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 娟
(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5)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是一種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是一種以預期學習產出為中心來組織、實施和評價的教育模式[1]。該理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斯派蒂[2]在1981年提出,至今仍被認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確方向。OBE 的核心要素有以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和質量持續改進3個方面[3]。OBE教育實現了兩個轉變:教學內容由學科知識驅動向預期成果驅動轉變、授課方式由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這種轉變帶來了新的設計原則—反向設計,它以行業企業需求為依據,反向設計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體系,顛覆傳統以學科知識為導向的“正向設計”,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與社會需求相匹配,有利于解決畢業生能力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對提升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養成學生優良的職業素養和較強的技術技能有極大的助推作用。
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被江西省教育廳列為高等職業院校優勢專業建設項目。結合本院實際,應用OBE理念對機電一體化專業進行建設,不僅極大地促進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優勢專業建設,也將能帶動其他工科專業的建設。針對本文主題,通過調研機電一體化技術行業企業確定培養目標,依據培養目標制定畢業要求,并將畢業要求分解為諸多畢業指標點,再根據畢業指標點確定課程目標與體系。在此過程中,根據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目標的達成度持續改進課程教學。
課題組成員經與校內外多位專家溝通交流,制作了針對機電企業的調查問卷和針對機電專業畢業生的調查問卷,對28家合作企業、301名畢業生進行調研。
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與寧波金田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等眾多國內知名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本次調研基于專業研討、調查問卷等形式形成了調研結果。
從調查結果來看,應聘者的在校學習成績,占比89%,以及溝通表達人際交往能力和專業技能,并期待畢業生具有較強綜合職業素養,其中,吃苦耐勞、樂觀積極、團結合作占比最高,占比95%。這說明在課程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加強勞動意識,培養學生勞動習慣,并采用小組協作的方法來提升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企業對專業知識的要求更側重于電氣類專業知識,占比72%,對智能制造系統MES的知識需求相對較少,這與智能制造技術正在發展、MES系統在中小型企業中應用還不夠普及有一定的關系。企業主要需求的崗位為機電設備維修、生產線運維、安裝調試及售后技術支持。
對301名2019年、2020年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進行調研,問卷就學生就業企業規模、企業性質、從事崗位、技能需求、知識需求、就業優勢等情況進行了設計。
從調查結果來看,畢業生就職崗位主要是生產線安裝調試技術員、生產線運行維護技術員、生產線維修技術員、售后技術支持、設備銷售員、生產管理人員,少數從事生產線機加工、生產制造及非標設備研發工作;所需的技能主要為設備維修維護能力、制圖繪圖能力、生產管理能力、電氣元件選型設計能力、零件設計能力、PLC編程應用能力、工業機器人編程應用能力等;在求職及工作中的優勢主要是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根據調研結果,對學生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及課程體系逐步明確。
培養目標是對學生在畢業5年左右能達成的職業和專業成就的總體描述。培養目標的確定需要將內部和外部需求、當前和長遠需求、多元與具體需求有機結合,且要與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相一致[4]。培養目標的描述通常可圍繞在職業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所發揮的作用,在團隊中的領導、溝通、協作作用,在工程行為中的職業道德和倫理水準,終身學習能力的養成,以及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等5個方面的預期達到展開。
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培養目標的制定具體考慮了國家《中國制造2025》政策、學校制造類學生就業立足于江西本地,輻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制造產業、企業崗位情況、畢業生技能要求等因素。制定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A-能夠解決機電一體化設備裝調、運維領域的實際問題;B-能夠在工作中發揮有效的組織、溝通和協調作用;C-能夠使自己的工程行為符合道德倫理的要求;D-能夠通過繼續教育或職業培訓不斷提升自身能力;E-能夠為江西、長三角地區的制造業發展做出貢獻。
畢業要求是對學生畢業時應能達到的能力與水平的具體描述,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要依據培養目標的五個方面確定畢業能力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培養目標可以有多條畢業能力要求支撐,同時,一條畢業能力要求也可以支撐多個培養目標。根據培養目標,確定了11個畢業要求。分別為:1-能夠具備良好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對應培養目標B;2-能夠熟練地操作計算機及相關軟件,對應培養目標A和B;3-能運用英語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能看懂專業技術文獻,對應培養目標A和B;4-能夠熟練掌握檢索工具,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對應培養目標A和D;5-能夠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等知識分析、解決工程中的問題,對應培養目標A;6-能掌握基本的創新方法,具有創新的意識和創業的素質,對應培養目標A;7-能夠對機電設備或生產線進行安裝、調試、維修、售后等,對應培養目標A;8-在機電工程實施中能綜合考慮經濟、安全、環境、健康、道德倫理等因素,對應培養目標A和C;9-具備團隊領導能力,能夠有效溝通、協調工程實施中的各項問題,具有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對應培養目標B和C;10-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了解對接本專業繼續深造以及參加職業培訓的途徑,對應培養目標D;11-熟悉江西省及長三角地區機電制造行業領域發展現狀與趨勢,對應培養目標E。
并將畢業要求分解為24個具體指標點。如將畢業要求7分解為指標點:(1)能解讀機械圖、電氣圖等圖紙;(2)能操作CAD軟件繪制機械圖、電氣圖紙等;(3)能依據標準、規范、需求對機電一體化產線或設備進行初步的設計;(4)能依據標準、規范、項目實施要求組織、領導團隊完成機電產線或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5)能按照標準、規范進行機電產線或設備進行項目管理;(6)遵守安全施工規范,樹立責任意識、環保意識,遵守職業道德。
在OBE理念下,課程體系要能夠支持培養目標、畢業要求的達成,課程教學要能夠實現知識的學習及部分能力、素質的培養。畢業要求需要逐條地落實到每一門具體課程中,因此應建立起課程與畢業要求之間的對應關系[5],其實質是建立指標點與課程體系的對應關系。值得說明的是,一個畢業指標點可能對應多門課程。如畢業指標點中“能操作CAD軟件繪制機械圖、電氣圖紙等”需要通過“CAD制圖”“三維建模軟件(Solidworks)”“電氣控制與PLC”等多門課程達成。
通過應用OBE理念對機電一體化專業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學院在機電一體化的專業建設中發揮了自身優勢,提升了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但在后續實施過程中,還需要不斷修正,持續改進,不斷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行業企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