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萍麗
摘要: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其被運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其高效性與便捷性促使人們生活越發無法離開信息技術。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逐步推進,教育各方要求教師創新教學觀念,完善教學模式,并且實現學科間的均衡發展,從而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歷史課程旨在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及近現代史以及世界近現代發展史,并引導學生借鑒優秀歷史經驗,避免過去歷史錯誤,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因此,教師應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課程結合策略探究進程。
關鍵詞: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初中歷史;結合策略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歷史是經驗、教訓、借鑒,是過去的沉淀,是未來的導向;對于一個人來說,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它都能教人們融會貫通、懲前毖后,它是學習的源泉,是進步的信心,因此,初中歷史課程在初中階段對于學生學習成績、歷史觀念以及持續成長具有重大影響。初中歷史課程是一門與時間聯系較為緊密的學科,因此需要學生熟練掌握歷史時間線,并能將歷史事件與朝代一一對應,但是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有效實現這一教學任務,為此,教師應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推進初中歷史課程高效發展。
一、初中歷史教學現狀
在目前的初中歷史課程中,存在著一些因素阻礙課程進程,首先,初中歷史并非主要科目,并且其在高中學習階段成為選考科目,因此學生便會忽略歷史科目的教學,從而其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同步下降,其次,初中歷史課程并非主要科目,學校及學生的忽視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從而教師怠于創新,教學方式傳統而機械,最后,部分歷史教師未深刻認識到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意義,因此無法及時學習與掌握新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技能,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無趣且枯燥,進而無法有效吸引學生參與其中。由此可見,在目前的初中歷史課程中,教學效率遲遲無法提升,因此,教師應巧妙運用信息技術,不斷提升教學成效。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課程結合策略
(一)運用媒體資源,構建歷史時間線
教育信息化進程不斷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媒體資源作為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重要發展工具,其內容多樣,形式豐富,具有強大的信息展示功能。在目前的初中歷史課程中,存在一大難點便是學生對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掌握不清,從而導致其無法構建清晰的歷史時間線,進而歷史學習效率較低。為此,教師應合理利用媒體資源,通過其豐富多變的形式幫助學生準確掌握時間,從而保證學生對課程內容全面掌握,例如,教師在講解世界近現代史時,首先教師運用幻燈片中的動畫效果,將世界近現代史的時代進程按照時間順序展示,引導學生對對時間有大致了解,其次教師將每個標志性的時代劃分為一個區塊,再將區塊內的事件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并運用動畫效果展示,最后教師尋找并播放簡短的紀錄片展示世界近現代史的發展歷程,使學生在動態物象中感受歷史發展脈絡。由此可見,教師綜合運用媒體形式,可幫助學生在動態過程中掌握歷史事件發生時間,從而構建歷史時間線,進而高效清晰地學習歷史知識。
(二)巧用信息資源,豐富教學中內容
教育部門在編纂歷史課本過程中,均會對課本內容以及例題進行一定的篩選,因此課本內的學習內容具有較強的典型代表性,但是課本篇幅有限,因此教材內容在全面性方面便具有一定的短板。但是目前信息時代高速發展,信息資源呈井噴式增長,其具有豐富的內容,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因此,其可有效為課本內容做補充,為課程教學源源不斷注入活力。為此,教師應巧用信息資源,不斷豐富課程內容,例如,教師在講解“隋唐時期”時,首先教師簡單講解課程內容,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此時期的大致印象,其次因為唐朝時期國力強盛,因此其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具有豐富的內容,而課本無法涵蓋完全,為此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搜尋相關的信息資源,為課本內容做補充,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全面掌握此時期的特點,最后教師結合課內外資源,重新梳理課程框架,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由此可見,教師巧妙運用信息資源,可以為課本內固有的教學內容做補充,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索中學習。
(三)善用數據分析,強調總結與反饋
信息技術主要涉及收集、分析、儲存及展示等功能,其中的分析儲存功能可以幫助使用者高效處理信息,并且依據分析結果為后續行為提供科學指導。在教學中,學習的學習情況、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效果等都是具體的信息,其較為繁瑣復雜,因此教師在掌握并分析過程中效率較低。為此,教師應善用信息技術的數據分析功能,實現課程的總結與反饋,力求不斷完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建立長期追蹤記錄掌握學生動態,首先,教師對學生每節課的課堂表現及學習情況進行評級并記錄,此為日常記錄,其次,教師記錄學生每次考試的成績,以及考試過程中的易錯點及重難點,此為考查記錄,最后教師結合日常記錄以及考查記錄與學生進行一對一交談,并在過程中了解學生對自身學習的總結與反饋,教師綜合記錄與學生自述情況為學生后續學習提供指導。由此可見,教師善于運用數據分析功能,有條不紊地儲存繁雜的信息,并且運用信息的分析結果指導總結與反饋過程,有助于歷史課程效率的持續提升。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首先歷史科目要求學生以史為鑒,從歷史事件中汲取經驗與教訓,從而幫助其樹立正確看待歷史的觀念,其次新課程改革進程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方式,實現科目間均衡發展,因此歷史教學應受到教師及學生重視,最后信息技術是高效工具,有助于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順應新課程改革要求,重視歷史科目教學,不斷推進信息技術的應用深度與廣度。
參考文獻:
[1]朱環.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8(31).
[2]祝蘭蘭.初中歷史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8):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