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入瑞
摘 要:本文研究如何加強大學生黨史教育,分析學習黨史的重要意義,并將黨史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 指出目前黨史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仍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黨史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對策與思考。
關鍵詞:黨史教育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在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更應該強調繼承革命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學習思考,認真研究如何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為契機,加強大學生黨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一、學習黨史的重要意義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歷史學習,多次強調要學習黨史、新中國史。2020 年1 月,習近平同志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發表講話,提出要“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學習“四史”,特別是黨史,不僅是對黨員領導干部提出的要求,還是青年一代必須學好的“必修課”。青年學生正處在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和民族觀至關重要。
(一)進一步認清歷史,堅定信仰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和平時期,未經歷過那段凄風苦雨的歷史時期,如果不教育引導,則可能被自由散漫的物質文化所蠱惑,導致信仰缺失和意志薄弱。加強大學生黨史教育,可以使大學生真實感受近現代中國的屈辱史,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于危難中勇擔使命的偉大精神,為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二)豐富人生閱歷,汲取經驗教訓
通過加強黨史教育,大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我們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路走來十分不易。在這期間,既有豐富的成功經驗,又不可否認存在坎坷曲折。大學生學習黨史,能夠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結合中國實際不斷探索救國救民、改革開放、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強國之路。
(三)勇于擔當,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拯救國家、拯救民族而不斷探索,犧牲了生命。通過加強黨史教育,大學生努力學習先輩們的擔當精神、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堅定不移地自覺肩負起歷史使命。在新的歷史時期,大學生作為時代的弄潮兒和未來的創造者,要從先輩們的身上汲取力量,凝聚起堅強的意志,為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二、將黨史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
(一)將黨史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有機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部分大學生自小生活在較安逸舒適的環境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物質需求較強烈、理想信念較淡薄;對于個人的發展較重視、對社會責任重視不夠;政治意識較模糊等現象。我們要以建黨100 周年為契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堅定的政治意識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今后所從事的工作領域里,要有理想,立志成才,力爭作出成績,為社會作出貢獻,尤其是要有堅定的政治意識,使大學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
(二)將黨史教育與民族精神教育相結合
我們要把建黨100 周年作為契機,引導教育好大學生研讀黨史,加強愛國愛黨教育。我們要教育大學生永遠銘記民族歷史,更不要忘記中國共產黨是怎樣帶領中國人民走出屈辱歷史的。同時,還要教育大學生從革命歷史中汲取營養,激發學生的民族意識,培育他們堅強正直、勇擔重任、不畏艱險的傳統美德,通過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實現人生價值和青春夢想,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將黨史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
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為契機,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每一位大學生都能夠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外延、意義、脈絡,提高對黨和國家的政治認同和行為自覺。組織開展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大學生的內心。
三、當前黨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學生黨史教育取得了重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黨史教育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待提升
歷史虛無主義自建黨以來一直存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實際工作中,我們往往以正面的黨史教育為主,缺少與歷史虛無主義的直接對抗,導致一些大學生群體對黨的歷史的正確認知往往不足。特別是在歷史虛無主義者歪曲一些事實、故意制造或者夸大一些矛盾時,在抹黑英雄人物、否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要針鋒相對地予以反駁,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上要更堅決,努力消除其給大學生思想認識帶來的消極影響。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充分吸取經驗教訓,對黨史中出現的曲折道路結合特定的歷史條件全面分析評價, 引導大學生深刻體會我們黨撥亂反正的勇氣和決心,同時深刻領會這種經驗教訓,引導大學生注重歷史的內在聯系,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必然性的認識。
(二)黨史教育的系統性有待提升
