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玲
摘要:黨的建設問題始終是黨組織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目的在于推動黨組織所在企業、單位適應社會發展現狀,引領社會正能量,為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農村基層黨組織力量薄弱、渙散,借助新媒體渠道不僅可以提高黨建工作效果,還可以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助力。本文主要圍繞新媒體背景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實踐展開分析和探討,希望可以為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開展提供一些可借鑒之處。
關鍵詞:新媒體;農村;黨建工作;鄉村振興;創新
引言:黨建工作是從大局出發、鞏固黨執政地位、解決黨員干部問題的重要工作,各地黨委、各級黨組織都應將黨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傳統的黨建工作主要依賴面對面的會議、活動、組織學習,這類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今天的黨員干部需求。互聯網、新媒體的繁榮為新時期的黨建工作提供了更為多樣的途徑,黨委黨組織應當充分發揮新平臺、新途徑、新陣地的價值,通過整合資源、拓展形式等方式來創新黨建工作實踐,對黨員干部群體進行全方位覆蓋。
1 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現狀
1.1 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服務理念落后
農村基層黨組織目前還存在著部分黨員干部服務理念落后的現象,認為沒有明顯沖突就是穩定、沒有上訪就是工作做得好、沒有群眾反應情況就是做到位了。這是一種靜態的管理思維,也是懶政的一種表現形式。俗話說“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當基層黨組織沒有作為的時候,自然沒有錯誤、沒有缺陷、沒有問題,但同時當地也沒有發展、組織沒有進步。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這種落后服務理念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組織成長和鄉村建設,是黨建工作中需要解決的部分。
1.2 集體組織虛化
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內部不夠團結、群眾基礎薄弱、組織虛化的情況,這與部分黨員干部更為注重個人利益的情況有較大關系。當黨組織內的黨員干部在工作中注重個人利益時,有更高幾率出現互相推諉工作責任、一味求穩的情況,遇到群眾反映的問題不是拖就是安撫,而不是想盡辦法解決群眾遇到的問題。久而久之,黨組織更難發現群眾中間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等到小矛盾、小問題發展到大矛盾、大問題時,就不是簡單的方式能夠解決了。而且,現在是自媒體繁榮的時代,群眾的小矛盾通過快手、微博、朋友圈等渠道發散,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輿論風波,為矛盾問題的解決平添波折。
1.3 黨建工作形式陳舊
部分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形式比較陳舊,缺少創新性和時代感,較難引起黨員干部的共鳴和參與興趣。受到日常繁忙工作的影響,不少黨組織內部的黨委、干部對黨建工作的認識停留在形式上,“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的情況屢見不鮮。這樣雷聲大雨點小、走過場的黨建工作,并不能真正達到黨中央對黨建工作的要求,也難以實現對黨員干部的真正培養。
2 新媒體環境下黨建工作的創新實踐
2.1 積極更新黨員干部的服務理念
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工作中,黨校教師、黨組織帶頭人需要更新黨員干部的服務理念,改變部分黨員干部存在的“不做不錯”的懶政思想。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工作第一要務就是抓好思想建設,從思想認識著手提高黨員干部的工作認識,形成統一的發展理念,圍繞鄉村振興開展工作。黨組織在開展工作前,應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矛盾、問題,加強與群眾的聯系,將問題和矛盾解決在萌芽當中,做到未雨綢繆。農村基層黨組織需要通過黨建樹立起黨員干部公開化的工作思想,逐步從開小會、不公開的工作習慣中走出來,轉而打造陽光型黨組織工作流程,盡量通過透明公開的工作方式來加深黨組織與群眾之間的聯系,從而有效降低因為溝通補償導致矛盾、影響工作開展的情況。
2.2 提高黨組織在內部的存在感
