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摘要: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比較基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基為關鍵。教師需要設置形式生動的教育教學活動,在全面變革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的過程中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空間。對于小學科學這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來說,教學活動的開展非常有必要。教師需要理順自身的思路,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教學路徑。在全面變革以及有效改進的基礎上,凸顯小學科學的育人作用及優勢。
關鍵詞:活動開展;教學;小學科學;開展思路
引言
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落實以及有效深入,學生多元綜合能力的培養被反復提起。教師需要關注對科學教育工作的分析以及研究,促進科學活動的有效落實以及逐步完善,逐步提升學生的思考創新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著眼于整個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過程,靈活的利用各種科學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確保學科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活動開展的價值
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小學科學的實踐性比較明顯,離不開學生的動手操作。但是與其他階段的學生相比,小學生的學習經驗不足,年齡偏小,動手能力還有待提升。在參與科學活動時比較被動,對教師較為依賴。如果教師能夠以科學活動的有效調整以及科學安排為基礎,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那么對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水平將會有重要的影響。教師會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國家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現實要求。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引導學生主動大膽的說出個人的真實想法。這一點對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有明顯的作用。學生也能夠逐步產生發自心底的學習意愿及動機,逐步提升個人的科學學習成績和動手能力。
2.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推進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靈活利用多種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由發揮,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活動以及教育教學策略,加強學生學習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緊密聯系。鼓勵學生自主自覺的學習科學知識,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保證學生在創新精神的指導下自主實踐、大膽想象。科學活動的開展非常關鍵,教師需要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學會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以及溝通,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意識到科學學習的樂趣。既然真正的愛上科學,在科學精神的引導下自主探究,大膽想象。學生的科學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夠在自主探究以及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實現逐步發展。
3.有助于提升課程的創新活力
傳統一刀切的教育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學生提不起興趣。如果教師能夠以科學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為契機,進一步開辟全新的教學路徑。那么對提升課程教學的創新活力將會有重要的影響。教師會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了解活動應用的具體情況。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的緊密互動,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實踐水平。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主動自覺的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高效獨立的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整個課堂教學變得更具有生命力以及活力,學生也能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
二、活動開展有效變革——淺析小學科學教學中活動開展的思路
1.明確科學探究任務
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非常關鍵,科學教師需要關注對科學探究任務的分析。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育人原則,著眼于學生的實質學習情況明確前期的探究任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需要深化自身對學生的理解,科學布置學習任務。在與學生交流及互動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確個人未來成長發展的方向。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科學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及提升。在完成前期的教學任務后,教師還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了解學生的興趣。分析學生的溝通意愿,關注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的真情實感。著眼于學生的心理變動,積極調整教學思路。改革教學模式,充分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落實。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教學變革,保障不同教學活動都能夠發揮應有的價值。
2.科學劃分科學活動小組
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劃分小組,關注對科學任務的有效分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動手探究,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了鍛煉以及強化。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新教科版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1.5《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時,有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扎實,能夠在小組內部合作的過程中互相吸收經驗。交流各自的心得和看法,主動實現見賢思齊,彌補個人的短板。這種教育教學模式對科學教學改革有重要的影響,學生也能夠逐步意識到個人的主體價值,自主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的教育經驗得到了積累,教育教學壓力有所減輕。能夠更好的突破學科教學的重難點,促進學生的良性成長以及學科教學改革。
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良好的實踐能力是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基礎以及必要條件,在科學課程中教師需要有目的的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動手習慣,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動手的過程之中變得更加積極和主動。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新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1.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時,教師需要靈活利用多種教學策略,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手意趣。引導學生自主自覺的參與各種探究性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學以致用,充分凸顯學科教學的指導作用和價值。
4.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在組織開展各種科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為學生做好前期的鋪墊工作。給予學生恰當可行的幫助以及輔導,讓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及學習方法。這一點對學生的科學學習和社會實踐都有重要的影響,教師需要始終圍繞學生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對不同教育資源的多元整合,與學生共同探究科學知識,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
結語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學活動的開展非常復雜但是十分有必要。教師需要著眼于活動開展的現實條件,在全面變革活動內容及活動形式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
參考文獻:
[1]曾雪琴.小學科學教學中活動開展的思路[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12):0059-0059.
[2]公小勇.淺析如何有效開展小學科學課的實驗教學活動[J].數碼設計,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