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飛 赤峰學院體育學院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對體育功能研究的深入,使得我國國民對學校體育中籃球課程的認識不斷深化,對中小學籃球教學的認識也從單一的生物一個維度逐漸轉向多維度發展,即生物維度、社會維度、教育維度等多功能的認識轉化。對于中小學籃球教師的認識也發生很大變化,由原來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逐漸認識到在中小學籃球教師在各個方面對中小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因此,中小學籃球課程也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家長重視。有關于中小學籃球課程對于學生的意義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漸增多,下面筆者根據自身的理解并結合部分文獻的觀點,論述中小學籃球課程對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意義。
“教育”一詞來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所謂教育從小的方面指的是學校教育,是學校范圍內通過特定的教育手段,對學生在文化修養和思想品德等方面進行教育,進而將其培養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從大的方面看,教育主要是指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對豐富和增強社會人的認知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人們所認識的教育,并非單純指學歷教育,也并非單純的僅僅是學校一個單位所為,實際上從廣義教育的概念可以看出,教育應該是一個綜合且系統的過程。此外,教育也并非單純的指向學生學習課本知識,而是多方面因素都能夠對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起到促進作用。
“教養”,是指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行為方式和道德修養,是社會人所必備的基礎素質之一。教養一般來說包含兩大方面,分別是文化教養和品德教養。教養多與學校和家庭教育有關,其中家庭教育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更加重要,學校對于學生的進步和成長也會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社會中很多人對于學校教育存在著一定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孩子進入學校主要學習文化課程,只要是文化成績優秀其余什么都不重要。持這樣的觀點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這樣的觀點是很偏激的,分數固然重要,但是教養更加重要。在學校學生除了每天要學習文化知識外,還要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培養規矩、與人交往、衛生習慣、體育鍛煉等。
籃球活動并非多數人所認為的那樣僅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實際上對于學生的教養的提升也能夠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除增強學生基本的身體活動能力外,還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方面的知識。籃球課程是學校體育活動中最為常見的課程之一,由于籃球運動對于場地、人員、服裝、技術等要求不高,因此,籃球運動是學校和社會中非常多人從事的體育鍛煉項目之一。籃球課程的教學的意義,首先可以表現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意志品質與道德作風的培養與教育。還可以教導社會規范:籃球鍛煉是一個有章可循的社會活動,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這有利于培養學生遵守社會規范、遵章守紀。籃球活動屬于集團活動,能夠在體育教學和活動中增強學生的紀律,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交際和交往能力等。可以說籃球課程作為中小學體育活動的重要內容可以向學生傳遞籃球文化知識,包括體育、衛生保健知識,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籃球技能等,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增強自身的教育與教養。
大腦是人體的最高指揮部,人體一切活動的指令,都是由大腦發出的。大腦的重量雖只占體重的2%,但需氧量卻要由心臟總輸出血量的20%來供應,比肌肉工作時所需血液多15-20倍。在校的中小學學生由于每天多從事課堂內語數外等學科知識的學習,多用大腦去識記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和深度分析書本知識后面更為深刻的邏輯原理,因此主要依靠大腦來工作,長時間的腦力勞動加之長時間靜坐,迫使身體血液循環不暢,供給大腦的血液不足,氧容量下降等問題,給中小學學生正常的文化學習帶來很大挑戰。
