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河南 鄭州 451464)
民族器樂在我國民族音樂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民族文化和民間文化的重要表征。高校開設民族器樂課程,不但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我國豐富的民族歷史文化,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所以將傳承性與時代性元素融入高校民族器樂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首先,可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高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特色專業人才,滿足社會不斷發展的需求?,F如今,我國高校現有的民族器樂人才培養機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和時代契合的程度不高。而在教學中有效地融入傳承性和時代性元素,可以全面提升民族器樂人才的培養質量。我國的民族器樂歷史較為悠久,各種民族器樂和民族文化之間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民族器樂深受民族文化的影響,只有全面了解民族文化、繼承民族文化才能真正表達民族器樂的精髓。因而,高校民族器樂教學必須適應社會的要求,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教學形式,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
其次,更好地傳承與弘揚民族文化。我國的民族音樂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當中,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深刻地反映著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特點與發展歷程。在快速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民族器樂的演奏形式越來越多,高等院校在民族器樂教學過程當中融合傳承性和時代性元素,提高音樂人才的綜合素養和能力,使其采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傳播民族音樂,有助于更好地傳承與弘揚民族文化。
一般來說,高校的課程設置主要把課程劃分了專業技能課、文化公共課以及專業公共課三個方面。雖然高校的課程設置受地域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但是從課程的主體結構層面來說,本質上并沒有差別。從專業層面來看,民族器樂課程屬于專業技能課程,可是從實際教學來看,在高校的專業必修課程當中,只有聲樂、舞蹈等方面的專業課程,民族器樂在專業必修課程中的地位非常低。所以,這一課程難以進行大面積開設,學生也無法得到系統性的學習。另外,民族器樂課程大多數情況下只針對少數民族學生開放,普通學生難以在專業課的學習過程當中近距離接觸民族器樂。此外,對于專業藝考學生的時候,有的院?;臼褂美涮幚淼哪J剑偃缬袑I的教師來教授該課程,這一專業課程就會被保留下來,假如專業的師資條件不足,就會撤銷相關專業課。這樣一來就會出現許多學生自行付費聘請相關專業教師授課的現象,同時多數院校對于這一現狀直接采取不招收相關專業學生的方式。在這種背景下,民族器樂在高校音樂專業中的地位逐漸被邊緣化,最終使民族器樂在高校教育系統中逐漸消失。
雖然高校的師資隊伍在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多突破,音樂專業的師資力量在高校教育系統當中也有了較大進步,可是師資配備方面仍舊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首先,對師資隊伍進行系統建設的時候,無法確保發展過程的齊頭并進。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勻且素質不高,民族器樂專業教師人數屈指可數,師資力量不能在短期內及時得到補充,無法滿足學校民族器樂專業的發展需求。現如今的民族器樂,教師隊伍較為薄弱,而且后備力量嚴重不足。
其次,教師隊伍缺少相應的梯隊建設,專業性不強。對于青年專業教師,沒有開展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養,使得整個專業教師隊伍專業水平與綜合素養不高,整體的專業教學質量也會越來越低。
最后,同專業的教師與教師間沒有進行良好的交流,不利于學術探討,也無法形成良性競爭局面,使得許多教師固步自封、拒絕學習,尤其拒絕向年輕教師學習。有的高校在開展師資隊伍建設的過程當中,采用師出同門的模式,讓教師與徒弟在同一所高校任教,這樣一來專業水準就會逐漸降低,無法形成一個健康的、良性的學術生態,嚴重束縛了高校的發展。
雖然音樂教育在我國已經開展了較長時間,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始終沒有形成具有針對性的專業化教學,更缺乏明確的辦學思想,從而導致教學建設缺少整體設計與綜合管理,呈現出一種松散且無序的狀態。這樣不但無法保證生源質量,也無法創建多層次、多渠道的師資建設體系,還會導致硬件資源不能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在此背景下,很多高校忽視教學條件與實際現狀的結合,教學模式建設缺少創新、沒有特色,缺乏有針對性的專業教學,致使學生所接受的專業教育存在較大的盲目性,未來的職業定位不準確。由于高校在擴招的時候,缺少整體的科學規劃,布局不夠合理,學生在學校不能獲得具有實用價值的教育,不能依靠自己的專業在社會上立足,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傊?,由于高校缺少明確的辦學思想,學生的專業技能較低,無法在社會上謀求合適的職位。
民族器樂是我國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民族器樂在教育領域內得到普及與推廣,和民族器樂教學相關的教材也越來越多。然而,民族器樂專業在教學過程運用的相關教材,依然將演奏技法作為教學核心,民族器樂發展的歷史以及民族文化內涵、流派的傳承等內容占比很小。另外,民族器樂相關教材重點講解的內容都是傳統樂曲、獨奏曲目以及創作型曲目等,新民樂以及小合奏等符合現代審美的音樂類型在教材中的篇幅依舊較少。所以,必須切實做好教材建設工作,教材內容的選擇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合理添加民族器樂傳統知識以及近現代創作出的新的音樂作品等,增強教材的實用性與先進性。
現如今,我國各大高校采用的民族器樂教學體系是以西方的音樂教學體系為主,同時根據我國高校教學習慣而形成的,這就導致民族器樂專業學生與中國傳統音樂之間的距離逐漸擴大。學習民族器樂就必須了解、親近以及熱愛民族音樂,這是學習民族器樂的必由之路。學生對民族音樂進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喜歡民族音樂,才能真正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思想。所以,在設置民族器樂教學課程時,需要把民族器樂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知識相結合,作為該專業的必修課,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了解,激發他們對民族音樂的熱情,提高他們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另外,各大高校需要根據本校民族器樂專業的教學特色以及具體教學狀況,開設一些具有時代性的民族器樂教學課程,使學生可以較好地了解當下民族音樂的發展動態與方向,從而讓民族器樂專業學生緊跟時代的步伐,更好地迎接機遇與挑戰。
其一,高校民族器樂專業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學會把傳統音樂文化與民族民間音樂的地域性特點滲入到民族器樂作品的講解以及分析當中,讓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所學音樂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風格特點。
其二,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防止“填鴨式”教學形式的出現,以豐富多樣且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督促學生多聽、多看、多思、多做。民族器樂課程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掌握民族器樂技能、藝術表現能力以及欣賞能力,也要讓學生熟悉不同民族器樂作品的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式:
1.合作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指的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同時要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溫馨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2.討論式教學。在進行民族器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提前做好課前設計,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交流,這樣才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練習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是民族器樂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式,教師在使用練習式教學模式的時候,必須明確練習的目標與方法,學生才會主動練習。另外,教師也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檢查的習慣,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練習效果。練習方法要豐富多樣,選擇的練習內容要基于民族器樂課程內容、與學生的能力水平相適應,如此學生才會易于接受。
其三,應該定期開展和民族器樂時代性以及傳承性有關的專題性講座,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從而發展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民族器樂屬于音樂學科中較為重要的一門專業,要想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器樂演奏人才,就必須切實做好教學教材建設工作,合理設置器樂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民族器樂教學模式,有效地在教學中融入傳承性與時代性元素,如此才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傳承與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