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玲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還能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為其成長發展奠定基礎。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增大課堂容量,使課堂生動活潑;有機滲透德育因子,使傳道授業解惑融為一體,從而達到育人目的。所以,本文將結合實踐經驗,系統分析立德樹人背景下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中運用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立德樹人?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傳道、授業、解惑是教育永恒的主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主題的內容不同。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樹人的總目標。為實現目標而推行的課程改革正在穩步推進。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語文課堂實效,夯實育人陣地呢?本文試以《呼風喚雨的世紀》為例,淺談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課堂,是提高課堂實效的有效辦法。信息技術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方法來說,更加生動形象,能夠實現聲像結合、視聽結合,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的方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合理巧妙地利用起多媒體、交互式電子白板等信息技術設備、手段,來將語文知識用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呈現和展示出來,創設出更為生動和形象的教學情境,去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讓學生體會語文知識學習的新鮮感,從而讓學生真正具備語文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為德育的有效滲透奠定基礎。
例如,課堂伊始,老師可以通過PPT展示“呼風喚雨”情境圖和常見家用電器圖片(如:洗衣機、冰箱、電視機、微波爐)。提問學生是否聽說過神仙道士呼風喚雨的故事?是否能說出展示圖中家用電器名稱與主要用途。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將語文知識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也讓整個課堂充分地活躍了起來,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自然引入課題。
二、利用信息技術完成傳道授業解惑任務
(一)解字、詞
主要是將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拔除”,掃清學習障礙,這是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突破口。 一是認識生字。通過PPT展示“獲、賴、潛、……”等生字,以動畫形式漸次標注其字音,注解其字義,分析其字形。強調指出,音、形、義是一個漢字的三個方面,只有從三個方面理解,才能把生字學好、記牢,并以此為德育切入點,引導學生學會從多角度觀察事物,以看清事物的全貌。二是抄寫生字。首先用PPT動畫形式展示每個生字規范的書寫過程,要求學生認真、仔細觀察,再讓學生按規范抄寫生字,強調漢字要寫得方正美觀,就必須按每字的書寫規范進行書寫,由此滲透德育、美育:凡事都有規律,按規律、按法則辦事,事情才能有圓滿的結局,培育學生的規則意識。三是記詞義。PPT展示文中重要詞語:呼風喚雨、奇跡、出乎意料、依賴、幻想、洞察、光年、歸根到底、改善。逐一解釋其詞義,并適度延伸到近義詞,擴容學生的知識量,為學生理解課文的句、段內容奠定堅實基礎。
(二)解句、段
對課文的句、段逐一分析講解。用PPT展示四個重點句子:“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年的總和”“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講解四個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內涵。通過分析和講解,將“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的神仙在現代指什么東西?”等學生疑惑問題解決掉。同時,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設問、作比較、引用、舉例子等在課文中作用和意義,掌握寫作方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促進素養提升與落實德育任務
信息技術的應用是順應立德樹人工程推進的有效舉措,可以為德育滲透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載體,并加速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落實德育的基本任務。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挖掘語文教材之中的德育元素和素材,并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將這些元素和基礎知識結合起來,進行直觀地展示,幫助學生形成直觀、深刻的感知與體驗,能夠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素養。
例如,用PPT展示“為什么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時代?”和“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兩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展望未來人類利用科技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美好前景,并結合中國四大發明對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作用,展示現代科技在人們生產、生活中正面重要作用,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偉大文明,厚植家國情懷。同時,用辯證法思想引導學生認識不正確使用科技產品的危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全面完成本課立德樹人教育教學任務。
總之,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是提高課堂實效的重要法寶。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的作用,老師要明確三大任務:課題要傳授什么知識?講什么道理?如何將知識和道理串起來?為攻克這三大問題,老師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努力讀懂讀通教材,明確教材的“三維”目標。二是找準信息技術與德育教育的結合點,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借助信息技術將日常生活道理與課文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生活即教育”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突出課堂育人陣地,提升課堂教學實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芳.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181-182.
[2]滕飛霞.“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滲透[J].快樂閱讀,2021(02):71-72.
[3]周生年.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20(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