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倩
在原先的小學勞動技術課教學環節中,教師利用單一的“灌輸式”或“填充式”授課方式來開展教學,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在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往往是教師對學生開展單向教授,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動。而在交互式媒體進入課堂以后,此種情況就出現了較大的變化,互動教學也逐漸變成了課堂教學的主流,學生更愿意沉浸其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和學習技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開始受到廣大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小學勞動技術課程逐漸被關注,引發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的議論和交流。教師應該轉換自己以往的授課思想,對勞動技術課程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并利用新穎有趣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活躍放松的課堂氛圍,以此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勞動活動中,進而為他們后續階段的成長與發展打好牢固的基礎。本文主要對小學階段勞動技術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出分析,并給出有效的交互式媒體應用策略,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一、現階段小學勞動技術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來自社會的壓力
很多學校把升學率作為量化成績的主要指標,大部分民營學校都會把勞動技術課程置之腦后,這必定會讓學生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嚴重不足,加上巨大的學習壓力,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逐漸喪失對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還會產生反感和厭惡的情緒。再加上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始終習慣于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授,卻并未對他們動手能力的培養給予高度重視,這不僅影響學習效果,還阻礙了學生操作能力的提升,有著較為嚴重的后果,需要教師引起重視,并研究出有效的策略予以解決。
2.授課方式尤為單一
盡管教師和學校對勞動技術課程給予了一定的重視,且開始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進行培養,但其所應用的授課手段和授課方式卻過于單一和枯燥,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充足的動力去學習全新的技能與知識。而教師原先應用的“灌輸式”或“填充式”的授課方式,則會讓學生對學習失去原有的興趣,甚至還會讓他們反感勞動技術課程,導致學習效率直線下降。這就要求教師將交互式多媒體運用其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
3.教學設施過于落后
大部分學校都缺少完善的勞動技術實訓教室和基礎性儀器,課本內容也缺乏針對性與可操作性,尤其是很多學校的計算機課程都是學生的自由活動課。在學習環節中,學生既沒有良好教學設備的引導,也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并不會在課堂上認真學習知識,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教材上的內容,忽視了勞動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授課質量都不會很高。
二、交互式媒體在小學勞動技術課中的運用策略
1.運用交互式媒體,滲透相關知識
引課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良好效果的引課環節,可以不斷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知曉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而在教學活動中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和學習有關的事物中,為新舊知識的過渡做好鋪墊。把交互式媒體充分運用在引課環節中,可以讓學生利用人機交互所具有的優勢,從課堂初始就以一種較為飽滿的學習狀態沉浸在學習中。
例如,在講解“疊衣服”這一課內容時,教師在引課環節借助交互式媒體所具有的隨意轉換功能,設計出“請你像我這樣做”的小活動。課前,教師預先準備好大量學生們常見的衣服圖片,如褲子、短袖T恤、裙子、襯衫等,同時將這些衣服的折疊順序做好標記。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通過交互式媒體進行相應的操作,讓他們按照屏幕上的內容疊衣服。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不僅掌握了疊衣服的技巧,激發了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良好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真正掌握本節課的授課內容。
2.運用交互式媒體,培養學生勞動技能
授課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這個環節是由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共同構成的。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掌握各種技術原理,通過實踐活動形成良好的技術能力。
交互式媒體除了擁有良好的演示功能以外,還具備交互性能。在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基礎上,利用人機交互性能能夠增強授課效果。在交互式媒體的支持下,課堂的主要角色變成了學生,教師只需要扮演好輔助者的角色,推動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講解“動畫手翻書”這一課內容時,教師預先準備好大量與授課內容相關的工具和用品,并將全班學生劃分成諸多小組,為每一個小組發放一份基本的教具,并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知曉動畫手翻書的制作方式和制作技巧,并嘗試自己完成制作。在小組討論和交流結束以后,教師應用交互式媒體呈現出標準的動畫手翻書制作方法,利用其所具有的板演性能將其繪制出來。如此,學生可以知曉動畫手翻書的制作方法,進而掌握越來越多的制作技巧和知識,提高動手能力。
3.運用交互式媒體,夯實學生基礎知識
評價是課堂授課環節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組成部分,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一種授課方式。有效的教學評價是對學生表現情況、學習狀態甚至是學習過程的客觀點評,其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引導其自身的思維能力和技術水平獲得一定的提升,而不只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點評。把交互式媒體所具有的優勢融入整個評價環節中,可以推動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密切的互動,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
例如,在講解完“‘天宮一號模型”這一課內容后,教師在對學生的參與狀態、表現情況以及活動成果等進行評價時,借助交互式媒體所具有的性能把學生制作的模型和屏幕上的標準模型進行重合,同時讓他們對這一現象做出細致的觀察和對比,如此就能夠知曉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此時,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評價,如:“這位同學有著良好的觀察能力,可以發現‘天宮一號的細微之處,將其重現在老師的眼前。”還可以用畫筆標記出存在差異的地方,繪制出標準答案,如此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發現自己制作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有沒有哪位同學能夠用最簡單的方法制作出完美的‘天宮一號模型?”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的研究興趣,讓他們更加主動地對答案進行探索,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和討論,真正用最簡單的辦法制作出最完善的模型。
總之,在交互式媒體進入課堂以后,是否可以真正體現出其本身的交互性能,推動互動教學獲得良好的發展,是由教師和身處主體地位的學生之間的真實關系決定的。在小學階段開展勞動技術教學,需要教師將交互式媒體有效地融入其中,以此來拉近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真正提高授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