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芳君
摘要: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開始,傳統的課堂教學手段暴露出很多的弊端。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講,綜合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提升他們計算機綜合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如最常見的有一體化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等。本文首先分析影響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開展的各種因素,然后剖析優化計算機教學的各種手段,進而提升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實訓教學;項目化教學法;教學問題
當前社會無論是技術還是經濟,其發展速度都十分迅速,在此背景下計算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工具。相應地,計算機專業人才也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支柱。中職院校為了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與社會進行對接,從而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學校重視程度不足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較多,而學生的學習時間較為緊迫。此外,當前中職多采用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教學模式,學生在最后一學年會完全參與到崗位實習中。為此,部分院校在前兩年的授課里將計算機理論部分作為核心,將實訓教學當作了輔助。學校的重視程度不足,就使得實訓課程較少。此外,學校在考察中并不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考察,而是僅測試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這就讓學生認為實訓課程的重要程度不高,對于實訓課程沒有端正態度,導致自身操作能力以及理論知識水平發展受限。
(二)中職生專業基礎較差
中職學生剛剛結束了初中生涯,無論在心理、生活經驗以及社會閱歷等方面都很欠缺。他們利用計算機大多是以打游戲而生,對于計算機技能掌握程度少之又少。加之部分學生缺乏計算機基礎的操作經驗,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只能夠采取強行記憶的方式。這種學習的方法,在短期內有效,但是當提到如何運用的時候,學生又會感覺到十分犯難。總體來看,中職學生計算機基礎比較薄弱,是影響能力提升的基本原因。
(三)學校硬件設施不足
學校硬件設施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教師的數量不足,其二是學校的計算機設備過于陳舊或者數量不足,難以滿足實訓課開展的需求。由于計算機教師數量不足,學院通常會安排理論知識教師同時擔任實訓教師。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師并沒有從事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經驗,其操作能力本身就十分有限,難以勝任實訓教學任務。此外,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承擔的教學任務過重,就使得教師分身乏術,從而導致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水平都難以有所提升。實訓課的開展需要計算機設備作為基礎,學校設備不足,就使得實訓教學開展困難,從而導致學生操作能力提升受到嚴重限制。
二、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重視實訓教學,提高操作能力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操作能力較強的,能夠獨立解決簡單計算機問題的復合型人才。為此,中職院校就需要認識到實訓教學的重要性,并將其列為與理論課并重的一部分。首先,中職學校應該完善課程體系,保證理論課與實訓課程的比例平衡,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鍛煉自身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其次,學校需要提高教師對實訓課程重要程度的認知,讓他們從根本上認識到實訓課與基礎課都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將二者密切結合起來。這樣一來,教師才能夠培養企業所需要的技術性人才。最后,學校就需要多與任課教師進行交流討論,將理論教學的內容進行分解,并根據不同主題的理論內容配備相應的實訓環節,實現知識的拓展與深化,來幫助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在一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二)開展項目教學,提升實踐能力
通常在設置項目任務時,教師會直接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確定任務。這樣的項目任務,雖然針對性很強,但是卻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中職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的學習動力不足,這就需要在使用項目教學法時,教師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去確定項目任務。這樣一來,教師激發出學生的熱情,可以讓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進來。例如:在講解Phython的時候,教師便需要以計算機程序設計技術為核心,然后學生的興趣相結合。學生們對于動手設計方面的內容是比較喜歡的,因此,在確定項目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去設計一個Phython小程序。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其中,加強對于Phython技術的深入了解,熟練掌握Phython的設計過程。
(三)增加歷練機會,培養創新能力
教師可以從網絡上尋找一些征稿的網站或者平臺,這些網站經常會有一些主題活動,這些活動均是希望創作人可以以生活為原型,拍攝一些意蘊深遠的圖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拍攝完照片之后,便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利用PS軟件修飾,然后上傳到征稿平臺。在此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去借鑒其他參賽選手的作品,來不斷完善自己,融入一些具有自己想法和個性的內容,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來講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除了網絡征稿平臺之外,學校組織的技能大賽同樣是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都應該緊緊抓住這些契機,促進自身的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文煥.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學校計算機實訓課中的研究與應用[J].天工,2019(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