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艷桂
(永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湖南 永州 425100)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的人才需求出現了擴大化的趨勢。因此,高師相關專業應當通過采用“雙師型”教師培育的方式,提高人才培養效果,使教師的整體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進一步強化基礎職業素養,為學生的發展創設良好的條件。但是,針對“雙師型”教師培育模式的研究仍然處于較為淺顯的狀態,實際應用過程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因此,需要明確問題出現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盡可能提高整體發展效果,為后續的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雙師型”教師的基礎理念較為多樣化,其需要具備良好的理論教學素養,使學前專業學生能夠得到科學教育,進一步強化學習質量。在實踐教學中,“雙師型”教師可以結合過往經驗,針對學生的基礎狀態進行分析。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引導策略,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明確相關內容重點,進一步提高整體教學質量與效果,有利于未來的發展。“雙師型”教師具有良好的技能應用特征,能夠利用知識儲備設計、分析、組織各項教學活動,有利于各項資源的整合。因此,在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背景下,雙師型教師屬于未來培育的基礎方向,需要各大教育行業進行深入研究,達到理想的發展效果。
我國針對“雙師型”教師的培育應用主要起源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主要是應用在高職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方面,整體模式分析時間相對較為短暫,活動能力無法達到對應的培養需求,容易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部分教師雖然能夠獲得雙師型教育相關證書,但實際教學能力卻遠遠達不到基礎要求,嚴重降低了整體教學水平的進一步發展。在國外應用“雙師型”教師培育模式的過程中,隨著策略的改革與研究,已經具備了成熟的實施效果。因此,通過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有利于我國“雙師型”教師培育模式的進一步發展,能夠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效果,為以后的教學打下堅實基礎,國外“雙師型”教師培育模式對比如表1所示。通過研究發達國家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能夠明確我國相關培育流程的未來改革方向。應當針對技能培訓與知識考核流程進行深入優化,并加強對資質的要求標準。同時,還應當通過部門合作的方式,對“雙師型”教師的培育進行改良,使其能夠符合學前教育專業的標準,達到良好的發展目標。
表1 國外“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對比
3.1 過度追求相關標準。當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應用“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存在片面性過強的問題。在這種背景條件下,整體教育目標的實現效果較差,無法達到最佳標準狀態,容易導致各式各樣的問題情況出現。由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培養需要產出幼兒園老師與基礎管理人才,因此應當加強對組織、設計能力的重視。“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的應用過程中,可以針對教師本身的學術與師范能力進行培養,使他們能夠勝任基礎教學標準。然而,在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內容中,“雙師型”模式結構與素質培育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差異。前者需要針對教師的集體能力進行訓練,后者則是對個體本身的行為要求。當前,大部分高師學前教育混淆了兩者的概念,對硬件資質的追求過于強烈,導致整體培育效果不佳,無法達到良好的建設效果。
3.2 培養模式傾向理論內容。在應用“雙師型”培養模式的流程內,由于多方面的現實原因,高師學前教育普遍缺乏實施科學性,導致教師的工作實踐素養不達標,無法發揮良好的教學效果,容易產生不良教學問題。同時,大部分高師學前教育仍然處于原有的普通培養模式指導下,整體實施傾向較為重視學術內容,對教師理論訓練的課時較長,導致實踐訓練效果不佳。在這種情況下,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無法進行重點內容的實踐,導致對應素養處于較差的狀態,容易產生理論與現實的認知差異。此類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法缺乏科學性,削弱了“雙師型”教師培育模式的執行效果,無法達到良好的發展目標。此外,大部分高師學校的教學主要針對國家教師準入制度,進一步強化了理論知識的培訓占比,導致整體畢業生處于資源不平衡的發展狀態,嚴重降低了基礎實施效果,不利于“雙師型”教師培育模式的進一步應用。
