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仕鈞
摘要:推進高職《概論》課建設,需要立足新媒體時代,創新教學方法。高職《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是當前高職《概論》課教學方法的重要發展趨勢和新發展方向,新媒體則作為開展教學的重要載體。新媒體出現和應用極大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因此,探究新媒體時代高職《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創新,充分發揮新媒體在高校《概論》課中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滲透力勢在必行。
關鍵詞:新媒體;《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新媒體時代,高職《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能力培養和思維架構、創新完善方法體系、增強教學實效,據其本身的潛隱性、平等性、漸進性、廣泛性與新媒體自身虛擬性和環境復雜性、用戶的個性化和去中心化、信息傳播的交互性和全時性以及新媒體環境信息碎片化和海量化的契合性,從教學主客體、教學內容、教學載體三個方面探索新媒體時代高職《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創新實施路徑,增強高職《概論》課實效性和親和力。
一、新媒體時代高職《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價值性分析
高職《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是指高職《概論》課教師立足于高職《概論》課堂,依托新媒體運用各種方式將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潛移默化地融入大學生頭腦,使大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思想教育,形成主流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職大學生較之本科生而言,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都相對不足,而高職《概論》課是政策性、理論性都極強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在高職《概論》課中采取滲透式教學方法,可極大地提升思政課入腦入心。新媒體時代,高職《概論》課采取滲透式教學方法的價值在于:
(一)促進大學生能力培養和思維科學架構
高職《概論》課采取滲透式教學過程中,從教師傳統講授到學生自主選擇,從直率“訓導”到隱性“引導”,摒棄了生硬的論道和說教,將《概論》課教學目的和內容承載于新媒體中,學生以新媒體為中介的活動自主參與并自我選擇教育信息,促進學生自我內化提高自我指導能力。長期持久的滲透性學習使得大學生自我管理、教育和服務,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度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另一方面,整個教學過程中大學生將馬克思主義系統理論知識和實際相聯系,培養大學生發現、認識分析和研究解決問題以及總結事物本質規律的邏輯思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維框架,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在解題中提高自身思想水平。
(二)創新和完善高校《概論》課教學方法體系
鄧小平同志指出“時代不同了,條件不同了,對象不同了。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新媒體方興未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內容發生改變,《概論》課教學方法也須緊跟時代進步不斷更新,因而新媒體時代高職《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運用是應時所需。高職《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是當代《概論》課教學的重要方法和發展趨勢,新媒體時代高職《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信息化發展的特征,創新高職《概論》課教學方法,完善高職《概論》課教學方法體系,同時開闊視野啟迪思維,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為高校《概論》課教學帶來了新的氣息。
二、新媒體時代高職《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創新實施路徑
新媒體時代,為了提高高職《概論》課教學實效,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職《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實施路徑可從以下方面思考:
(一)教學主客體:增強教學雙方媒介素養和教師的滲透意識及能力
新媒體時代,高職《概論》課師生運用滲透式教學方法進行“共同體”學習需培養和提高高校《概論》課師生的媒介素養,增強高校《概論》課教師的滲透意識和滲透能力。其一,《概論》課教師媒介素養培養要做到合理合法、有節制且熟練地使用多種新媒體,正確辨識海量信息,負責任地發布和再傳播信息,利用媒介進行平等的師生互動。而大學生媒介素養培養可開設相關計算機基礎課程提高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可以規范性與非規范性規則以及自覺自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守法律和道德底線。其二,《概論》課教師的滲透意識及能力提高要加強對滲透式教學方法重要性的認識,加深對滲透理論的把握,加厚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增強實踐滲透能力,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海量的優秀信息豐富《概論》課堂
新媒體環境中海量信息為《概論》課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為了充分運用信息資源,一是堅持“經典”和“前沿”相結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經典”主導前提下,將其與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國家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及相關網絡道德、科技發展等結合,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加深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認同。二是堅持專業化與大眾化相融合。改變傳統以教材為中心,以圖片、音視頻、漫畫等新媒體手段引進學生生活實例、典型社會案例填充或承載滲透式教學內容,轉晦澀為生動、轉枯燥為精彩,增加課堂吸引力,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背景和意義等。三是實行榜樣教育。挖掘新媒體環境中為人所熟知的優秀典型進行正面傳導,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審視自我、揚長補短。同時,資源使用要注意主次分明、簡雜適當、博精結合。
(三)教學載體:發揮新媒體在高職《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中的積極作用
新媒體時代高職《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運用需實現《概論》課與新媒體協同聯動,充分發揮新媒體在滲透式教學方法中的作用。一是建立線上線下相互影響的動態系統。高校《概論》課滲透式教學方法利用新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與網上教學平臺實現無縫對接,主動適應以平臺集成、跨界融合、圈群共享、迭代創新、數據分析思維為代表的全方位變革,有效實現《概論》課在新媒體平臺根深位重,推動網上《概論》課教學常態化。同時,將教師“教”與學生“學”結合、手機媒體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抓住學生“目光”,深入師生間互動探討,擴大受眾覆蓋面拓寬教育空間,提高教學實效。二是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培養線上“意見領袖”。新媒體時代,教師應通過微博、QQ等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交流平臺了解和貼近學生心理狀態、思想和行為動態,預見性的幫助學生,從細微處向學生滲透自身正確思想觀念、政治品質和道德人格,滿足內心情感需要,實現人文關懷。
總而言之,網絡話語權的強弱依賴于網絡意見領袖的“聲音”,高職《概論》課應根據新媒體特點培養一批年齡相仿、背景相同、思想素養較高的時代“強音”,及時適時持續客觀的評論社會現象、思想觀點和文化思潮引導正確輿論導向,耳濡目染,提高學生自我信息鑒別能力和價值選擇能力,在社會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趙春穎.新媒體條件下高職院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8(07):159+161.
[2]肖學文,劉立紅.互聯網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頭腦”的主要途徑研究——增強《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實效[J].人才資源開發,2016(14):236-237.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項目號JPZXKC-201903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瀘州 6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