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敏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有指導作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內容,如把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中,直觀呈現數學的變化。教師在課堂上要思維活躍,富有趣味性地講解數學知識,使更多的學生投入其中,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引言
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及具體的教學內容,對教學方法進行篩選和優化,將新課程理念有效滲透到教學活動中,既要使學生掌握高中數學基礎知識和解題方法,又要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會學習,進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將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
數學學科本身理論知識相對較多,如果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很容易使得課堂教育氛圍枯燥無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也會有所下降,因此老師應當從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為前提,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要想讓學生主動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相應的學習,老師就可以通過采用一系列的教學輔助手段來增強數學學習的有趣性,比如在學習高中數學《圓錐曲線定義的運用》時,由于這部分的知識內容相對抽象,一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相對較差,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學輔助手段,就很容易讓學生陷入學習困境,降低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老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動畫為學生展現圓錐曲線,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發現其中的問題并對數學知識進行相應的探究,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更好地去掌握圓錐曲線的定義,并且能夠靈活地借助其定義去解決和探究相關問題,同時也能夠不斷提高學生在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
二、創新教學方法
數學教師要緊跟課改新形勢,銳意進取,改進傳統的教育方法,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進行《指數函數》教學時,若單純的按照課本的內容和思路講解,必然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效率無法得到保證,但是,如果科學的利用適當的案例,就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筆者用一個游戲導入新課:請全班同學按照學號,1號學生帶2顆黃豆,2號學生帶4顆黃豆,3號學生帶8顆黃豆,4號學生帶16顆黃豆,5號學生帶32顆黃豆……,推測一下52號學生應該帶多少顆黃豆?聽到這里學生都面面相覷,這時筆者便引入今天的新課內容——指數函數。緊接著,筆者對上面的問題進行了解答:通過初步估算,52號學生應該帶的黃豆大約是1.5億噸重,若一粒黃豆按1.5克計算,那么1.5億噸是多少顆呢?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印象深刻,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在數學課堂上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要留心學生的學習成果,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制定恰當的教學計劃,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數學課堂當中。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空間幾何體》,這一章節主要注重于學生想象圖形在空間變化的能力。如果學生想象圖形變化的能力欠缺,學習時會感覺到吃力,就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影響學習效率,使得教學進度變慢,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改變這種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主體,爭取做到對于圖形的理解全員達標。教師可以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案,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能夠全方位地直觀了解圖形的變化,視覺上增強圖形的沖擊力。例如,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等都是由數學中常見的平面圖形轉化而來的何。平面上畫出立體圖形有一些抽象,很容易出錯,教師要在課堂上明確提出來,避免學生形成誤區,再犯相同的錯誤。學生把握好立體幾何和圖形轉化之間的關系,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找到適合自己學習數學的方法,并在教師的指引下不斷探索和學習數學,其學習效果才會有明顯的提升。
四、教師必須重視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數學老師必須轉變自身的傳統觀念,清晰的認識到學生主觀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同時也應當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秉承著不斷學習的理念,緊跟時代的潮流去改變自身的教學手法。與此同時,老師也應當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增添一些數學探究活動,提高數學教學的有趣性,讓學生能夠在活動當中有效地感受數學的實際魅力。老師也應當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學生,無論是數學成績好壞的學生老師都應當一視同仁,不應當根據數學學習成績來對學生進行區別對待,不能因為學生學習成績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對于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應當給予鼓勵與支持,并對其多加輔導,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基礎,對于學習優秀的學生可以給予表揚,并可以讓學習優異的學生與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一幫一,從而帶動班級整體學習進步,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達到提高數學學習有效性的目的。除此之外,老師還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除了對學生進行數學課本上的數學知識傳授之外,還應當學習和掌握一些數學延伸知識,從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對數學知識進行延伸,拓展學生的數學知識面。這樣一來,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結束語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學,對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有新的調整,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恰當的教學方案,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適用于學生的學習,一般是通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成績體現出來的,成績的高低在短時間內是決定不了什么的,但是可以反映出學生在這段時間的學習效果。在教師和學生的不斷磨合中,教師找出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學生探索出最有效的學習習慣,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才會使得數學課堂呈現出意料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賈安輝.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30):9-10.
[2]劉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9):39.
[3]王小娟.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分析[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