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瑛
摘? ?要:在倡導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和高中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時代背景下,學生自主發展、自主選擇、自主規劃能力的培養,被提上高中教育的重要日程。對此,課題組立足核心素養發展,從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設計理念和目標、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兩個層面來研究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一方面有效促進區域內學生自主發展和選擇能力的提升,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帶動培養一批生涯教師的專業成長,為進一步的課程實施提供師資保障。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涯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45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30-0057-04
在倡導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和高中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時代背景下,學生自主發展、自主選擇、自主規劃能力的培養,被提上高中教育的重要日程。核心素養對于學生在自主發展方面的要求,也正是我國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有效落實的目標;生涯規劃教育中的自我認知、健全人格、學會學習、人生規劃等內容與核心素養中“自主發展、健康生活”內容要求基本一致。因此,準確把握核心素養對于生涯規劃教育的統領性,對于學生發展的支撐性,是構建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基礎,也是檢測生涯規劃教育是否有效落地的核心指標。核心素養的提出,既為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指明了方向和路徑,也是做好生涯規劃教育頂層設計的根本依據。
從目前國內生涯教育的總體情況來看,中小學生涯教育領域還處于探索階段,而目前學校開設生涯規劃課程,由于受到政策、師資、資源等方面的影響,不易操作、缺乏經驗,存在諸多困難,同時缺乏區域層面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建設的指導研究。所以,從區域層面,聚合優勢資源,打造學校、家庭、社會良好的支持環境,構建完整、系統、科學的生涯課程體系日顯迫切。為此,課題組經歷三年的實踐探索,在分析生涯教育區域實施現狀的基礎上,從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設計理念和目標、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兩個層面來研究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構的具體實踐。一方面有效促進區域內學生自主發展和選擇能力的提升,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帶動培養一批生涯教師的專業成長,為進一步的課程實施提供師資保障。
一、立足核心素養發展,準確定位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理念
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的建構,應該立足并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設計理念依托“全面發展的人”的全方位視角,并且符合個人長期發展的理念。樹立“身心健康,知行合一”的和諧發展理念,將核心素養的各基本點融于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課程內容和實施體系中,采用豐富多樣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自主發展、獲取成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基于此,生涯課程體系設計的基本理念如下。
(一)樹立促進學生終生發展的理念
樹立促進學生終生發展的理念,是為學生整個人生的成長奠基。這是課程設計的宗旨。目標的制定、內容設計、課程實施及評價等都圍繞宗旨而運行,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做好鋪墊。
(二)樹立生涯個體長期發展的理念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性、志趣和發展方向,這就要求生涯教育樹立個性發展觀,深入細致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個別差異,針對差異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手段。這也體現了新高考改革,力圖從頂層設計來改變標準化教育模式的意圖。因此,選擇適合學生生涯發展的內容,指導學生了解自身、了解社會、明確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是構建和實施豐富多元的生涯知識和實踐體驗課程體系的必然依據。
(三)樹立“身心健康、知行合一”的理念
