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琳
時光荏苒,轉眼間筆者從教已經近30年了。雖然教學生涯中大多數時候是平平淡淡,波瀾不驚,既沒有精彩絕倫,也沒有感天動地,但教育的本質不就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嗎?
初中生物實行兩考合一的中考改革已經進入第二年,初二生物在下學年既要講授完新課,又要全面復習備考,壓力可想而知。年級針對學生的基礎和能力,采取了分層教學,我負責A層和C層。A層學生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而C層學生基礎薄弱,學習習慣差。不同層次的學生特點鮮明,各有各的問題。
A層有一位男生小奇,他很聰明但比較自我,不太懂事,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智商高、情商低。課堂上他思維活躍,搶著發言,往往一些難理解的問題,他總能最先明白,而且表述到位。但是他往往很少考慮他人感受,隨意插話,并且意識不到自身問題。我還發現他偏科比較嚴重,對于生物學科并不重視,經常不交或晚交作業,即使寫了作業,也是字跡潦草、態度很不認真。為了讓他改掉這些毛病,我軟硬兼施,恩威并用,和他的家長也進行了溝通,指出了孩子的問題,但是家長表示,“希望老師多多費心,嚴格要求,孩子更聽老師的話”,家長的回復讓我無語又無奈。
一天,小奇又沒有按時交作業,放學前我通知他留下找我,我以為他會像以往一樣“逃之夭夭”,但是他卻留下了。我想不如借此機會,換一種教育方式。于是我先肯定了他勇于擔當、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又表揚了他課上積極思考發言給師生的教與學帶來的促進作用。小奇對我的夸獎感到很意外,還有些不好意思。之后我和他一起分析了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補作業不積極的原因,指出他偏科的不利后果以及合理安排時間、平衡學科發展的重要性。我告訴他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需要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認真細致的科學精神。作為A層學生,能力強并不是取得成功的關鍵,認真負責的態度,耐心細致的良好習慣才是取勝的法寶。最后我和小奇共同商討了如何能在課上少插話、多傾聽,課下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作業的改進措施。這次談話之后,小奇時不時還有插話、補交作業的情況發生,但能夠明顯感覺得出他不再不以為然,而是心懷愧疚,努力彌補。在期末的區統考中,他取得了70分滿分的成績,看到他的轉變和進步,我感到很開心、很滿足。
如果說在A層我還有些成就感,那么C層學生帶給我更多的則是迷茫和挫敗感。班里20多個孩子,多數上課的狀態是你講你的,我想我的。我在課堂上經常說的是“看著我!別走神!別趴著!動筆,記筆記!”諸如此類的話,但任憑我使出渾身解數,學生就是沒有反應。至于作業經常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不交,交了作業的也多半是抄襲。初時我很焦慮、很著急,有時在課堂上會當眾發火。事后我也常反思,疾言厲色和冷言冷語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傷害師生感情。教學過程本身就充滿著矛盾,遇到矛盾,教師首先需要冷靜,控制自己的情緒,其次要多進行“換位思考”,最終找到恰當的解決方法。C層學生是我們眼里的所謂“差生”,他們成績低,學習習慣差,紀律也不是很好,是經常被忽略的所在。而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應當給予更多的寬容。當他們的學習遇到疑問和困難時,要積極、主動地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而不是置若罔聞、諷刺挖苦、暴躁發怒。知識的傳輸固然重要,但是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建立自強、自信的人格力量更為重要。
C層的一位女生小靜,學習有障礙,成績很不理想,可是她對待學習非常認真,作業以及改錯總是一絲不茍,從不拖沓。每次測驗不合格,放學后她都會主動找我補測。我多次在班里表揚她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勉勵其他同學向她學習,不輕言放棄,要不斷超越自己,積跬步以達千里。針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差、惰性強的問題,課上我讓他們多思、多講、多寫,體會“學然后知不足”,課下采用“糖衣炮彈”激勵學生,作業質量好、小測驗達標累計一定次數就可以領取糖果、文具等小獎品,激發他們的好勝心和成就感,寬嚴并濟,獎罰分明。
子曰“有教無類”,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應一視同仁,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應該充滿“期待”,并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將“期待”傳遞給學生,推動他們的學習。教育是慢的藝術,在與學生不斷磨合的過程中,教師要慢慢學著多一些傾聽,多一些寬容,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肯定。如同栽培植物,從播種到發芽,從拔節到開花,從結果到成熟,要收獲累累碩果就需要慢慢等待。為人師者,要做的是灌溉、是施肥、是修剪、是灑滿陽光,給學生們成長的時間,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