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蕾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是一所覆蓋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四個學段的“十五年”一貫制學校,在勞動教育方面注重幼小初高一體化培養的模式。育新學校實施勞動教育的整體思路是:五育并舉,立德樹人;理論引領,課題先行;縱向貫通,學科融合;協同育人,家校并舉;出力流汗,基地保障;立足素養,面向未來。只有以上六個方面協同發展,全面開花,才能使學生在勞動教育中真正受益,學校教育也能得到更全面的開展。
勞動教育是五育并舉、發展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德、智、體、美“四育”的重要基礎。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應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賦能。勞動教育的出發點是為了培養人、發展人、完善人,在實施過程中要防止出現“挖挖土、種種菜、玩一玩”等一些浮于表面的做法,要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學生有責任、有擔當、有本領。勞動教育不一定是快樂的,但一定是有意義的。所以,勞動教育最主要的任務是完成對學生人格的滋養,以勞動價值觀教育為核心目標,聚焦生活體驗,聚焦課程建設,聚焦立德樹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教育任務,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工作要求。2020年3月和7月,國務院和教育部分別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在以上國家層面的理論引領下,學校緊跟步伐,重視勞動育人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在育新學校舉辦的北京市貫通課程實踐研討會上,與會人員就當前學校勞動教育經驗進行了分享。經過一線教師、勞動教育專家、學生、家長等多方研討,進一步明確勞動教育的方向和做法。學校成立了勞動教育項目組,并積極申報了關于勞動教育評價和課程的兩個國家級課題,這為今后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勞動教育奠定了基礎。
勞動教育要遵循人的成長規律 學生的發展具有一定規律,幼兒園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小學低年級學生逐步融入班集體,到小學高年級開始主動參與家庭、學校的活動并能完成一定的任務,初、高中階段能夠承擔起一定家庭責任、策劃組織一部分學?;顒?,高中階段有能力參與社會公益和志愿服務,能對自己的未來職業做出規劃。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根據幼小初高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發育特點,制定了不同的勞動教育目標,實施縱向成長的勞動教育體系。借助一貫制學校的優勢,在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抓住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升學關鍵節點,在幼小銜接課程(例如一年級新生培訓)、小升初(項目式學習課程)融入勞動教育,以及抓住入隊、入團和黨課的教育契機實施勞動教育。
學校勞動教育課程要引領學科融合 首先,以勞動教育國家課程為依托,實現學科滲透。國家課程包括小學、初中的勞動技術,高中的通用技術以及學科滲透課程。不同的學科起到不同的滲透作用。例如語文、道法、歷史、政治等學科主要是勞動觀念和勞動品德的滲透,體育、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等主要是勞動精神和勞動技能的培養。在實現學科融合方面,遵循三個步驟:一是學校領導統一規劃,樹立學科融合的教育觀念;二是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全體教師的敏感性和學科滲透能力;三是注重宣傳教育,構建勞動教育的學校文化氛圍。勞動教育在多學科融合、滲透下,不僅可以實現勞動教育的目標,也可以有效落實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目標。
其次,以學校的大課程體系為基礎,豐富勞動教育校本課程。育新學校的大課程體系統稱為“育·新”課程。其中第六部分是勞動與生活,主要指小學部“華夏智慧”中的勞動教育課程,和中學部的“研學旅行”課程。除此之外,結合學生在校內的日常實踐活動,開發一系列勞動教育實踐的主題活動。一是線上線下勞動周,例如疫情期間開展居家勞動周活動。二是校園宣講主題活動,比如升旗儀式、廣播教育、勞模講座、身邊勞動榜樣宣傳教育。三是班隊會中勞動教育主題的實踐活動和日常班級崗位勞動教育,例如學校少先隊和共青團組織的學雷鋒活動月、清明祭英烈掃墓活動、五一勞動月等。四是在校園內和社區內開展的公益志愿者活動。五是在科技、體育、藝術社團中融入勞動教育,比如為了迎接疫情后的第一次復學,藝術中心組織學生用畫筆美化、裝飾校園,充分體現以勞育美的價值;在中秋節組織學生自制手工兔爺、燈籠,讓學生在勞動中充分體會傳統文化的內涵。這些課程和活動堅持多年,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積極的勞動教育文化氛圍。通過各種實踐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教育價值,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興趣高漲、樂于參與,從而收獲成長。
