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
摘要:社會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使得國家各行各業更加求賢若渴。培養優秀的人才是社會進步的大勢所趨。近些年來,素質教育已經貫穿于我國各個階段的教學工作中,通過素質教學能夠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改變傳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本篇文章以初中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框架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有效提升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策略
引言: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主動獨立的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自主學習強調學生作為主體的作用,這主要體現在:第一,學生應根據自己在學習時間安排方面的情況對更多的獨立學習活動和研究活動進行分類;第二,學生在學習效果方面的知識獲取應主要依靠自主學習,并參與某些研究活動,以獲得一些第一手知識。
一、營造輕松學習氛圍
眾所周知,相比于被動的學習,讓學生主動地進入到知識的探索和汲取之中,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需要在課程中為學生營造平等、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摒棄緊張、不自信等消極情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環境之中。筆者根據日常的教學工作發現,討論是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和自身能力的最佳途徑,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幾點,第一,少干預不打斷;第二,做記錄,及時點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課程上抒發自己對于知識的疑問和理解,以不同的角度深挖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打破常規,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比如說在學習《打碗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預留課堂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課文做以淺談,這時有學生對課文結尾處的“野花燦爛”一詞具有爭議,問題一經提出,學生便開始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有同學說道露珠、陽光的映射使得野花更加燦爛。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同意見的出現是在所難免的,這時,語文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理解,讓學生能夠表現自我,并且教師需要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學生口頭嘉獎,這樣便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釋放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求知欲。
二、鼓勵學生自主提問
著名學者愛因斯坦曾說:“相對于解決問題而言,提出問題更加具有進步性”。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獨特見解和問題意識是自主學習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提出“為什么”的疑問,之后根據問題展開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是提升學生自身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知識應用的重要手段。
比如說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時,第一步,教師讓學生通讀課文,從而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理解基礎;第二步,帶領學生分析本篇課文的開端部分、高潮部分、結尾部分,并鼓勵學生對現有的結尾部分進行提問,并根據問題做出合力續寫,例如,問題一,敗家的于勒是如何獲得財富?問題二,于勒是怎樣的人?這時教師可以結合故事的社會背景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探究想象;第三步,教師讓學生從菲利普夫妻二人對于勒故事前后的態度進行分析,最終讓學生理解感情和人性之間的聯系與距離。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提出疑問,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擴展學生的學習思路,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指導學生合作探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具有可參考性的教育方式完善著當前的教學事業。例如“支架理論”的提出,這是要求教師能夠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融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實現“支架理論”教學需要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支架模型;第二步,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支架模型,從小組合作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升自我的學習能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自由發揮、積極思考,好需要及時的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學到學習語文的方法。
比如說在學習朱自清的《春》這一課時,第一步,教師帶領學生朗讀和默讀,讓學生在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筆下春天的萬物復蘇和春意盎然;第二步,請同學們摘取文中描寫春天的好詞好句進行賞析,例如讓學生小組討論文中提到了“春草”、“春花”、“春雨”等關鍵詞的作用;第三步,每一個小組統一自己的答案,有小組長展示討論結果。這樣的方法一方面照顧到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趣,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實現了知識學習的互補。總而言之,正確的教學方式是創造高效課堂的必經之路。
結束語: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階段,教室應該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并在這個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為以后更高深的學習內容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玲. 淺談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 引文版:教育科學, 2016, 000(008):P.75-75.
[2]肖麗美.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 考試周刊, 2019, 000(04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