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赤心

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讓中小學德育工作不斷面臨新的問題,盡管原有的德育方法在新的形勢下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許多新的問題,用原有的德育方法去解決無法收到理想的效果。老師們感覺到,不服老師和家長管教的“問題孩子”越來越多,如果不及時幫助這些孩子改變,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甚至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與安定。
為小學教師提供新的德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解決德育工作實踐中文明習慣培養方面的疑難問題,提高小學生文明習慣培養工作的實效性,促進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北京市房山區燕山星城小學將“星城小學研究性德育活動促學生文明習慣養成的研究”申報為北京市規劃辦校本研究專項課題,并順利立項。經過幾年的實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發揮了明顯的作用。通過“學生文明就餐的調查研究”“學生課間行為習慣的調查研究”“學生校內節約水電調查研究”等研究性德育活動主題,我們總結出研究性德育活動有以下幾步:指導選題、組織研究組、制定計劃、實施研究、行動措施、成果交流。
習慣由行為而成,品質由習慣而定。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其中低年級又是最佳期。我校學生絕大部分是燕化公司子弟的孩子,家長們平時忙于工作,大多數家長無暇顧及家里孩子的教育,因此,孩子的養成教育不是很理想。通過觀察,老師們發現學生的行為問題、習慣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入校時間短,很多學生存在文明禮貌欠佳的問題,他們喜歡在課間大聲吵鬧,上廁所不沖水,興奮時喜歡在地上滾來滾去,整個教學樓充斥著他們的叫聲,學校的教學秩序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在德育處“星城小學開展研究性德育活動促學生文明習慣養成的研究”總課題的指引下,一年級組老師確定了“學生課間文明習慣”研究主題。
根據需要,設置問卷調查組和課間學生行為偵查組。
問卷調查 問卷由各班班主任組織學生完成,全年級164名學生全部參與調查。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生課間80%選擇在教室,其余學生選擇在走廊。課間除了上廁所,近一半學生選擇與同學或老師聊天,還有的同學選擇玩各種課間游戲,少部分同學選擇追逐玩耍。近85%學生選擇看到過有同學在樓道或廁所附近追逐打鬧。若課間發生了不安全事故,92%的學生選擇向班主任報告。在走廊行走時,有66%的學生能靠右側,有少部分學生選擇雖然能靠右側通行,但經常拉起橫排行走,還有的學生沒有一定之規,隨心所欲。在走廊的安靜程度方面,78%學生選擇經常小聲講話。上廁所時,82%學生選擇能按順序如廁。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學校在日常教育中比較重視的部分,學生表現更佳。
行為偵查 針對查找的課間主要問題,從每班選派兩個責任心強、辦事認真的同學組成四個偵查小組,他們在課間裝作正常活動,不露聲色,實則在觀察樓道、廁所、大廳等不同地點的同學表現,查找問題,并做一周的記錄。通過記錄,我們發現學生喜歡在廁所附近停留,一天就能發現近十次打鬧和追跑的現象,同學們在教室里比較安靜懂規矩,很少有追跑打鬧的現象,說明在教室里有班主任的管理,學生相對比較守紀律。
從兩份調查中看出,學生的課間文明表現欠佳,比如,部分學生在走廊或廁所追逐打鬧、大聲喊叫。教師應該抓住學生剛剛入學的關鍵期,在接下來的教育教學中,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教育學生明確課間文明要求,養成良好的課間行為習慣,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抓住課堂教學陣地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在課堂上,老師們要針對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良好習慣進行精心備課,其中就包括課間的文明習慣培養。
