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晶晶 東南大學
從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出發進行分析,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要從健身健美、興趣愛好、自我防衛、知識獲取等方面進行分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著大學校園采取學分制方式,所以學生為了拿學分而不得不選修武術類型的課程,這是最強的動機,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之前設定的目標主要是對成績排名,并不是處于自己本身的意愿進行學習。這對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綜合素質提升有著不良影響,也會造成學習風氣、培養目標的實現造成負面影響。對于外部動機來說,主要是從興趣、健康、能力方面出發進行分析。
和中小學生有著明顯的差異,大學生在武術課程的學習中,會具備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心理。進入到大學階段開展學習,學習目的更加的明確,主要是從自我能力實現、社會實用性方面轉化,這就對于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從武術套路的實際情況分析,大學生的學習目的不僅僅是完成各項動作的演練,還要對于文化成因方面進行深度分析。他們希望通過武術學習掌握一定的知識,而不僅僅是從身體運動這種外部表現形式,還要對文化體系展開深度研究,以期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水平。
自我調節學習是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方面的自我激勵,以確定合適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在這個循環變化的過程中,要從計劃、行為表現、自我反思等方面出發進行。大學生開展武術選修課程學習前,進行合理的計劃,明確學習目標,這是當前自我調節學習的計劃時期,也是學習動機提現的一個方面。進入到行為表現階段,大學生會通過多種方式營造出屬于自己的學習環境,還要避免外部環境和人員的干擾影響,且能夠利用自我語言激勵以及頭腦中形成心理圖片的方式來引導自我學習,不斷實現自我激勵。進入到自我反思時期,大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利用和同學的橫向比較、考試等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最終能夠評定學習結果和成績。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形式,在中國人心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尤其是可以展現出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情節。很多中國人對于武術的了解都是通過電視劇、電影等方面,還要觀看一些小說、武術比賽等,不同的接觸方式給人的感受和影響也是不同的,特別是一些影視劇的作品和武俠小說,很多都是夸張的手法表述武術,虛假宣傳和夸大,人們獲取信息上也會有很大偏差。這些都是不同渠道所產生的武術認識上差異,與人的性格、興趣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對于武術有了一定的接觸之后,尤其是進入到武術課程的學習,學生也會對武術有一定的認知,這樣會產生兩種情況:一是根據原有的認識,進一步學習和深造,對于武術有更加深刻認識之后也會更加愿意學習武術課程;二是和原來對于武術的認知是完全相反的,顛覆了原來的認知,從而對于武術失去興趣,甚至會有厭惡感。
從武術的施加情況分析,不管是套路還是散打,練習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身體機能和專業素質,只有具備這些素質后,才能具備一定的技擊對抗方面的能力,讓動作演練更加熟練。學生只有具備良好身體素質,才能更好的開展身體演練和學習,這也是學習興趣的來源。反之,有很多同學的身體素質不足,比如某些方面存在殘疾的情況,就會對武術學習避而遠之,認為武術課程的會展現出自己的缺陷,這樣就會對武術課程的學習有強烈的厭惡感。而一些已經開始武術課程學習的學生,因為自身力量、柔韌性方面的不足,受到身體素質的限制,基本功的練習都無法完成,從而導致對于武術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效果和質量也會將大幅下降。
1.中華武術的獨特魅力
中華武術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有著獨特的魅力,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技擊運動的形式,而這些項目都與中國武術有差異,因為中國武術有套路,其是利用間接、不與對手直接接觸方式進行比賽,能夠展現出搏擊的樂趣,還能避免參賽選手出現嚴重的身體傷害。武術是我國傳統運動項目,有著獨特的魅力和民族文化特色,內容異常豐富,其中包含哲學、美學、倫理學、兵法等學科,真正的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民族氣概,也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思維方式、審美觀念的展現,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我們必須要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讓每個中國人都有學習的欲望,以實現長遠發展。
2.發揮影視媒體的傳播作用
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取得很大的進步,影視媒體傳播作用異常明顯,很多人都拍攝了武術體裁的影視作品,深受大學生的喜愛。比如風靡全球的武打明星李小龍拍攝的《精武門》,讓全世界認識了中國武術的魅力,以及李連杰拍攝的《少林寺》,在全國引發了熱愛武術熱潮。
1.講解要生動、簡練
通過使用生動、簡練的語言進行講解,讓大學生對于武術學習有更加濃厚的興趣,同時能夠積極探索新知識。首先,教師講解時應該有一定的目的性,讓學生了解學習內容。武術動作的關鍵動作對于最終完成情況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必須要抓住武術動作關鍵動作要領,具備一定的動力定性。因此,武術動作的關鍵動作學習極為重要,這是掌握整個武術動作的關鍵所在,促進學習武術的信心提高,具備濃厚的興趣。其次,在講解過程中,結合不同武術項目的特性,讓學生對于武術有深刻的了解,也會掌握不同武術項目的特點,促進大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提升,發揮出不同武術的優勢,展現出不同武術項目的風格,對于武術的學習和傳承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2.示范要準確、合理
