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重要時期。由于小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自我控制能力,他們只是按照內心的想法行事,把情緒表達得非常清晰。基于小學生的這些特點,我們應該在小學教學中運用正確的心理輔導,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互聯網時代進程的不斷推進,各種思潮層出不窮,沖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心理尚未成熟,明辨是非能力欠缺,對許多事物的認知還不夠全面,易被周圍事物左右,產生認知偏差,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發展。在小學階段,教師務必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堅持“三全育人”原則,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各方面、全過程、全體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一、目前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1.學習壓力導致的心理健康問題。目前我國小學階段的學生每天的學習壓力是很大的,不僅要學習在學校的知識,而且很多家長還想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學生課余時間都在上培訓班或者補習班。所以現在的小學生每天屬于自己的時間很少,除了睡覺吃飯,幾乎都在做關于學習的事情。但是小學生的年齡還很小,在面對壓力大的學習環境,還不知道如何去解壓,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來開導學生。如果沒有人開導學生,由于壓力可能會導致他們郁郁寡歡,產生考試焦慮或者缺乏食欲,這樣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該及時開導,讓學生知道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只會感覺到緊張和焦慮,還會感覺到學習帶來的快樂,這需要采用正確合適的方法來教育學生。
2.人際關系導致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每一個孩子的小時候,都是單純天真的階段,并且現在社會中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長對他們的保護意識很強,不能經常接觸到家人之外的人,所以對于人際關系應該如何處理這方面缺乏經驗。加上家長的溺愛,現在很多孩子養成了愛亂發脾氣的習慣,甚至會變得心胸狹隘,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東西給身邊的同學朋友,這樣的學生很難和班上的同學建立起友誼。如果一個學生在班上沒有朋友,那么他在學校就會感到無聊枯燥,久而久之,長時間不與班上的同學交流,班上的同學就會自動忽略他,那么這個學生的心理一般情況下都會出現問題,對身心發展很不利。所以當出現這樣的情況的時候,教師應該及時糾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3.自身性格導致的心理問題。我們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很怯弱,有的很膽大,這大部分取決于自身性格。比如內向的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會不好意思向教師提出問題,所以導致遇到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久而久之,這一類學生積累下來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學生就會厭煩學習,認為自己不會的地方太多,從而失去學習耐心。所以不同性格的學生在心理健康發展的道路上遇到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教師應該多了解學生的性格,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想讓心理教育課程真正解決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首先,就需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許多心理問題并不是從表面就能夠看出來的,需要教師與學生深入溝通,教師與學生通過交流心聲才能夠發現問題產生的原因,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只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夠使學生敢于與教師說自己真實的想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一是教師可以在課上組織游戲活動,與學生一起參與到游戲之中,在做游戲過程中拉近師生關系。此時教師也可以做好引導工作,幫助學生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在游戲過后要帶領學生對游戲中的行為進行反思,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給予學生一些意見,幫助學生糾正問題。二是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學生單獨溝通,將溝通工作常態化,注意溝通時的語言、語氣,態度要親和,切忌焦躁,要有耐心,每次溝通時間不要過長,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也不要急于求成,要做好多次溝通的準備。
2.尊重學生差異,實施針對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制訂針對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以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教師不可以對學生有偏見,必須尊重每個學生,尋找學生的優勢與特點,利用學生的閃光點來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感化學生,轉變學生負面態度,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舉個實例:小龍比較淘氣,學習態度敷衍,不愿意融入集體,常常干擾他人學習,不過他較為聰明,反應靈敏。針對小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收作業本、發作業本的任務交給小龍,并將傳遞班級消息的事務交給小龍負責,以此加強小龍與班級同學的交流,使小龍在外力的作用下主動融入班集體。教師也可找準時機夸獎小龍聰明靈敏,鼓勵小龍學習,或者讓小龍和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合作完成某一任務,以此調動小龍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幫助小龍塑造健康的心理,還可以促進其學習成績不斷提升,無疑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3.家庭與學校合作達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都知道,學校是孩子夢想的搖籃,而家庭則是學生的避風港,家庭應該是溫馨的,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溫馨溫暖的家庭環境。不然學生每天在學校面對緊張的學習環境,回到家中還要面對過于緊張的家庭氛圍,會讓學生心理上產生疲累感。家長與教師應該保持密切聯系,在學生心理健康受到影響的時候,家長和教師才能更好地與學生溝通交流,才能保證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現在的孩子接觸的電子產品多樣化,所以學生的學習任務越來越重,導致的后果是學生思想復雜,學習壓力大,不懂得情緒宣泄。很多學生在學校學習結束后回到家還要繼續學習父母報的補習班和興趣班,沒有空余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現在小學階段的作業任務也很多,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很多學生就不知道怎么去調解壓力,父母很多時候也忽略了孩子的情緒,更加重視孩子的學習,所以教師應該多與家長保持聯系,時刻關注學的情緒,如果發現學生有異樣就應該和家長商量如何去開導學生。
結語: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當前的重要教育內容之一,對學生的良性發展至關重要。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傾聽學生的心聲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主動說出自己心中的煩惱,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逐漸放松自己,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參考文獻:
[1]吳周紅.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讀寫算,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