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舒
摘? 要:創新思維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培養鍛煉出來的,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校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基于小學生愛玩的天性,以游戲為切入點,編寫了一套(Scratch編程)校本教材,上課形式也從以前以興趣班開展到現在的每周一節編程課,信息技術學科教師作為編程教育的主力軍。本文結合我校開展編程教育實踐,從創新思維的聯想性、求異性、發散性、逆向性、綜合性五個方面,談談編程教育中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編程教育;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小學
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2018年12月在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加強中小學編程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各中小學要開足、開齊編程教育課程。我校積極響應,進行了編程教育的探索,教師基于小學生愛玩的天性,以游戲為切入點,編寫了一套(Scratch編程)校本教材。本文結合我校開展編程教育實際,簡要談談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利用Scratch編程培養學生聯想性思維
聯想是創新者在創新思考時經常使用的方法,能否主動地、有效地運用聯想,與一個人的聯想能力有關。針對小學生,教師要引導和培養他們的聯想性思維,至少要讓他們有這方面的意識。比如三年級校本教材小貓畫線部分,學生學會了畫正方形,接下來便是畫五邊形。這個問題我讓孩子進行了討論,絕大多數孩子得到的答案是多了一條邊,多了一個角,其中有個孩子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他說5個角加起是不是都為360°。我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給大家布置了一個任務:課后去探索一下正四邊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的聯系。第二節課上,很多同學都有了答案:正四邊形、五邊形還有其他的正多邊形,外角和都是360°,通過這一發現,我再繼續引導,得出畫多邊形的固定程序,這里程序就不再具體敘述。
二、利用Scratch編程培養學生求異性思維
小學生在進行創新思維活動過程中由于年齡的特征,個體(乃至于群體)的思維定式往往影響了對新問題的解決,以致產生錯覺。所以要培養與發展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必須十分注意培養思維求異性,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漸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
在Scratch編程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比如校本課程小貓動起來這一節,教材設計的程序是用鍵盤控制小貓的移動,很多學生都按照教材內容完成了任務,但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玩游戲都用鼠標,為什么不用鼠標來控制小貓的移動呢?我覺得這個想法好,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一下。那一節課上,他們小組不但完成了課堂內容,還多完成了一個任務,當完成了鼠標控制小貓移動的程序后,全班都沸騰了起來,大家都想學一學,最后下課了,很多學生都不愿離開,非要追著那一組學生教一下。
三、利用Scratch編程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就是要打開思維之網,沖破一切禁錮,盡力接受更多的信息,可以海闊天空地想,甚至可以想入非非。以校本教材三年級《小貓快跑》為例,前面學習了小貓走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圖形,這是正式進入游戲編程的第一課。在講課時,我只給孩子《小貓快跑》的題目,讓孩子自己去想象。這個時候,孩子就會開動腦筋進行發散思維,再通過討論交流,綜合小組成員的意見,逐步形成游戲劇本。在真實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討論也很激烈,最終得到的劇本也很多。比如我要做一個迷宮,讓小貓在規定的時間跑出來;小貓被壞人抓住了,要想辦法去營救;小貓被怪物追殺,要跑到安全的區域;小貓參加運動會;小貓抓老鼠等。孩子們都認為自己的劇本設計得最好,都想馬上進行游戲編寫。
四、利用Scratch編程培養學生逆向性思維
小學生很容易形成的“思維定勢”,常常人云亦云,為此教師在編程教育中更應當注意引導學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發展,獲得新的認識。
在Scratch編程教學中,很多學生跟著老師的思維,做出很多類似的游戲,其實這并不是教師想要的,思維沒打開永遠沒有好的作品出來。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從結果開始想問題,再通過小組交流,全班分享,得到一個全新的思路,再進行任務分解,最后完成設計,這就是一個逆向性思維的過程。比如有個孩子做了一個垃圾分類的短片,我覺得這個點子很好,垃圾袋由物業公司統一發放,不同類型的垃圾袋顏色不同、編號不同,如果哪個家庭不按垃圾分類,通過垃圾袋上的編號就可以找到對應的家庭,這樣既讓每個家庭節約了買垃圾袋的費用,同時也解決了現階段垃圾分類問題。也有孩子提出用Scratch編程做一個3D畫面的游戲,眾所周知,這個軟件不是3D軟件,要做3D畫面幾乎無法完成,但只要孩子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根據自己的觀點去創新,這就達到了目的了。
五、利用Scratch編程培養學生綜合性思維
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綜合性思維是很有必要的,往往很多孩子“拿到半截就開跑”,這也是語文數學教師經常說的話,粗心大意是很多小學生愛犯的毛病。在編程課堂上,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第一,在設計階段,引導孩子要盡量考慮全面;第二,引導學生學會分解任務,任務分解越詳細越好,通過流程圖反映出來;第三,通過分享,獲得反饋意見,再綜合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之后分享交流,形成“綜合——綜合分析——新的綜合”思維邏輯。
編程其實是一種具有超高的認同感知的手段。孩子所做的任何事情,都盡量讓他自己能夠看到結果,并對此進行評價。編程正好是一件這樣的事情:一個程序的運行如何,孩子自己就能通過計算機的運行來判斷,當孩子完成一個程序并成功運行時,對孩子的自信感有極大地提升。與其他的課程都不一樣,藝術類或文化類課程需要等到比賽、考試等時刻通過他人的評價或與他人進行對比才能獲得,而一些錯誤的結果和家長無心的言論也會一定程度上打消孩子的積極性。編程可將孩子平時的靈感很具體地表現出來,既展現了想法,也很好地證明了自己。
總之,孩子的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需要老師長期的培養。在編程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自主提出問題,通過分析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創新思維得到發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靈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
(責任編輯:汪旦旦)
參考文獻:
[1] 何穎,林智慧,張衛鋼. 人工智能與教育視角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J]. 微型電腦應用,2019,35(04):35-37.
[2] 李素若. 編程類課程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 軟件導刊,2013,12(05):180-181.
[3] 梁紅玉. 學科融合點在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中的應用[J]. 教育界,2021(25):67-68.
[4] 周懷軍. 淺議中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 學周刊,2021(12):67-68.
[5] 張林萍. 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探析[J]. 讀寫算,2021(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