4.1 應用實踐基地培養模式,進一步強化合作關系。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應用“雙師型”教師培養策略的過程中,應當通過建立實訓基地的方式,進一步強化工作融合效果,使新教師能夠在實踐的流程中,掌握正確的教學技巧,有效實現“雙師型”的培育要求,為后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通過與本地區授課質量與體系執行效果較為優秀的幼兒園建立溝通與合作關系,能夠完善實習基地的應用流程,使教師可以在訓練的過程中,借助幼兒園本身的資源進行實踐,有效深入一線內部,達到良好的授課目標。同時,“雙師型”教師可以在幼兒園內部了解當前行業對人才資源的需求情況,進一步明確基礎教學標準,有效提升認知效果,使后續的工作活動能夠順利進行。此外,在當前幼兒教育行業競爭逐漸激烈的背景下,高師學前教育團隊應當結合過往培育經驗,將理論內容與實踐技能體系進行深度融合,使其能夠達到“雙師型”教師培育模式的要求,拓展基礎練習效果。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加強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與實踐工作基地的聯系,有效實現雙贏目標,使幼兒園可以將實際遇到的問題反饋至教學區域,快速調整計劃方案,為后續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雙師型”教師培育模式要求教學理論內容、能力技巧、授課態度可以達到三位一體的實施效果,因此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應當進一步結合實訓基地體系,讓教師能夠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有效強化自身的能力,達到適應教學理論內容的目標。同時,還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有效掌握教育能力技巧,培養良好的教學態度,實現最佳培養目標。利用“雙師型”培養模式培養教師,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才能夠培養出符合幼兒園教學特色的應用型人才,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2 應用計劃策略,深入優化基礎培育結構。在“雙師型”人才培育的過程中,高師學前教育應當進一步深入計劃內容,使隊伍結構能夠得到良好的優化,降低出現問題的概率,實現有效的發展目標。由于高師院校本身屬于培養與聘任相互結合的訓練區域,因此能夠在專業教學的過程中,讓教師通過與實踐技能深入融合的方式,進一步拓展教學能力范圍,達到優化隊伍的效果。同時,還可以應用兼職教學的方式,讓“雙師型”教師能夠充實一線幼兒教學區域,達到與學生實時溝通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教師在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到當前教育行業存在的本質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此外,這種方式也可以讓高師學前教育基地進一步明確當前幼兒園的發展情況,降低出現培訓脫節問題的概率,保證基礎需求可以得到滿足,提高整體培訓效果。在這一流程中,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應當充分利用相關資源,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培養教師的認知,使他們能夠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完成對應的質量任務,達到任職資格要求的標準,進一步強化整體教學效果。通過在“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中采取對應的建設計劃,可以有效提升整體教學質量,為后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4.3 加強考核機制,采取積極策略激發教師主觀能動性。針對“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的應用效果建設,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應當采用嚴格的培訓考核體系,進一步強化基礎認定標準的科學性、有效性,使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得到有效激發,全身心投入到培訓流程中,降低出現問題的概率。“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與資質內容屬于培訓中最為關鍵的部分,如果沒有結合當前學前教育的基礎情況進行實施,便會導致整體培育效果達不到良好標準,進而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教學問題,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加強考核機制,使培訓標準能夠達到合理目標屬于較為關鍵的任務。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可以通過借鑒先進經驗、明確專業特征等方式,針對“雙師型”標準進行明確認定,使教師能夠參考對應的基礎內容,確定培訓方向。同時,還可以加強認定體系的嚴密性,避免出現漏洞、錯誤等問題,有效強化教師的培養效果,使他們能夠勝任學前教育的基礎標準,解決存在的相關問題。此外,管理層還需要采取對應的激勵措施,讓教師團體能夠產生“雙師型”教師培養傾向,進一步強化基礎訓練效果,避免出現積極性不足的問題。例如,可以針對參加培養的教師進行財政補貼,使他們能夠產生積極心態,進一步強化訓練效果。如果雙師型認定合格,便可以在每月發放固定津貼,達到激勵的基礎目標。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有效強化“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的應用效果,使整體工作建設質量能夠進一步提升,達到人才訓練的相關目標。
綜上所述,在高師學前教育應用“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其本身的特征與國外的先進經驗,進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達到良好的發展目標。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強化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效果,為以后的社會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