一是大力宣傳,營造氛圍。課間究竟怎么做才符合文明的要求?其實,《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是非常明確的。因此,各班教室都統一懸掛宣傳框,讓孩子們隨時可以看到要求,并在老師的組織下,利用班會課反復學習和強調。規范的準則使學生的行為有了思想做先導,讓學生有章可循。
二是強化訓練,形成習慣。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如果只停留在內容和說教上,而不真正落實到行動上,那就收不到好的效果。“百說不如一練”,對小學生的行為訓練至關重要。訓練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要經常練、反復練,通過訓練促進學生良好習慣形成??梢猿浞掷冒鄷M織學生進行專項訓練,包括上下樓梯的訓練、上廁所的訓練、樓道靠右行的訓練。如:培養學生課間慢步輕聲靠右行,就要首先讓學生明確怎樣算慢步、怎樣算輕聲、走哪算靠右。然后帶著學生實際走一走,特別是如何拐彎,如何上下樓梯,見到老師同學時怎樣右行禮讓。這些都要在真實的情境中讓學生體驗,并抓住不守規則的典型分析危害,這樣一來,孩子們的上下樓梯就形成了好習慣。
三是討論交流,他律變自律。學生明確要求后,通過老師帶領反復訓練,行為習慣一定會有所改變。但因為某種原因,學生的表現不可避免會出現反復,出現偏差,甚至會產生不良影響。這時,教師要及時將學生的不良表現選取到課堂上來,引導同學們進行辨別分析,幫助學生認清問題,明白道理,將所有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之中。
認真落實獎懲機制 一是全員參與評價、全程進行評估。全員評價即學生進行自評、同學間互評、教師整體評。全程評估,即在課間活動現場有“搜尋小組”評估;班會課上學生自評和同學間互評;每月一次班主任總評,以班為單位進行。
二是考評方法側重“即時激勵”,即發現課間活動時的良好行為,當下就給予獎勵。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比如贈予“文明標兵小勛章”,每月進行一次評比,看看誰的“小勛章”多,勝出者的“美照”與文明行為將被張貼到黑板報等地方或在集體大會上給予表揚。
三是成立“文明標兵搜尋小組”,培養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八褜ば〗M”由每班出一個學生組成,在課間活動尋找同學的文明行為,發現后立即授予勛章,“搜尋小組”每周替換成員,由當周獲得最多勛章的前幾名成員擔任。美觀、實用、有趣、看得見、摸得著的介質—“獎票、小紅花、小獎品”,對于小學低段的兒童來說,覺得非常新奇,很感興趣,能夠得到這些獎勵的孩子無比開心和自豪。
四是設定課間活動的行為規范,編成小學生易懂易學的兒歌或童謠,在音樂課、班會課、家長會等場合學唱,讓表現優秀的同學表演,在升旗儀式上展示,帶動全校學生。
五是組織學生觀看教育宣傳片。宣傳片圍繞教育主題,直觀、形象、生動,適合學生年齡特征,對孩子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如:宣傳片《學校踩踏事故的思考》讓孩子們明白遵守秩序的重要性。這些教育片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跡激勵人,使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良好的行為習慣。
通過近兩個月的研究性德育活動,一年級的孩子們逐步養成了良好的課間行為習慣,我們看到,課間樓道里孩子們慢步輕聲靠右走,如廁安靜排成行,學生從心理上已經開始重視課間行為的文明習慣,整個教學樓的教學秩序井然有序,學生發生沖撞等的安全事故減少了。在學校的課間紀律評比中,經常是全部班級都獲得表彰。課間的文明更是帶動了課上和集會的良好表現,大家紛紛說:“一年級小豆豆們進步太大了!”年級的活動不僅使學生們進步明顯,也讓年輕的新任班主任在有經驗的老班主任的帶動下,更加明確培養低年級學生課間行為習慣的要求,學到很多帶班的好經驗。
隨著年級的升高,開展這類研究性德育活動時教師的參與將更多地體現在指導上,活動中必將更多地融入學生的智慧,使學生在研究中進步,在研究中成長。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入探索,將研究主題確定在不同年級中,充實在學校德育課程體系中,使星城小學的學生在研究性德育活動中不斷學習和成長,擁有良好的文明習慣,成為祖國的未來棟梁。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校本研究專項課題“星城小學研究性德育活動促學生文明習慣養成的研究”(課題批準號:CBIB1610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北京市房山區燕山星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