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清 賈君君 宋德正
摘? ?要:當下學前教育邁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在取得一些優異成績的同時,許多機制體制中的問題也亟待立法保障,進一步明確、解決。現有的學前教育法律環境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需求。為更好地促進學前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亟需加強學前教育立法,提高立法位階,用法律形式明確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主體地位;以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為原則,擴充學前教育資源,努力維護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科學保教,杜絕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出現,推進學前教育事業長久科學的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立法;普惠;培訓
中圖分類號:G6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30-0018-03
作為國民教育的起始階段,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奠基性作用,也是國民素質整體提升的重要環節。梁啟超先生曾這樣評價學前教育:“人生百年,立于幼學”。由此可見其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春秋戰國時期,孔夫子便許下“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美好期待。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幼有所育”已經成為人們擁有幸福感、獲得歸屬感的必要需求。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相繼出臺了各種政策法規,努力促進學前教育發展邁上新臺階。
回顧過去,學前教育在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系列困惑和挑戰,特別是長期存在的一些難點和痛點,因為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而無法妥善解決。2020年9月,國家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草案》),開始公開征求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這是建國以來學前教育最高位階的法律文件,回應了幼教從業人員的殷切期待。
結合《草案》精神,以及黨和國家對未來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精準謀劃和部署,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科研單位,在今后一個時期可在以下幾個方面,謀思路、出方法。
一、堅持各級政府在促進學前教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世界發達國家學前教育的科學穩定發展,都離不開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在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歷程中,本級政府職能缺位是各地學前教育發展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較早通過立法落實了各級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主體責任,并且相繼出臺了眾多學前教育的法律文件,具有代表性的是《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該法律把發展學前教育、使所有適齡兒童做好入園準備,放在了全美八大教育目標首位,并且通過聯邦立法的形式加以確定。由此可見,美國聯邦政府極為重視該國的學前教育發展。
許多發達國家還專門就財政投入做了明確規定,例如歐洲一些國家逐步形成了以本國財政投入為主的學前教育經費分擔機制,家庭對兒童學前教育的投入比例較低;在丹麥,政府財政投入占到了托幼機構運營費用的四分之三以上;英國規定用學前教育的預算要在中央財政預算中支出單列;芬蘭的《基礎教育法》、法國的《教育法典》等都規定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推進學前教育免費入園;美國的《兒童保育與發展專款》設置了專門的撥款法,對撥款額度、流程等做出了具體規定;在亞洲,韓國《幼兒教育法案》規定對幼兒的教育責任,需要國家、地方政府及父母的共同參與,并特別明確了中央政府教育部門對學前教育發展的職責。
當前,我國政府在發展學前教育方面存在著一些職責不清、責任不明的問題,無法發揮其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主導作用。為了彌補這些短板,《草案》著重明確了中央和各地方各級政府在學前教育發展中的責任,梳理了各級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職能,理清了各方在籌建幼兒園、配備師資等方面的責任,保障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行穩致遠,讓每個兒童不僅“有園上”還要“上得好”,以促進學前教育公平的實現。
經濟水平和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前教育的發展形式和發展程度。《草案》強化了各級政府統籌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偏遠地區、貧困地區的支持,努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將普惠性幼兒園建設作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實事,納入城鄉公共管理設施統一規劃,減少因教育不公造成的代際貧困。
二、堅持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
公益性、基礎性、保教性是學前教育的基本屬性,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接受公平而優質的學前教育,一方面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家庭生活的幸福感。發展公平而普惠的學前教育,積極化解積累多年的“入園難”和“入園貴”難題,讓每一個適齡兒童不僅有園上,還要上得好,是對人民“幼有所育”這一期盼的熱情回應。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主要目標提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此次意見稿同樣明確了支持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的立場,內容涵蓋幼兒園建設的各個方面,包括投入、經費、保障、扶持等。如第六十三條明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科學核定辦園成本,以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為衡量標準,統籌制定財政補助和收費政策,合理確定分擔比例”。
民辦幼兒園是我國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可以為擴充公共學前教育資源提供幫助,可以緩解公共財政支出的壓力,可以讓更多以適齡幼兒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為進一步提高社會力量辦普惠性幼兒園的積極性,引導民辦幼兒園更多轉向普惠性幼兒園并為其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草案》提出“地方人民政府通過財政補助、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派駐公辦教師、培訓教師、教研指導等多種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發展”。
三、保障教師權益增強職業吸引力
幼兒教師是學前教育最核心的從業人員,作為第一啟蒙教師,幼兒教師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對幼兒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構建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高水平的幼兒教師隊伍是保障我國學前教育事業良性發展的重要力量。
幼兒園教師,特別是民辦幼兒園教師收入較低、待遇較差、從業門檻較低,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幼兒園師資隊伍素質良莠不齊、流動性較大。而且教師職稱評定指標有限、教師缺乏對職業的認同感、職業發展空間不足及社會地位低等問題,這就造成幼兒教師職業吸引力低,很難留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甚至出現了幼兒園教師虐童等觸目驚心的惡性事件。
為解決學前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和科學保教能力,《草案》對現存的問題作出了積極回應:明確教師資格證準入原則,提高入行門檻的同時將師德師風建設提上了新的高度,對不具有教師職業道德或者職業道德淪喪的教師“一票否決”,永不再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公辦幼兒園教職工基本編制標準,地方各級編制部門依據基本標準和配備標準核定本地區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并進行動態調整,以此緩解幼兒園教師編制緊缺的問題。為進一步解決幼兒園教師在職稱評定上所受的限制,賦予幼兒園教師與中小學教師享有同等待遇,明確了培訓對教師專業提升的積極作用,提出對園長和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滿足教師的自我發展需求,專業發展成為法律賦予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
四、幼兒園科學保教拒絕“小學化”
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幼兒園迎合家長需求的產物。現實中,幼小銜接確實是困擾很多父母的難題,這些家長一方面想讓孩子享受美好童年,另一方面擔憂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作為學前教育從業人員,我們應該積極思考如何讓孩子科學度過幼小銜接階段,減少家長的焦慮。但是,一些幼兒園為了短期利益,采用了提前教授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這一短線策略。幼兒園這樣做,迎合了一些對幼兒成長特點了解較少的家長需求,可以留住甚至吸引更多生源,贏得家長的認可。但是幼兒園教學小學化容易使孩子錯失培養濃厚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更可能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超前教學超越了幼兒身心發展進程,擾亂了幼兒的認知發展順序和過程,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跨越學前教育階段,直接學習小學階段的內容,只會讓孩子“先行一時”,對個人整體發展并無助益。
2011年,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提倡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禁止超前教學。2018年再次發布《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幼兒園教學應避免“小學化”。教育行政部門發布的這些文件明令禁止學前教育小學化,但收效甚微。此次《草案》“去小學化”內容一經發布,就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國家首次用法律形式規定學前教育“去小學化”,必將為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合理保障。
參考文獻:
[1]OECD.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7[R].Paris:OECD Publishing,2017:271.
[2]劉? ?焱,武? ?欣.歐洲國家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的路徑選擇[J].比較教育研究,2019,41,(01).
[3]夏? ?婧,張? ?霞.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學前教育免費政策:特點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0,32,(10).
【責任編輯 劉夢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