在進行籃球活動時,由于籃球項目相對激烈,可以讓身體的血流速度加快,新陳代謝旺盛,呼吸的頻率和深度有所加強,使得單位時間內進入大腦的血液數量和質量便會提升,所以籃球活動能夠改善大腦供血、供氧情況,讓低質量的血液快速回流心臟,進行循環來更迭新鮮血液,可以促使大腦皮層興奮性增強;抑制加深,興奮和抑制更加集中,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加強,對體外刺激的反應更加迅速、準確;大腦分析綜合能力加強,整個有機體的工作能力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效率。反之,只知道進行語數外等知識的學習,忽視學生的放松,單純依靠時間的疊加來換取成績的增長是不可取的。
生長是指細胞的繁殖和細胞間質的增加所形成的形體上的變化,它是人體量變過程。發育是有機體各器官、系統的結構逐步完善,機能逐漸成熟的過程。無論是學生的生長還是發育都與骨骼有一定關系。因為骨骼是人體的支架,骨骼的增長與增粗能夠更好的促使中小學生身高和體重的變化,促使學生的身體形態、內臟器官系統發生變化。
中小學在從事籃球運動過程中,能夠刺激骨骼兩端骺軟骨的增生,從而促進中小學生骨的生長。科學研究證明,經常從事籃球活動的青少年比一般青少年身高增長要快。同時,經常參加籃球活動,還可使骨骼變粗,骨密質增厚,骨骼抗彎、抗折、抗壓的能力增強。
肌肉是人體進行肢體活動的動力源泉,中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所進行的籃球活動均由肌肉來實施。健碩而發達的肌肉在提升人體活動能力的同時,還會對人體的骨骼和關節形成保護作用,以及增強人體形態結構的美感。
在進行籃球活動過程中,由于肌肉做功增加,便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供應情況,讓更多新鮮的血液流入肌肉,參與人體工作。籃球活動還可以促進肌肉的發育,讓肌纖維的數量和質量得以提升,進而增加肌肉的維度。有研究顯示一般人肌肉重量占體重的40%,而經常從事籃球活動的人肌肉重量能夠占體重的45-50%。
現代科學研究顯示,籃球運動對于心血管系統具有積極意義,能夠使心臟變得肥厚和發達,可以讓心臟在安靜時心跳頻率減慢,使心臟得到更多的休息時間;在輕度運動時心跳頻率和血壓變化幅度比一般人小,使人不易疲勞,而且恢復較快。
中小學生在進行籃球活動過程能使人體內能量消耗增加,代謝產物增多,新陳代謝旺盛,血液循環加速。從而使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排泄系統的功能都得到改善,如經常進行籃球活動能增強心血管系統的技能水平,心血管系統是由:心臟、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組成。美國學者研究發現,心血管系統疾病每年會導致一百萬人死亡,并聲稱“不活動是心血管系統疾病發展的主要原因”。經常參加籃球鍛煉能使心臟產生運動性肥大,心肌增強,心壁增厚,心腔容積增大,在功能上,心肌的每搏輸出量增加,而心搏頻率減少,出現“節省化”現象;經常參與籃球鍛煉,還可以增強肺的功能,讓肺活量增大,每分通氣量增大,使得肺的功能得到改善,呼吸深度力加深。此外體育鍛煉還可以增強人體肝臟、腎臟等臟器的技能,使人體臟器的水平有一定提升。可以說體育鍛煉能夠有效提高人體的機能水平。
從事體育活動能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調節人的某些不良情緒和心理,如緊張煩躁、意氣消沉和情緒的沮喪等。美國心理學家德里斯考發現,散步能減輕大學生的焦慮情緒,如果有焦慮情緒的人散步15分鐘就能松弛下來。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情緒狀態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最主要指標。籃球鍛煉可以改善不良情緒,鍛煉時大腦處于較強的活動狀態,體溫升高,血流加快,釋放內啡肽等可以降低焦慮,消除憂郁、分散注意力,緩解壓力。中小學生在進行籃球活動過程中,會將注意力完全轉移到球場上,將學習、考試、生活、交往等壓力暫時忘記,獲得短暫的愉悅;再就是籃球本身就屬于游戲的一個部分,中小學生在進行玩耍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體驗,從而使得學生的心理狀態得到改善。
中小學生在進行籃球活動時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籃球活動對于人體適應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體現在兩大方面。首先,便是對于自然環境的適應,當前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物質條件充盈,加之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很多家庭過于呵護孩子的成長,不讓孩子過多的接觸大自然,冬天來了穿上厚厚的羽絨服,夏天養在空調房間內,使得當前我國的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免疫力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所接觸的自然界中一些相對普通的物質有限,身體產生的應激性也相對較少,使得孩子的身體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主要是免疫力下降,不適應自然等情況。其次,孩子適應能力的下降還表現在社會適應能力的下降,很多孩子由于在溫室中長大,沒有經歷過過多的風雨,都是在家長安排好一切后所進行的學習和生活,因此,這部分孩子在進入社會后,所表現出來的社會適應能力也會相應下降。例如團隊意識差、競爭能力不強、懦弱、盲目的自信和樂觀,缺乏應有的吃苦精神等。
經常參與籃球活動的部分同學,由于籃球活動多在室外進行,需要面對嚴寒和酷暑,這樣中小學生在接觸大自然的同時,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增加適應自然的能力。減少一些冷空氣過敏、花粉過敏、紫外線過敏等情況的出現。再就是籃球活動一般需要很多人共同進行,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競爭能力和耐挫能力。從而提升中小學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