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婷
摘要:初中科學課程是綜合性的學科,內容中融合了科學、藝術、技術與工程等多種元素。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科學課程中的應用,契合了學科發展的需求,是學科資源的有效整合。因此,在初中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化情境教學導入、問題驅動思維、科學實踐體驗,使學生在開放、主體、發展性學習空間有效學習。基于此,本文將對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科學課程中的應用展開分析。
關鍵詞:STEAM教育理念;初中科學;應用
前言:
基于初中科學課程與STEAM教育理念的高度吻合性,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應用模式,展示兩者之間的緊密關系,并以此為教學契機,準確提升和培養學生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基于此,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專業化的引導為主,提升學生科學思維能力,高效率達成初中科學學科學習目標。
一、畫面情境導入,呈現STEAM教育理念開放性
初中科學課程學習中,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中融合綜合性元素的特點,教師可以運用畫面情境導入的教學模式,開啟教學活動,以此使學生在廣闊的視域下,有效學習科學課程內容,呈現STEAM教育理念開放性。針對這樣的教學引導,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設計與之相契合的靈動多媒體直觀畫面,拓寬學生學習視域中,將學生對初中科學課程興趣激發出來,建立綜合性科學課程學習模式。
如,在《生物體的結構層次》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教學伊始,借助多媒體技術直觀畫面播放生物圖片,并在契合的音樂中,開啟生物體知識內容的引導。首先通過畫面展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圖片,包括單細胞圖片、細胞生長分裂圖、人體內不同形態細胞圖、人體的四種組織、消化系統圖、人體的八大系統圖等等,將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激發出來,并在融合音樂、flash動畫導入過程中,有效地將STEAM教育理念呈現出來。同時引導學生進入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探究過程,并通過探究了解人體各種結構層次,有效展示初中科學課程中,STEAM教育理念開放性應用教學導入有效性。其次,在借助畫面情境引導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科學技術優勢,通過廣泛的網絡生物體機構層次知識的匯總,將這些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清晰畫面觀看的過程中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體系,繼而產生學習與探究的欲望,有效拓寬對學生進行導入的知識視域,引導學生借助開放性導入想象過程,興趣盎然地進入課程內容的學習,取得良好直觀畫面導入效果,引導學生有效地進入相關知識點的學習。
二、問題思維驅動,展示STEAM教育理念主體性
初中科學課程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重點內容之一。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問題思維驅動式的教學,展示STEAM教育理念,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模式。同時,教師通過科學學科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將學生引入到藝術、技術、工程等綜合的學科學習中提升學生學課素養。因此,教師可以針對不同教學內容,設計出不同的學習問題,以此引導學生通過主動建立與其他學科的學習聯系,構建具有思維廣度的學習模式。
如,在《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教學時,教師就可以依據教學內容,以問題驅動的模式,引導學生進入思維模式學習中,有效的培養思維能力的同時,拓寬知識的視域。
問題:植物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對于環境的刺激,會發出怎樣的反應?
問題:同樣的一棵樹,春天與秋天有哪些不同?
問題:每一種植物會對環境的刺激做出哪些反應?你可以舉例說明么?
問題:植物感應性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問題:植物為什么向著光源生長呢?
問題:植物的幼苗時期,是彎曲的,這樣的生長是環境中哪些因素影響造成的?
問題:你可以自主設計一個植物向光性的對照試驗么?
問題:經過這樣問題引導與探究,你可以總結出植物活動的調節過程么?可以運用這些知識,制作出相應的表格么?
學生通過這樣問題驅動,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同時,不斷的展開思維,科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可以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科學思維能力有效的拓展科學知識的視域,經科學學科知識與其他科目進行有效的融合,展示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教學中STEAM教育理念應用成效。
三、科學實踐體驗,把握STEAM教育理念發展性
STEAM教育理念下的學科教學,不僅需要學生綜合性完成學科的學習,還應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科學實踐體驗中,應當在把握STEAM教育理念發展性基礎上,有效開展實踐體驗活動,并在體驗過程中綜合運用科學課程內容相關的知識,有效開展實踐體驗活動。基于此,教師可以在學科教學中,通過實踐案例分析、社會調查、實驗操作等實踐體驗,完成科學化的實驗體驗目標。
如,在《調查本地區能源及其消耗情況》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針對調查的實踐活動加以引導,使學生在進行實踐調查的過程中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同時通過實踐體驗,使學生融合多種學科知識,通過藝術性的調查技術,詳細了解所要調查的內容目標,掌握本地區科學能源應用狀況、消耗狀況。并通過調查過程中,社會能源以及家庭能源的調查,掌握能源的消耗情況,關注煤、電、水等公共資源的利用情況。使學生在這樣的實踐活動體驗中,科學有效的實現體驗的目標,以此正確把握調查本地區能源及其消耗情況,呈現STEAM教育理念應用的有效性。 因此,針對這樣的教學內容目標的實踐體驗活動,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明確實踐目標的基礎上,按照科學合理的順序,展開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并在這樣的科學體驗中,了解科學課程的科學本真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點,提升學生對學科的理解能力,達成有效的學習體驗目標。
總結:
總之,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科學課程中的應用,是綜合性學科內容的融合,不僅契合學科發展資源的有效整合,還是初中科學課程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以此為教學契機,通過畫面情境、問題驅動、實踐體驗準確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成效,并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通過專業化科學引導為主,提升學生科學思維能力,達成科學課程目標的同時,展示STEAM教育理念應用成效。
參考文獻:
[1]郭玫莉.融合STEAM理念的初中科學教學實踐分析[J].文理導航(中旬),2021(07):1.
[2]岑群芳.STEAM教育應用在初中科學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智力,2021(04):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