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樹輝 趙毅
摘要: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愈發廣泛,大數據、信息化的便捷性及先進性推動行業發展愈發精進,并帶來巨大機遇。但同時信息安全問題也成為計算機網絡健康發展的重大阻礙,病毒入侵、黑客攻擊等因素嚴重威脅各個行業及個人的網絡信息安全。基于此,本文從網絡安全的含義出發,對威脅計算機網絡安全因素展開探究,并提出相應的防護措施。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護技術
引言: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社會迅速進入信息化時代,在對日常生活與工作模式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也給事業單位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帶來新的挑戰,通過對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對主要的安全問題進行匯總分類,并制定相應的維護策略,可以更好的為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網絡提供安全防護。
1 信息化時代的計算機網絡安全
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主體是保證網絡信息的保密性,維護健康的網路環境,避免信息在存儲或傳輸的過程中出現泄露或丟失現象。另外,網絡設備及硬件軟件的正常運行也是網絡安全的組成部分,如何確保所有硬件設備的正常運轉,是物理意義上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工作內容。
2、信息化時代下計算機網絡安全隱患
2.1 網絡病毒入侵
網絡病毒實質上是代碼編程,其具有破壞力大、潛伏期長、感染性隱秘、傳播速度迅速等多種特點,是網絡安全中最典型也是最主要的威脅。病毒的傳播渠道很廣,通常通過U盤、程序下載等方式進入計算機及網絡系統,達到觸發條件后會對計算機程序和網絡信息進行破壞及竊取,造成電子設備癱瘓和信息大量泄露。網絡上的不法分子就是通過病毒破壞目標程序,繼而進行機密信息的竊取和電子程序的篡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及設備破壞。
2.2 黑客攻擊
黑客攻擊與病毒入侵有著一定的聯系,其攻擊手段就是采用設計好的代碼病毒對目標網絡系統進行破壞,找到程序漏洞進行信息竊取與破壞篡改,或是直接以暴力的手段使目標系統直接癱瘓或異常運行,達成入侵目的。黑客攻擊對技術的要求極高,但有明確的針對性及強大的破壞性,且攻擊時間難以確定,目標系統難以預防,一般會形成較大的損失。
2.3 系統漏洞
健康的網絡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程序,按照既定的模式運行,但其本身具有功能復雜,更新速度極快的特點,所以在編程人員進行計算機程序設計時,受到時間、技術與精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極有可能在程序編寫上留下漏洞,隱藏在眾多正常的程序內,形成隱患。黑客攻擊的手段之一就是通過對編程漏洞的查找,進而對目標網絡進行攻擊,使其不穩定或者癱瘓。編程人員會通過“補丁”的方式進行補救應對,但時間與技術不好掌控,系統漏洞仍然是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威脅之一。
2.4 網絡的開放性
共享網絡的普及在給客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一方面,共享網絡通過密碼限制對登錄用戶的數量進行有效控制,但實際生活中大多數商家會為客戶提供無密碼開放式的登錄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不法用戶侵入網絡資源提供便利,降低用戶的服務感受,違反網絡安全條例并產生更多的糾紛。另一方面,一些非法分子會利用無線網絡安全性差的特性對網民展開監聽,獲得用戶網絡地址,并惡意攻擊對方網絡獲取他人信息的行為。除此以外,通過合作用戶的信息,攔截會話消息或傳輸文件、網絡身份認證不健全等也是網絡安全的潛在危害。
3、提升信息化時代下計算機網絡安全的技術防護手段
3.1 提高防火墻技術等級
作為計算機網絡安全防御技術的主體部分,防火墻可對計算機網絡進行有效的安全防護,通過安全防御墻來保護信息系統安全,及時攔截木馬病毒等,給用戶創造良好的使用環境。而隨著病毒入侵的能力的不斷加強,防火墻防范等級及能力也必須隨之提升,對過濾防火墻、嵌入式防火墻、監測防火墻等進行更加科學的數據分類和更深入的數據監測與控制,對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內外環境進行實時監控,對存儲、傳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安全措施對病毒加以防控。
3.2 優化升級加密技術
信息化時代下,加密技術能有效抵御病毒入侵,減小數據信息被惡意篡改及破壞的風險。在實際操作中,通過編碼對信息先行隱藏,傳輸到目標后再對信息進行解碼,以保證信息傳輸過程中的安全。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是最常見的加密技術,前者在發送信息和接收信息時用同一組密鑰,非對稱加密則將密鑰分為公鑰和私鑰,采用不同的密鑰對信息進行加密解密。比較而言,非對稱加密的保密性能更加優越,但同時數據處理的效率也相對較低。
3.3 完善訪問控制技術
訪問控制技術通過對用戶訪問權限的限制,控制網絡系統的保密性能,通過口令確認及身份的驗證的方法,對用戶群體、系統瀏覽范圍、資源使用及訪問程度進行詳細規定與嚴格限制,確保網絡資源分享給目標用戶。此外,訪問控制技術與審計跟蹤技術的有效結合,可進一步確保計算機信息存儲和安全使用,防御黑客入侵,全面加強整個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能。
3.4 建立信息安全問題識別智能體系
問題識別智能化技術可以通過構建完善的用戶上網行為管理系統對網絡實行智能化的管理,自動過濾不良網頁和程序,并對信息進行跟蹤審計,創造良好的上網環境。此外,智能化分析可及時了解系統存在漏洞的地方,然后進行針對性修復,可以有效提高安全修復的效率與效果,降低企業和個人的損失,起到節約人力物力的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各項網絡安全問題會對計算機網絡造成嚴重的危害,技術人員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入侵、查找修補漏洞,形成對網絡系統的良好控制,如數據備份或設置防火墻等措施。此外,還需要靈活應用新技術,降低網絡安全隱患帶來的影響,保障群眾人身及財產安全,促進網絡安全系統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玉芬.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護技術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1(05):170-171.
[2]李長智,孟超慧.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護技術的探討[J].電子世界,2020(14):68-69.
[3]薛忠.探究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護技術[J].科學技術創新,2020(17):102-103.
作者簡介:薛樹輝,1988年8月,男,漢,甘肅合水,本科,網絡工程師,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技術及網絡與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