最后,在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重視勞動教育評價。為建立和完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勞動教育課題組研究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各學段的勞動教育評價,記錄學生實踐過程及評價結果,圍繞各類勞動教育課程和活動建立了值周評價系統。通過參考后臺數據,每周匯總廣播表揚,每月匯總評選勞動小模范和勞動模范班集體,每學期匯總進行先進班集體評比,將過程性評價貫穿整個勞動教育課程。學校還將勞動教育評價納入共青團入團和少先隊入隊的評價標準。下一步,隨著“勞動教育引領下的學科融合探索”的深入,我們也會采用信息化手段,通過校內平臺建立每一個學生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檔案。
我們對中小學師生及家長進行抽樣調查研究,發現目前中小學生普遍具有較高的勞動觀念,占比86%,但勞動意志力和主動意愿較弱。教師和家長都認為應該加強勞動教育,但家長認為最有效的勞動教育場景傾向于學校,占比73%;教師認為最有效的勞動教育場景傾向于家庭,占比70%。所以,只有家校合育,共同開發可利用的勞動教育資源,主動承擔各自的育人責任,勞動教育的深化落地才會事半功倍。
首先,以學校為主導,在家校溝通中傳遞勞動教育理念。育新學校抓住一切家校溝通的機會,如每年一次的“一日班主任”活動、校級家委會、家長會、班主任溝通等,強調家校合力進行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將每周三15:50~16:30的課后服務時間安排為勞動教育課。除了在課上學習勞動技能,課后也給學生布置家庭勞動作業。最后,給不同學段的學生在衣食住行管五方面設定勞動教育培養目標:幼兒園學生要具備自己穿衣、吃飯、睡覺的能力,在長輩陪伴下出門、管理自己的玩具等能力;小學生要具備清洗衣服,制作涼菜,家用物品使用與維護,家庭交通工具維護,個人衛生清潔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中學生要具備收納衣物,簡單的烹飪,家用環境布置與美化,制定家庭出行規劃,照顧家庭成員等能力。
我們采用學生、家長和教師每周共同完成家務勞動周記的方式進行過程性評價。發揮家庭教育在勞動教育中的重要影響作用,培養孩子養成自覺、自愿參與家務勞動的習慣,養成良好的勞動品質。此外,學校每學年會評選“最美家長”,鼓勵家長和學生一起參與“做好最美的小事”、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等活動,“小手拉大手”,家校攜手,協同育人。
勞動教育要實實在在地干活,實實在在地出力流汗??紤]到學生在學校和家庭接觸到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有限,我們挖掘一切資源,為學生提供勞動實踐的機會。育新學校坐落在社區內,學校教育可以和社區資源緊密結合,每學期學校都組織學生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比如參與垃圾分類桶前值守活動、交通疏導、衛生清掃等,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為了讓學生能接觸校外職業體驗、生產性勞動、服務性勞動等多種勞動形式,學校在中國農機院農機試驗站等地建立勞動教育基地。我們走進勞動教育基地,帶領學生學習農機、農業、農藝等知識,相繼開展漁業、畜牧業、種植業等80個種類的勞動教育課程。大到農田、池塘、牛場,小到餐桌、石磨、機房,都是讓孩子們接受勞動教育的地方??粗H手插秧的農田,會忘記跌入泥坑時的尷尬;吃著親手做的面點,會想起媽媽每日做飯的辛苦;品著豆漿、豆腐和豆花的美味,會感嘆勞動的每一道工序都是這么嚴謹;當自己上手扎染、陶泥、活字印刷等技術時,才體會到什么是工匠精神,才明白每一件完美的藝術品都是精益求精打磨出來的。孩子們豆大的汗珠、汗濕的衣服、一身的泥,都擋不住心中對勞動的熱情。記得有一次,三年級的孩子參觀牛場后紛紛感慨奶牛的一生真是太偉大了,除了臨產前的兩個月,幾乎一生都在產奶。當它不能產奶了,也要上餐桌供人們享用。隨后在學習田間管理時,當聽到老師說:“現在拔的雜草是給奶牛吃的,我們每人定個小目標,拔上3斤!”孩子們干得格外賣力了。最后,同學們拔了6斤、7斤,10斤的都有。有了勞動基地里的切身體驗,學生在“出力流汗”的勞動教育中,真切地感悟到了勞動之辛、勞動之美。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應該立足素養。中國學生核心發展的六大素養和勞動教育緊密相關。通過勞動理論學習了解人文底蘊,通過了解勞動成果體會學科精神,通過動手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學會學習,通過在勞動中感受健康生活的美好,在勞動教育中培養責任與擔當,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實踐創新。新時代的勞動教育,需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素養和與時俱進的理念,建立農業4.0概念,培養能夠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