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娟琴,沈利蘭,孟作龍,王小平,李福連
糖尿病不僅可合并神經、眼部并發癥,也可累及心血管病變,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糖尿病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病變風險,且可導致患者發生精神認知障礙性疾病[2]。有研究指出,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對其糖尿病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其中飲食管理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3]。既往臨床上常采用傳統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因需要煩瑣的計算公式計算患者每日所需熱量,不利于患者掌握[4]。同時,傳統健康教育中食物等份交換較為抽象,導致患者飲食管理能力低、血糖難以控制,對患者預后不利[5]。因此,如何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合理、簡單、便捷并易于掌握的健康教育是改善血糖水平、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關鍵。本科根據患者飲食掌握困難這一難點,自制糖尿病飲食管理器,自制糖尿病飲食管理器采用卡片轉盤式設計,可依據患者體質及勞動強度快速計算出每日所需的總熱卡,便于使用[6]。同時,自制糖尿病飲食管理器可將熱量細化為患者每餐食用食物的份數,且能夠將食用食物的份數圖譜化顯示,便于患者掌握[7]。但目前,將其應用于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主要觀察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經自制糖尿病飲食管理器管理干預的效果,以期未來指導該類患者飲食健康教育,提高其血糖控制率。
1.1 研究對象 回顧收集2018年2—10月在甘肅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分泌科接受治療且完成隨訪的60例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病歷資料,作為傳統組;收集2019年2—10月本院接受治療且完成隨訪的60例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病歷資料,作為管理器組。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8];(2)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3)患者知情,并同意資料被抽取及閱讀;(4)年齡≥60周歲;(5)空巢老年人;(6)干預前未發生并發癥;(7)接受口服藥降糖的患者;(8)接受同一種降糖方案治療。排除標準:(1)伴有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2)伴有惡性腫瘤患者;(3)伴有嚴重傳染性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4)合并免疫系統性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次研究內容符合甘肅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相關規定,倫理審批號:YL-X2-2014-004。
表1 兩組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two groups of empty nester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poor glycemic control
1.2 研究方法 傳統組接受傳統常規健康教育:(1)出院前對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進行糖尿病專科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飲食管理的重要性。(2)告知患者合理控制總熱量的方法。首先估算理想體質量,理想體質量(kg)=身高(cm)-105。患者每天的總能量應依據年齡、身高、體質量及勞動強度而定:正常體質量的患者在完全臥床時每日每千克理想體質量給予能量15~20 kcal,休息狀態下25~30 kcal,輕體力勞動的患者30~35 kcal,中度體力勞動的患者35~40 kcal,重體力勞動的患者>40 kcal;體質量低于理想體質量的患者,能量攝入應增加10%~20%;指導肥胖(體質量指數≥28 kg/m2)患者通過合理運動逐漸恢復至理想體質量的±5%。(3)指導患者合理分配營養物質。確保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正常體型的患者每日主食攝入量為250~400 g,肥胖患者應控制在200~250 g;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每千克理想體質量0.8~1.2 kg,其中1/2的蛋白質應來自動物蛋白,保證氨基酸的供應;每日脂肪攝入量占總熱量的25%~30%,其中飽和脂肪酸攝入量少于總能量的10%,膽固醇攝入量<300 mg/d;膳食纖維的攝入量為25~30 g/d,食鹽總量≤6 g/d,并指導患者戒煙、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4)指導患者合理分配餐次。明確每日飲食總熱量及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組成比例后,依據每克糖類和蛋白質產熱4 kcal、每克脂肪產熱9 kcal的標準,將熱量換算為食品后為患者制訂食譜。食譜的制訂參照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及臨床治療需求,叮囑患者規律飲食、定時定量,注意進餐順序。(5)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并結合運動治療,每天定時監測血糖,做好血糖水平記錄,同時告知患者定時到院復診。
管理器組告知患者飲食管理的重要性,直接借助自制糖尿病飲食管理器(用熱量計算卡計算出患者每日所需熱量,再使用食物交換卡進行食物選擇)進行飲食健康教育:自制糖尿病飲食管理器共有兩套轉盤、九個盤體,從第一套轉盤開始命名第一盤體,第二套轉盤第一盤體命名為第四盤體,以此類推,每套盤體設有基座,且基座上有第一、二、三等轉盤,第一轉盤上為底盤及第一、二、三盤體,其中第一、二、三盤體分別代表肥胖、正常、消瘦體質;于底盤上的第一缺口處標記體質肥胖患者不同勞動強度所需的總卡熱,依次為重、中、輕體力及臥床4種勞動強度;于第一盤體上的第二缺口處標記體質正常患者不同勞動強度所需的總卡熱,標記方式同第一缺口;于第二盤體上的第三缺口處標記體質消瘦患者不同勞動強度所需的總卡熱,標記方式同第一缺口;第二套轉盤的第四盤體上的第四缺口處標記患者每日所需食物的總份數,包括主食、脂肪及水果;第六盤體上標記多種主食,第七盤體上標記多種富含蛋白質食物,第八盤體上標記多種富含脂肪食物,第九盤體標記多種水果,患者能夠依據其日常飲食習慣及喜好進行等份交換(自制糖尿病飲食管理器見網址https://www.chinagp.net/magazine/Inforlist/inforDetails?id=2485&column_Type=66)。叮囑患者按時服藥,并進行相關運動,每天定時監測血糖,做好血糖水平記錄,同時告知患者定時到院復診。兩組患者均管理隨訪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6個月后抽取患者5 ml靜脈血,經便攜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南京貝登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生產,SMT-100型)檢測患者空腹血糖(測量空腹血糖至少在禁食8 h以上隔天早餐前抽取靜脈血)及餐后2 h血糖(患者進食2 h后抽取靜脈血測量餐后2 h血糖)水平,經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上海藍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HLC-723GX型)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2)自我管理能力: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6個月后使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9]評估兩組自我管理 能力,包含飲食自我管理(4項)、運動自我管理(2項)、血糖自我監測(2項)、遵醫囑用藥(2項),每項最高分7分,分數越高則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3)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兩組患者隨訪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經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糖尿病腎病(腎臟體積增大,腎小球濾過率升高,連續3次檢測尿白蛋白30~300 mg/24 h,腎小球、腎小管肥大,腎小球系膜基質增寬,腎小球基膜增厚)、周圍神經病變(溫度覺異常;尼龍絲檢查,足部感覺減退或消失;振動覺異常;踝反射消失;神經傳導速度有2項或2項以上減慢)、大血管病變,并計算并發癥發生率,發生率=(各并發癥發生人數/總人數)×100%。(4)再入院情況:記錄兩組隨訪期間再次入院(再入院的原因:主要因糖尿病)情況,并計算再入院率,再入院率=(再入院人數/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若期望值存在1~5,則采用連續校正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干預6個月后,兩組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干預前,且管理器組上述指標均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fasting and two-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empty nester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poor glycemic control
