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屬于小學教學中的基本項目,有利于學生思考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的快速發展。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時候都會采取所有可行的評價方法,對學生學情進行評價,然而在以往的小學課上評價過程中,更多時候都會表現明顯的局限性,教師所用方法以及評語都不能充分體現學生指定時期內的學情,使得教學質量成效難以得到保證,所以,也就有必要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進行研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問題及對策
引言
課上教學評價屬于現代小學教學中的基本環節,在一個學期將要結束時,教師都會借助考試來對學生整體學期內的學情作出檢測,結合相關要求進行評分,總結學生學情。但這樣的評價僅是注重了結果,未能注重過程,導致最終評定過 于片面。所以在新課改政策全面實行的新時期,大部分教師都對這種應試性評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作出進一步深化探討,考慮以更加豐富、新穎的方法,將以往評價體系進行改進和完善,建立和遵循理論聯系實踐的評價原則,以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更具有可行性和現實性。
1課堂教學評語概述
課堂教學評價語,是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相關行為表現做出的瞬間、即時的評價時所使用的語言,包括口頭評價語言和手勢、眼神、微笑、點頭等體態語。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征,教師應使用不同類型的評價語;根據不同學科特點,評價語也應有多樣化的選擇。課堂評價所用語言屬于現代教學活動中的基本元素,是有效調動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正確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完善人生三觀,加強學生專業核心素養的最佳措施,也是增進師生溝通合作的最佳措施。真正意義上的評語通常都會表現出引領性、鼓勵性的顯著效用,因此,在具體語文教學評價環節,教師基于這樣的考慮給學生進行評價,能夠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加強教學的快捷性和成效性。
2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課堂評價語言所出現的問題
2.1評價語言的單一性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環節,教師都習慣于應用單一評語,比方說:說得好、沒錯等框架化評語,具體評價過于單一和刻板。雖然在初用這些評語時,會有效激起學生學習熱情和專注力,但是長此以往,就難以使學生真正意識到本身學習上的進步,這樣便會產生認知上的誤區,認為這僅是教師完成任務性的評價。教師評語單一的直接因素就是,未能全面收集適用于贊賞方面的詞匯或語句,此即現代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常見現象,應得到教師的進一步考慮。
2.2評價語言的隨意性
很多教師在教學評價環節中,都會表現出主觀臆斷的態度,向學生給出的評語也非常隨意,也就是說,更多時候結合了本身的心理動向,開展課上評價活動,并且所用評語也往往都呈現出明顯的單一性、刻板性,長此以往。學生這可能覺得這是教師的慣用語言,這樣就會使得課堂評價的顯著效用難以充分彰顯,也不能使學生在心底上建立繼續參與語文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
2.3評價語言的狹窄性
從目前來看,很多教師在課堂評價語言方面都明顯缺乏。比方說,在《我們做朋友》一文的課堂講解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一些問題:學此課文的收獲,學生給出答案:做人應學會分享。教師評價:說得很好。這樣的評價屬于結果評價,具有明顯的辨別性和激勵性作用,但是未能對學生思路的發展給出路線上的指引。基于這樣的考慮,老師就應當從思想教育的角度開展教學,將主題設置為分享與謙讓,鼓勵學生講述其所聞所見的相關事件,促進學生對有關人生哲理有更加透徹的領悟。如此一來,便會在保證評語寬泛的同時,也使教師的課堂評價更具有現實性和引領性。
3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評價水平的方法
3.1建立與教學需要相符的評價語言體系
教師之間的語言基礎存在差異,評價語言匱乏,也會使得教師所用評語的單調,基于這樣的考慮,教師就應當構建能夠滿足教學良好發展的評價語言體系。這就應當由教師在平時具體教學開展時,實時收集和整理切合學生學情的文字或語句,同時也結合學生的發言內容,實時變更所整理出的評語,使評語更加豐富,并做到精準、中肯,以此建立完善的評語體系。
3.2運用多元化評價方法
對于課堂語言評價來說,教師可考慮運用多種評價法,將生生互評、自評和他評等方法進行聯合。并注重個體間呈現的差異,助力所有學生都能夠更加良好發展。多角度評價能夠讓學生進一步知悉本身學習中的短板和特長,助力學生更加有針對性地了解自我和優化自我。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要求學生家長參與評價,家長的贊賞對于學生學習信心的提高非常有效,來自父母中肯的贊賞和鼓勵,能夠使學生更加堅定良好學習的信心。
3.3把結果評價轉化為過程評價
在小學語文教學具體開展時。教師應該在了解學生學習實效的同時,也了解學生平時學習的狀態。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的發言既要判定對錯,也要以正確的思維給出中肯評價,如此一來,都會給學生后續學習提供思想引領,使學生能夠意識到本身學習中的短板和長處,培養和加強其學習能力,所以,在注重結果評價的基礎上,也注重過程評價意義重大。
結語
新課改政策的逐步全面實行,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評價愈顯關鍵,會關系到教學的目標達成和質量的提高,也會關系到學生將來的發展。可以說,新課改政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評價,能夠切實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快捷性和成效性,也能夠有效助力國內教育事業的進一步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媛.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現狀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2]文佳唯.基于混合式學習的師范生教學語言技能訓練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9.
[3]侯彬.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研究[D].揚州大學,2017.64.
[4]溫興.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態勢語言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徐重剛(1964.12-),男,漢族,畢業于重慶市教育學院,學歷: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