核心素養強調學生“健康生活”,這就要求課程設計要整合學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將身體和心理健康的知識有效銜接,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踐行“知行合一”的理念,實現有效管理學習和生活的目標。因此,“身心健康,知行合一”也是生涯課程體系設計與實施應該遵守的理念。
二、遵循課程理念,確立生涯規劃課程目標體系
核心素養發展中的六大素養,既是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目標,又是生涯教育的內容。因此,我們圍繞核心素養,遵循設計理念,從生涯規劃教育的角度來構建具體、可操作、可實現、可評價的發展目標。提出了由低到高,螺旋上升的“以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指導,培養三種核心能力,落實核心素養”的近期、中期和長期三層目標體系。
近期目標:以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指導,培養學生自主規劃的核心能力。幫助學生充分認知自我,認知社會,認知生涯的發展性和動態性;幫助學生進行生涯通道建設,對生涯發展道路進行思考,做出有益于生涯發展的決策,確立生涯目標;幫助學生制定并執行生涯計劃,同時不斷反思計劃并對其進行調整,確保實現生涯目標。
中期目標: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核心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動力系統,學會自主管理和自我調控,具備管理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促進自我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幫助學生實現從高中到高等教育,從學習到工作的有效銜接,幫助學生學會積極靈活地應對環境和社會的不斷變化,并將變化融入個人生涯,促進個體的發展。
長期目標: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使之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成就其多彩人生。
三、立足核心素養發展,構建區域高中生涯規劃教育“一體四翼”課程體系
在核心素養指導下,準確定位生涯課程理念,明確生涯規劃課程目標,為生涯規劃課程體系的搭建和實施做好前期的研究和鋪墊。在課程理念和目標的指導下,我們提出了區域“一體四翼”生涯教育課程體系,“一體”即生涯教育共同體,“四翼”是指生涯教育專門課程、生涯教育學科滲透課程、研學實踐課程、生涯個體咨詢。像一只美麗蝴蝶的四翼,同頻共振,生成區域生涯規劃教育的最美樣態。
生涯規劃教育應融入普通高中三年教育教學的整體規劃中,全程貫穿,全科滲透,全員參與。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分年級、分內容、有側重、講科學、重體驗、重實踐,設計分年級的內容體系和實施路徑。實施過程中專業課教師、學科教師、研學實踐教師和個別咨詢教師組成學校生涯規劃教育共同體,共同承擔生涯教育指導的任務,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化助力學生生涯規劃核心能力的提升。
(一)生涯規劃教育專門課程
生涯規劃教育專門課程面向全體學生,由專業(專兼職)生涯教師承擔,以生涯理論和體驗為主要內容對學生實施生涯規劃輔導的專門課程。生涯專門課程是生涯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是生涯指導的基礎。其主要內容包括:自我取向系統的探索、環境探索系統、目標管理系統、發展通道建設系統、反饋和調整系統五方面內容。設定生涯認知、生涯內部探索、生涯環境探索、生涯決策、生涯管理、生涯行動6個單元。每個單元有4~6個主題課例,共34個主題。生涯專門課程定位區本課程或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整體規劃中系統實施,高一、高二年級按照每兩周一課時,列入學校課程安排,構建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指導的校本化生涯規劃教育專門課程。
(二)生涯學科滲透課程
美國聯邦教育署署長馬蘭認為:“所有教育都是或將都是生涯教育?!泵绹に嚱逃龑W會也曾在1973年發文指出,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整體的教育計劃,包含了學校課程中的每一項訓練。因此,每一門學科都具有生涯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推動實施生涯規劃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滲透,是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點和難點,但也是學科教學改革,建構全新教育教學模式,真正實現學科育人功能的有效載體。那么,如何引導學科教師生涯融合滲透的意識和能力的提升呢?課題組歷經三年,在滲透目標、原則、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實踐探索。
1.確立滲透課目標。將生涯規劃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有機結合,在學科課堂中幫助學生“找自己、做自己、樂自己”,發揮學生的優勢特點,即可以達成學習目標,又提升了學科教學效果。
目標一:幫助學生發現自己,通過教學體驗活動,幫助學生發現并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價值觀等個體屬性,發現優勢潛能,并發展自我。目標二:幫助學生發展自己,通過思維訓練活動,提升學生生涯規劃意識,實現學習動力激發,學科素養形成。目標三:幫助學生成為自己,通過教練技術,確定目標,幫助學生享受學習過程,尋找價值人生。
