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文學類通識教育的重要性,研究了高校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現狀,提出了高校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優化建議,以期為高校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工作推進提供科學的指導。
關鍵詞:文學類通識課程;高校;教學現狀;優化建議
引言
在通識教育下,高??梢杂行椭鷮W生塑造健全人格,增強學生素質,提高學生發展水平。正是由于通識教育對于促進學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我國加大了對通識教育的推廣力度,希望高校可以培養出更多人文素養高、道德素養高的人才。對于高校而言,其需要構建完善的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體系,以此優化推進課程教學工作,強化人才培養效果。
1高校文學類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在文學類通識教育下,高校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歷史文化,構建完善的歷史文化知識框架,開闊自身視野。通過長期接受文學類通識教育,學生的文化素養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學生更容易接觸到西方的文化思想。而在非我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西方文化思想的熏陶下,一些學生偏離了正確的人生方向。文學類通識教育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等方面的教育知識。學生通過接受文學類通識教育,學習相關知識,就可以提高自身的對西方思想文化的判斷能力,堅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等,進而促進自身發展。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就容易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從而助力社會發展,提高國家綜合發展水平。
2高校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現狀
2.1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引下,不僅教師可以順利地進行教學工作,而且學生可以保證學習效率。當前,高校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目標并不明確,加大了教學的隨意性強。之所以高校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目標并不明確,是因為高校缺乏深入地研究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內容、通識教育政策,不利于抓住教學方向,何談能夠提高教學水平與學生學習質量。為此,高校需要深入剖析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內容、通識教育政策,結合教學內容、通識教育政策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
2.2教學內容不夠優化
在進行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前,教師需要圍繞著教學內容制定教學方案,以保證課堂教學工作有序推進。目前,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論化強,無法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不夠科學。一方面,教學內容的設置過于通俗話。即有的教學內容的設置過于直白,缺乏專業性,同時教學內容的連接性、邏輯性不強,難以保證學生學習效果。一方面,教學內容的設置過于專業話。即有的教學內容的設置過于專業性,而這些專業的知識、專業的學術用語,無疑會加大學生學習難度,導致學生產生挫敗心理,不利于確保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教學內容。
2.3教學方法單一、落后
當代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烈、有思想與主見,他們對教學方法提出了更好地要求。如果教師在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單一、落后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夠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然而,部分教師在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缺乏使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并且所應用的教學方法不夠先進。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單純地應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在灌輸式教學方法下,教師多數只是自顧自地講解知識,而缺乏與學生互動、交流,影響學生學習效果。所以,這種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并不能夠得到學生的親睞。為強化教學質量,保證學生學習效果,教師需要積極地探究先進的教學方法,科學地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指導通識教育工作。
3高校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優化建議
3.1明確教學目標
在設置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目標前,要研究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內容,把握教學內容內涵。與此同時,要搜集關于通識教育的政策,領悟通識教育理念。在此之后,就可以開展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置工作了。基于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內容與通識教育的政策,本次主要從以下方面研究了教學目標的設置內容。一方面,可以將培養學生高品位的閱讀習慣作為教學目標,確保學生日后科學閱讀。另一方面,可以將提升自己的氣質、修養和人格作為教學目標,便于提高學生素質,從而更好地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
3.2重構教學內容
為提升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水平,有必要重構教學內容。學生是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的對象,在重構教學內容時,要注重考慮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需求。其中,就需要面對學生開展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內容重構的調查研究工作,認真地聽取學生對教學內容重構的意見。在此之后,就可以結合學生的意見尋找、搜集以及整理相關教學資料,并以教學專題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另外,可以結合學生專業課程,尋找、搜集以及整理相關教學資料,并加工成教學內容。通過開展此項教學內容建設工作,不僅可以確保通識教育質量,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掌握水平。為此,要認真地開展此項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重構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要兼顧教學內容的通俗性與專業性,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通識教育知識內容的理解能力。
3.3優化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在影響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水平的同時會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在教育深化改革的階段,教師需要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工作,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比如,教師可以引入慕課、微課等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完善的知識框架。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小組討論教學方法,鼓勵小組學生討論知識,以凝聚學生智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定期舉辦讀書會,確保學生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增長學生見識。總而言之,教師需要認真地研究先進的教學方法,掌握先進教學方法在通識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技巧,從而確保教學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識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高校在注重專業教育的同時需要注重開展通識教育工作,便于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雖然高校推進了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工作,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樣既不利于提高教學水平,又不利于助力學生發展?;诖?,高校需要反思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工作,探究科學的教學手段,以改變文學類通識課程教學現狀。
參考文獻:
[1]蔡愛芳.課程思政融入文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的實踐與探索[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01):35-37.
[2]周建新,黃姍姍.研究型大學外國文學類通識課研究性教學的必要性及其途徑[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9(04):145-150.
[3]李征,郎歡歡,于瑾,祁世芳,車婷婷.非英語專業“英美文學”通識教育課程的探索與實踐——以濟南大學泉城學院《英美文學欣賞》通識教育課程為例[J].智富時代,2017(08):26.
作者簡介:宗連花(1975.4-),漢,山東武城人,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講師,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外國文學與翻譯研究、跨文化傳播、中西文化比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