表2 兩組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fasting and two-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empty nester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poor glycemic control
注:a表示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images/BZ_120_189_469_2276_583.png傳統組 60 9.26±0.87 7.49±2.03a 13.71±4.06 10.03±2.81a 8.82±0.26 7.03±0.56a管理器組 60 9.13±1.06 5.71±1.62a 13.65±4.32 8.59±2.74a 8.79±0.32 5.35±0.42a t值 0.734 5.309 0.078 2.842 0.564 18.59 P值 0.464 <0.001 0.938 0.005 0.574 <0.001
2.2 兩組患者SDSCA評分比較 干預6個月后,兩組患者SDSCA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管理器組SDSCA評分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SDSCA評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follow-up SDSCA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empty nester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poor glycemic control
表3 兩組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SDSCA評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follow-up SDSCA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empty nester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poor glycemic control
注:a表示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SDSCA=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
images/BZ_120_189_1034_2278_1148.png傳統組 60 18.26±2.14 26.43±1.32a 11.42±3.03 18.71±2.63a 6.03±4.21 9.06±2.54a 2.48±0.39 4.21±0.73a管理器組 60 18.23±2.08 30.71±1.03a 11.23±2.96 23.25±1.79a 6.06±4.16 12.59±1.21a 2.51±0.35 5.41±1.06a t值 0.078 19.801 0.347 11.054 0.039 9.719 0.444 7.222 P值 0.938 <0.001 0.729 <0.001 0.969 <0.001 0.658 <0.001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再入院率比較 干預6個月,兩組均未發生周圍神經和大血管病變,且管理器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發生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再入院率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admission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of empty nester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poor glycemic control
運動療法和飲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療的兩大基石,只有基礎牢固,藥物才會發揮理想效果。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知,用藥依從性差,飲食管理能力較差,導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10-11]。因此,如何采取合理、便捷的飲食管理,對改善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臨床上常采用傳統健康教育對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管理,但因受年齡、社會背景及受教育年限等因素影響,常導致患者無法準確掌握飲食管理相關知識,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干預效果往往不如人意[12-13]。為提高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飲食管理質量,本研究借助自制糖尿病飲食管理器對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健康教育,結果顯示,兩組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干預前,且管理器組上述指標均低于傳統組。表明自制糖尿病飲食管理器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促進血糖達標,有一定應用價值。分析其原因可能為:自制飲食管理器操作簡單,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能夠快速轉換飲食攝入量,便于患者掌握,利于控制血糖水平[14];自制管理器能夠提高患者飲食管理的規范性、科學性,促使患者制定良好的營養膳食結構,促進患者血糖快速被控制和達標[15];自制飲食管理器上的食材可根據患者的喜好篩選,飲食教育方案個性化,提高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進一步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16]。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SDSCA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管理器組SDSCA評分高于傳統組。自我管理是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按醫囑用藥等方式減少疾病危害健康行為,從而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17-18]。結合本研究不難發現,借助自制糖尿病飲食管理器對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健康教育,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輔助作用。2007年金京姬等[19]研究結果顯示,飲食指導卡設計小巧,便于攜帶,方便患者隨時查閱,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同理,自制飲食管理器經卡片制作,可將患者每餐所需食物圖譜化,進而使健康教育更加直觀,利于患者接受[20-21]。同時,本研究分析了隨訪期間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再入院情況,結果顯示,管理器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發生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傳統組,表明對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實施自制飲食管理器健康教育可明顯降低患者的并發生癥發生率和再入院率,這一結果與患者的自我管理、血糖控制息息相關,可見自制飲食管理器在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自制糖尿病飲食管理器應用于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效果較好,利于患者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減少部分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再入院率,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但本文僅觀察了兩組患者在干預6個月后的血糖控制情況,并未觀察遠期效果,其對糖尿病患者的遠期血糖控制效果仍需要在未來開展長時間、多元化的研究進行證實。
作者貢獻:呂娟琴負責文章的構思與設計、結果的分析與解釋、論文撰寫、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沈利蘭負責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統計學處理;王小平負責數據收集;李福連負責數據整理;孟作龍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