代教育”,在爺爺奶奶有限的精力背景下,再加上對孩子的溺愛,導致很多學生出現“隨心所欲”的狀態,經常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找借口。
針對此問題,教師應該嚴格把控學生的錯誤行為,如將自己未完成的作業,說成是忘記帶作業,這種情況下,倘若教師不嚴厲管教,學生會經常性說謊。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日常關注,鼓勵學生寫作業,同時嚴格要求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回家拿作業,以此拆穿學生的謊言,并對其進行正確的人性教育。此外,教師也要與家長進行溝通,杜絕學生出現類似的問題。
總而言之,低段的留守兒童處于其成長的關鍵期,他們雖然敏感、脆弱,但是就像是一張白紙,或者是未經雕琢的璞玉,我們外界給予他們怎樣的環境,他們的生活就會變成什么樣子。所以教師與家長一定要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讓他們“錯誤”的思想隨風消散,讓自信、強大、自律成為他們的保護傘,支撐其健康的心理狀態,并長成人格健全的好少年,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為改變“留守兒童”現狀增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郭娜娜.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分析[J].中國果樹,2021(09):116.
[2]王芬英.農村小學高年段留守兒童厭學問題的對策[J].試題與研究,2019(25):136.
此課題已被列為石柱縣教育科研2020年度課題(石教委發〔2020〕370號);課題編號:SZJYKT-2020014;課題類別:一般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