黨組織內部必須要團結,思想上的統一才能帶來更強的行動力,相互之間推諉責任是干擾工作開展的主要原因。黨組織內部應做好責權劃分,確保功勞、責任到位,督促黨員干部在接受表揚的同時承擔責任。在鄉村振興、群眾內部矛盾解決等工作中,黨組織不能隱身,黨員干部不能躲著工作和問題走。黨員干部應當走到群眾當中去,成為幫助群眾解決生活、學習、工作問題的重要角色,充分發揮黨委、干部的帶頭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參與權和監督權,激發黨員干部在黨建工作中的參與積極性。農村群眾之間相互聯系較為頻繁,傍晚納涼聊天、飯桌上閑談、進出村的公交車上侃大山等都是群眾比較喜歡參與的活動,用抖音、快手拍攝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見聞是群眾比較喜歡的分享方式,也是黨員干部了解群眾動向的好去處。黨員干部來源于人民群眾,也應當回歸群眾當中去,及時發現群眾不愿意反映的小矛盾、小問題,主動介入其中提供幫助和調節,避免小矛盾拖成大矛盾,避免小問題拖成大問題。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中要充分借助互聯網渠道傳達國家的政策、方針,不僅要傳遞給黨員干部去學習和了解,還要傳遞給人民群眾,緊跟國家的政策和方針進行鄉村振興建設。黨組織的工作動向也可以通過工作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分享給群眾,讓群眾了解黨組織工作開展的動向,也為群眾打開一道向黨組織反映問題和幫助需求的門。
2.3 創新黨建工作形式
陳舊的黨建工作開展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黨組織建設的需求,新媒體的繁榮為創新黨建工作形式提供了助力。首先,小范圍黨建活動開展過程中可充分利用音頻、視頻、動畫等形式來豐富內容的多樣化,吸引黨員們的注意力,避免黨建活動中的氣氛沉悶。其次,在傳遞黨組織聲音時可以充分借助微信群、公眾號、內部微刊等途徑,將黨建活動融入黨員干部的日常生活。比如,發掘身邊的黨員事跡,歌頌與你我一樣平凡崗位上的榜樣人物,將他們的小故事以公眾號文章的形式推送到每一名基層黨員身邊。然后,借助官方網站開辟的黨建專欄宣傳黨建工作動態,宣傳黨組織決策、路線、制度,拉近黨組織與員工距離。比如,我黨正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學習“四史”,從黨的發展歷史中尋找初心使命,堅定思想政治立場和路線。黨組織可以建設與“四史”有關的H5頁面,將經典的歷史、感悟融入到日常工作的場景當中去,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共同閱讀、學習,并鼓勵黨員干部將自己的感想、體會在評論區中表達出來,相互之間共同探討,為你認同的、有感觸的評論點贊。這種方式充分利用了黨員干部的碎片化時間,既能夠有效提高黨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又能夠對不同層次、認識的黨員干部形成觸動,還能夠借助思想深刻的其他群眾進行影響。
2.4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監督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開展工作的第一線,應當遵循從嚴治黨的決策和方針,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監督力度。黨建工作中應通過黨史學習等途徑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真正做到跟黨走、聽黨指揮。黨建工作中,農村基層黨組織應注意選拔培養年輕黨員,借助年輕人的沖勁、干勁給基層黨組織注入生機和活力,也為黨組織的建設工作提供新的想法。黨員干部的監督工作需要充分借助群眾的力量,為群眾開辟匿名投訴渠道,讓群眾反映的問題能夠及時被看到、被重視。新媒體時代,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工作中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被反映到網絡上接受審視,想要做好基層工作就必須加強監督,做讓人民滿意的黨員干部。
結束語:新媒體背景下,黨建工作的創新實踐并不是使用新媒體渠道這么簡單。想要改善黨建工作的現狀,需要黨組織內部結構的調整,需要改變傳統黨建工作的開展方式,需要充分借助多媒體渠道把黨建做到黨員干部身邊去,需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監督。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新媒體時代,黨組織需要提高隊伍自身質量和工作能力,經受得起來自人民的審視。
參考文獻:
[1]徐惠德. 新媒體環境下基層黨建工作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8.
[2]陽月華. 新媒體背景下的農村黨建工作問題[J]. 法制博覽,2019(29):255-256.
[3]郭婧婧. 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陜北農村黨建工作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