在當前高校的黨史教育工作中,貫穿其中的包括學生工作、思政課教學、團學黨員活動等多個方面,較零散,系統性有待提升。我們在學習黨史時的側重點雖有不同,但從本質來說,黨史是一部連貫的、有邏輯性的歷史,需要完整地、辯證地看待。因此,大學生黨史教育不僅是簡單地學習歷史知識,還要學習歷史知識背后的歷史背景、歷史發展規律,對中國選擇共產主義的道路達成認識。特別是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發展,新中國的成立,直至今天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斷堅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心和信念。較分散的教育引導,導致一些大學生無法對黨的歷史知識有更系統的認知,更難對歷史發展背后的脈絡有更深刻的把握。
(三)當前黨史教育以傳統方式為主,未能很好地對接網絡化、信息化趨勢
隨著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當代大學生生活在信息時代,接受的外界信息更多元,價值觀呈現出多樣化。他們在思想上更外向,有個性,對外界的新鮮事物更好奇。當前大學生的黨史教育仍以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主動融入的積極性不高。顯然,當前的黨史教育已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需求,難以適應網絡化、信息化時代對黨史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重要平臺。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借助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認識進行錯誤的引導的情況不斷出現。黨史教育能否在這些媒介、平臺上與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斗爭,并取得勝利,是黨史教育的關鍵所在。
四、新形勢下加強黨史教育的對策與思考
新形勢下,為了加強大學生黨史教育,充分發揮黨史教育在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的重要環節作用,針對當前大學生黨史教育存在的不足,筆者提出以下對策與思考:
(一)進一步加強黨史研究,展現黨史的時代性和科學性內涵
時代在進步,研究方式方法不斷完善,促使黨史研究不斷進步。為此,一方面,黨史研究要進一步深刻體現時代性內涵,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己任,以史為鑒,加強歷史研究。通過深刻詮釋黨的歷史,對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闡發,為更具有針對性地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歷史依據,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堅持不斷研究不斷應用,更快地將研究成果投入大學生教育中,并將應用的情況隨時反饋到黨史研究中,查漏補缺,有針對性地進一步加強研究,不斷提高黨史教育的科學性和說服力。
特別是在面對一些現實性的問題上,進一步思考如何通過現實性闡釋,使之更便于理解。同時,進一步體現透過現象看本質,多從具體問題和基本問題中研究背后的一般性規律和歷史必然性,提高大學生對歷史的整體認知和理解能力。
(二)進一步完善黨史教育的內涵和體系
當前的大學生黨史教育,需要進一步整合多部門多渠道的教育資源,調整已有的教育體系,使之進一步系統化、有效化。
團學工作應立足當前時代發展背景,開展符合當下學生特點的黨史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宣傳教育氛圍,推動黨史教育融入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的。同時,通過組織開展行之有效的黨史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如在“七一“”九一八”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主題紀念、祭掃活動,重溫黨的艱難歷程。培養青年學生的人文素質、道德素養、心理素質,使黨史實踐教育更具有針對性。
在思政課教學中,要開展形式多樣的黨的歷史知識、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和英雄模范事跡教育,進一步講清楚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文件、重要人物,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講清楚近代中國經歷的屈辱歷史,汲取歷史教訓,增強學生奮發圖強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講清楚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使學生不斷從中受到啟迪,增加正能量。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和選擇了改革開放。
(三)推進黨史教育技術手段進一步網絡化信息化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黨史教育要想切實發揮網絡育人的重要功能,不僅需要在內容上不斷調整完善,還需要在教學方式上、在教育平臺上做到與時俱進。要不斷搶占信息化平臺高地,充分發揮融媒體的媒介作用,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社團活動、黨員活動中,都應不斷優化應用網絡信息化媒體進行黨史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加強網絡黨史教育, 搭建信息化媒體平臺,在網上設置優質的教學資源,開展黨的奮斗史、黨的理論探索史及黨的建設史的教育教學。通過網絡平臺,主動發聲,站穩立場,以理服人,有理有據,堅決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黨史教育工作者不僅要不斷提高專業知識素養和理論水平,還要豐富新的語言思維,以大學生更易接受的方式方法進行思想引導,加深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必然性的認識。
(四)進一步豐富實踐教育的形式和渠道
從生活和實踐中受到教育是黨史教育的最好方式。高校應結合各類社會實踐活動,規劃黨史教育社會實踐課題, 使大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通過見證國家近年來的飛速發展及對比國內外發展形勢,堅定“四個自信”。在課堂教育之外,多組織大學生瞻仰革命遺址,參觀紅色景點、革命博物館和紀念館,學習革命英烈的事跡。同時,不斷提高實踐教學的主動性,思政教師要主動走近學生社區,參與學生學習生活,了解學生所做所想,深入加強溝通引導,使大學生更深刻地了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更主動地參與黨的各項活動,認同黨的主張,將為黨和人民奉獻青春作為畢生信念和使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勉勵廣大黨員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 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N]. 人民日報,2020-07-01.
[2]尚光威. 黨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探究[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1).
[3]武敬杰. 淺析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性[J]. 法制博覽,2017(36).
[4]魏瑋. 淺析黨史教育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J]. 才智,2016(23).
[5]王炳林. 中共黨史學科基本理論問題論要[J]. 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