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摘要:教育信息化正在逐步推進,為教育改革提供了動力。尤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的整合一方面為課堂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還推動了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為學生創造了更加趣味化的學習環境。因此,教師應將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完成有效整合。本文則以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為出發點,對此展開深入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信息技術;興趣;自主意識
數學教學正在由傳統的講授式向新穎的信息化方式逐步演變,并為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需求逐步提升,并且他們對數學學科有了初步的刻板印象,并自然地認為數學知識是枯燥的、乏味的,這樣的形勢則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因此,教師作為教學的構建者,為了改變這一形勢,首先應感受到信息技術的作用與價值,其次,結合初中生的心理需求構建信息化課堂,以此完成教與學的有機統一。
一、豐富教學資源,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數學學習活動的源泉,也是完成數學學習活動的推動力。一個直接興趣能夠推動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的產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心理入手。而信息技術的引用不僅能夠豐富數學課堂教學資源,打破學生對數學課本的刻板印象,為數學課堂注入新的源泉,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習行為的產生,以此使他們產生更加良好的學習興趣。
以“有理數”為例,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對簡單的數字有了全面的認識,但是他們對數字產生了一定的思維定勢,并且對枯燥的數字并不感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以此豐富教學資源,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豐富教學場景,并以視頻這種直觀的方式呈現一則新聞,即:冬季的一天,某地的最高氣溫為6攝氏度,最低氣溫為-10攝氏度,而同一天另一地的氣溫為-3攝氏度到7攝氏度,這里呈現出哪些數?是否能將學過的數分類?這種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使他們參與到具體的探究活動中,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此外,通過多媒體這種方式呈現具體的內容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喚醒他們視覺與聽覺的同步參與,以此使學生對有理數產生深層次的理解與掌握。
二、轉變呈現方式,降低理解難度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講授式為主,并且以黑板作為唯一的教學工具。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利于抽象數學知識的呈現。而信息技術的引入能夠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更加生動化、趣味化、直觀化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既能夠打破學生的思維障礙,還能夠降低學生理解抽象數學知識的難度,以此推動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開展。
以“幾何圖形”為例,為了使學生理解立體圖形,教師便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豐富的幾何世界。首先,呈現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圖片,使學生對立體圖形產生初步的感性認識,并為后續的探究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教師再次運用信息技術呈現兩組圖片,其中,一組為平面圖形,一組為立體圖形,讓學生結合圖形的特點總結、歸納立體圖形以及平面圖形的特征,與此同時,運用不同顏色的線條突出幾何圖形的特征,讓學生從頭腦中直觀地想象立體圖形的整體構造。這種呈現方式的積極轉化,既降低了教師的教學難度以及學生理解新知識的難度,還有效推動教學活動的展開,以此為學生的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打破空間局限,提升自主意識
教育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僅局限于課堂這一環境,而是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性。能夠將課堂實時呈現到學生面前。這樣一來,在課前,教師便能夠呈現給學生預習的內容,使他們充分的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提升其自主學習意識。除此之外,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充分調動其自主學習意識,從而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體系的建立。
以“從算式到方程”為例,為了使學生熟練運用未知數表示數量關系,在課前,教師則將導學案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呈現到云平臺上,讓學生通過下載導學案的方式完成課前預習,其中,包含著學生的學習任務以及微課視頻,這一以來,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獲得數學知識,完成對知識的初步認識,也能夠充分利用幾分鐘的微課視頻,進而在頭腦中完成邏輯知識的自主構建。此外,在教學結束后,教師則將分層作業呈現到云平臺上,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類型以及內容,這樣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夠根據個人的學習情況完成自主復習,以此促進每個學生的長期發展。
綜上所述,數學信息化的方式為教師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新的突破口,同時,也為學生更加有效的學習提供良好保障。因此,在初中階段,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而通過切實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不僅為學生的學習行為注入新的活力,也打破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刻板印象,使他們產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樂趣以及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馬蘭芳.探究初中數學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J].考試周刊,2020(80):79-80.
[2]李慧.探析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方法與技巧[J].視界觀,20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