武術教師在講解新課程內容時,保證各項動作的講解和示范是準確的,學生對于動作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學習也會更加有興趣。首先,教師示范動作時,要讓動作更加的規范和形象,讓大學生對于武術動作有更加直觀的認識,也會感受到武術的美感,促進武術學習興趣的提升。其次,示范教學環節,教師要充分利用武術展示出武術動作的姿勢美,真正的實現形神合一,如太極拳講究以柔克剛,以慢打快,四兩撥千斤;少林羅漢拳講究出手似箭,收手如綿,一招得手,連環進擊等。因此,教師在示范武術動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將武術動作置于表象之中,真正的實現形神合一,充分表現出武術動作的美感,促進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提升。
3.要有強烈的責任心
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更加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情趣,這樣才能促進知識的傳承和發揚。因此,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責任心,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這是促進教育領域發展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師要做好自我約束,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有強烈的責任心,了解學生的感受,在情感上有共鳴,從而促進教育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1.改進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練興趣
經過調查分析發現,我國的高校開設的武術課程主要教學內容就是基本功,然后練習基本武術動作,最后才學習武術套路,學時較長,有些學生只能簡單的學習一套或者兩套套路,如果長時間的學習,學時的學習興趣比較低,會有較強的枯燥感,沒有成功的喜悅之感,逐步喪失對于武術學習的興趣。武術教師講授的內容還是幾十年前的內容,動作難度較高,比如太極拳、初級拳等,長期沒有任何的變化,無法滿足當前大學生的學習需要,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因此,高校武術課程必須做出改進,合理設置教學的內容,促進武術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
2.突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突破以往的教師、課本作為核心的傳統教育理念,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導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武術學習階段,會有很多同學自身基本功比較薄弱,比如年齡大、身體素質不足、自信心不夠等,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了解學生的畏難情緒,積極的引導,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采取分層教學的模式,制定不同學習目標,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提高。結合不同學生的水平,選擇合適教學內容,探究新的教學方法,讓每名學生對于武術學習都有濃厚的興趣。
3.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從實際情況分析,武術的基本動作是比較枯燥的,除了進行必要的講解、動作示范外,還要以武術動作的目的性作為基礎進行分析,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階段,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提前將下節課的套路動作以視頻的方式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程學習前對于動作有初步的認識,掌握足夠的要領,以便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比如在學習太極拳時,可以播放一些音樂,通過優美的音樂讓學生配合練習;在武術套路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分組學習和比賽的方式,讓學生之間相互激勵,有強烈的競爭心理,以促進學習積極性提升。
1.營造良好的校園武術環境
學校支持學生建立課余武術協會,加強武術的宣傳。學校也要組織專業武術教師定期進入到學校進行必要的指導,讓武術協會能夠穩步、健康的發展,讓武術課程的教學順利的進行。武術協會定期組織會演,讓校園內每名學生對于武術學習都有充分的認識,建立良好的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讓更多的同學了解武術,對于武術學習有一定的興趣,從而促進武術課程的發展。
2.定期舉辦各類賽事
學校定期組織各種校內外的武術比賽,有效的宣傳中華武術精神,利用比賽的形式促進學校內的交流,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進武術的全面發展;通過比賽發現學校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不足,及時做出改進和調整。同時還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好勝心,對于武術學習有濃厚的興趣,也會更好的參與到武術課程學習中。
綜上所述,大學生武術課程的教學要從提高學習興趣方面出發,讓學生有參與武術學習的動機,所以學校要落實相應的激勵策略,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大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升,對于中國武術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大學的綜合素質、中華武術的傳承與發揚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