2.明確滲透課原則。引導學科教師在學科生涯滲透課設計時必須遵循六原則:環節設計兩條線、不干擾、無痕跡、適切性、學科性、系統性。第一,兩條線原則。一條線是知識能力訓練線,一條是生涯滲透線,一明一暗,使課堂豐滿有趣。第二,不干擾原則。學科課堂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學科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為主,生涯滲透內容為輔,不干擾主干教學任務完成,使課堂主次分明,目標明確。第三,無痕性原則。生涯目標無痕鏈接到教學環節中,自然而不著痕跡。使課堂潤物無聲,用心有情。第四,適切性原則。根據不同學科、不同課型、不同知識點,在適合、恰當處滲透融合生涯教育,使課堂自然貼切、恰到好處。第五,學科性原則。目標鏈接與本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關聯,不能張冠李戴,混亂學科,使課堂界限清晰,重點突出。第六,系統性原則。以學校教研組為單位,打造系列滲透課,使學科滲透課堂系統化、科學化。
(三)研學實踐課程
生涯規劃教育是連接高中學校與大學及專業、工作和生活世界的橋梁,其課程的建構也要注重與學校之外的真實社會生活的銜接;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要強調對生涯機會的探索和行動,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發展認知,發現興趣,形成技能。為此,我們開發了“生涯研學實踐課程”,分為四個模塊:“生涯人物訪談”“觸摸高?!薄凹议L職業日”“職場體驗”。
1.“生涯人物訪談”。邀請學校優秀畢業生,各行業優秀人士到學校做生涯發展報告,或利用班級家長資源為班級學生做訪談報告。通過訪談后的討論和書寫感受,讓學生初步感知職場,感受和體驗職業生涯帶來的幸福和成就感;讓學生深入了解職業資格和標準,職業價值觀和職業成就感,激發學生的職業夢想和使命感。
2.“觸摸高?!?。這是研學實踐課程的主要模塊,是學生利用寒暑假,在教師指導下,對于大學及專業進行實地考察、調研、訪談的一項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前,教師設計“研學手冊”,在研學手冊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系列自主實踐活動,達成對大學及專業的深度了解。通過對大學的研學實踐,了解大學及專業對于高中學生的學科標準和學業水平要求,促使學生及早謀劃目標,激發學習動力。
3.“家長職業日”。學校在學期中選擇一個工作日,讓學生跟隨父母或其他家長去上班,讓學生了解父母的職業,觀察其工作和角色,需要的專業技能等,并且通過準備和反思幫助學生將體驗變成真正的學習。家長職業的體驗學習是對于學生有限生涯經驗的補充,同時為其將來做準備,促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最大化。
4.“職場體驗”。作為寒暑假實踐活動課程,提供學生相對短期的工作體驗,一般為一周時間。進入職場體驗前,要設定課程主題,進行職前指導和學習計劃;職場體驗后,要寫出總結和反思,學校要提供研討的平臺和機會,借助體驗展示、反思和總結;分析這些體驗與生涯、與學業的關系,探討體驗對學生制定或回顧未來目標方面的改變和收獲,讓學生學會更真實的面對未來和夢想。
以體驗式、實踐性為主要學習方式的生涯研學實踐課程,是生涯教育專門課程的重要補充,是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建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借助研學實踐,使學生把理論知識與生活情境相連接,讓夢想照進現實,使學生真正形成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自主發展、自主規劃的核心素養發展。
(四)個體生涯咨詢
生涯課程體系構建的重要理念之一,既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樹立個性發展觀。因此,生涯規劃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對學生實施團體輔導,又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針對個別有需要的學生,給予個性化生涯咨詢輔導。為學生量身打造生涯咨詢服務,幫助學生破解心中迷霧,明晰方向,喚醒成就動機,樹立學業及生涯發展目標。
因此,個體生涯咨詢的開展,是學校生涯教育的多維補充,形成了生涯規劃教育的立體化課程建構,使生涯規劃教育全方位、多視角,既兼顧全體發展,也關注個體需求。真正落實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人人成才,人盡其才的新高考改革的教育指導思想。
參考文獻:
[1]吳曉英.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生涯教育課程體系設計與創新(上)[J].教師教育論壇,2019,(02).
[2]田? ?麗.以核心素養為引領,探尋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體系[J].課程·教材·教法,2017,(10):63~69.
[3]劉? ?靜.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新審視[J].教育發展研究,2015,(10):35~36.
[4]于? ?珍.中小學生涯教育:來自美國的經驗與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03).
【責任編輯 劉夢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