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波 甘肅省臨夏中學
從定義上來看,高中體育特長生是指在某一體育項目中具備一定的發展潛能或特長的高中生。對這一類學生進行專業培養,能夠真正地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等目的,并為促進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帶來支持,也能夠為高校體育院系提供優秀生源、增強運動員素質等帶來幫助。并且,在我國高考大軍中,體育特長生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所以對其實施針對性培養非常重要。接下來首先探討了高中體育特長生的培養現狀,然后總結出一些可行的優化策略。
通過對大多數高中體育特長生的文化課學習成績展開調查研究,能夠發現:他們之所以選擇體育這一學科,最直接的目的是為了應對高考,希望能夠在激烈的高考大考中獲得勝利,進入自己夢寐以求的高校。超過一半以上的高中生選擇體育學科則是由于文化課成績差,也就是說,這一先天性因素造就了大部分體育特長生的文化基礎薄弱,在文化課的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大的阻力。
大部分學校在體育特長生管理方面,通常采取的是比較寬松的管理手段,而且他們的性格相對直爽,做事很容易沖動,存在嚴重的以自我為中心思想,個人觀念非常濃重;再加上他們需要頻繁地參加訓練、比賽等,導致體育特長生的交際范圍廣泛。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必然對從教育管理層面來看,這必然會對學校或教師帶來壓力。
由于很多體育特長生的文化課學習基礎薄弱,缺乏學習熱情,他們通常會出現過度自信或者自信心不足等錯誤心態,其表現是:拼命參加體育訓練,進而忽略文化課的學習。尤其是平時的訓練比較頻繁,必然會消耗他們大量的精力與體力,導致上課期間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從而讓一些體育特長生在上文化課的過程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緊張、心理壓力大等問題。
學校需要持續性地增強體育特長生的教學管理,持續優化體育教學的課堂評價與激勵體系,逐步提高教學軟硬件投資力度,摒棄傳統的辦學理念,積極創建、優化體育教學環境,在思想層面消除學生為了“升學”的這種短視想法,使學生真正地愛上體育,并積極地參與日常訓練。另外在課程設置方面,最起碼要保障每周要安排2-3課時的體育課,由此來逐步增強學生的體育運動觀念。并且,學校需要對體育活動給予高度關注,組織豐富多樣的體育競賽等,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在學校的管理章程方面,需要持續優化體育教師的培訓機制,幫助廣大體育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將增強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與日常教學工作全面融合,向學生介紹體育鍛煉的意義與價值,由此能夠讓體育特長生更清晰地認識到體育學科的教學意義,在此期間,需要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積極地思考體育教學活動中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日常教學活動,確保體育教學工作的常態化發展。
家庭教育屬于學生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此,家長在體育特長生教育方面必須要采用科學、正確地方法,使學生能夠在一個相對愉悅、自由的環境下積極學習。不但要加強專業課地訓練,而且也不能忽視文化課的學習,方可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確保學生的身體素質大大提升,并形成健全的人格與思維觀念,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做鋪墊。
該如何逐步增強體育特長生的文化素質與綜合能力,使其得到均衡、全面發展呢?則是目前廣大體育教師必須要認真思考及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接下來,筆者結合長期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一些心得體會,希望能夠與同行一起交流和切磋,實現共同進步。
在社會到家庭,再到學校,必須要改變人們對體育特長生的一些固有偏見或錯誤任務。一般來說,需要通過體育特長生的立場上進行思考,為了他們的未來發展,必須要遵循“和諧教育”原則,逐步提高人才培養力度與高度,且注重體育特長生的綜合性、均衡性等發展問題。必須要全面改變傳統的認為“體育特長生只有提高體育學科成績就能夠考上大學”的錯誤想法,基于“均衡教育觀念”的滲透性,則需要充分地整合明確的教育體系,確保教學點目標能夠順利達成,由此能夠促進體育特長生的均衡性發展。由此來看,在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必須要確保步伐一致,方可達到合力,為逐步增強體育教學質量、實現學生的持續性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推動力。
凡事貴在堅持,特別是體育鍛煉,一定要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對此在加強高中體育特長生管理方面,必須要采用綜合性管理策略。首先,學校需要創建一個由校領導、班主任及其他學科教師共同創建的一個體育特長生的專門管理團隊,定期思考及解決體育特長生在日常教學中具有的問題。其次,還需要專門創建體育特長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評價機制,并設置文化課學習成績標準,明確體育特長生由于參加體育訓練導致缺課的補課策略等,讓體育特長生的日常教學工作必須有憑有據的開展下去,確保學生的學習目標一定要清晰、具體,學校及教師的評價有參照,在雙重管理、多管齊下的條件下,逐步培養及提升體育特長生的道德修養、思想品質,促使其文化課及專業課等成績不斷提升。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作用下,大部分學校對體育特長生的管理模式遵循的是分散化原則,也就是說,將特長生分散在不同的班級中,這必然在學生的課程設置、文化課教學、參賽時間安排、補課方案設計等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礙。結合“和諧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則需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結合日常教學的基本特征及規律,讓各科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由此能夠讓體育教師對訓練時間進行統一設置、規劃,然后統一調整其教學內容,由此能夠讓班主任對體育特長生實施管理的過程中,最大化地滿足班級管理活動的基本需求,為了能夠遵循公平競爭等原則,在確保學生健康心理成長的前提下,必須要對體育特長生實施統一編排,并給予一體化管理。例如,一些學校首先針對高一新生開設體育特長班,然后將其納入一個獨立的管理系統中,希望能夠在體育特長生的日常教學、工作管理方面能夠達到因材施教等目的,由此能夠最大化地增強體育特長生的文化素質與道德品質,確保其實現均衡、持續、高效發展,為真正地成為一名“文武兼備”的綜合性人才做鋪墊。
除了確保體育生能夠實現專業性發展,他們不但要參加日常的體育訓練,確保專業成績持續提升,以便于在賽場上努力拼搏,獲得最大的價值;而且還需要積極學習文化課,確保自己的相關成績能夠保持穩定性提升,由此來看,與普通學生相比,他們要付出的努力更多,而且承受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在日常學習與項目訓練的過程中,必須要確保兩者的關系保持協調性,具體來說,在實際處理方面,其對應三個不同的情況,其分別是:學習與訓練都不理想;學習成績提高了,但是專業成績下滑了,或者是專業成績提高了,文化課學習成績下滑了;學習成績優良,專業成績穩步提升。由此來看,第三種是最理想的一種結果,對此廣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①設置清晰的學習與訓練目標,明確具體的任務,磨煉學生的意識,使其能夠養成吃苦耐勞等精神;②如要讓學生在平時參加必要訓練的情況下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通常是安排學生在下午第三節課后參加體育訓練,之后要求學生盡快返回家中復習文化課知識,避免在學校停留太長時間,也不能夠在校外逗留過長時間;③在日常上課與假期中,都需要安排體育特長生定期參加運動鍛煉,在日常上課的過程中,則需要嚴格控制學生的訓練時間,通常以不超過30min為主,體育運動量與運動強度在持續提升的情況下,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等原則,避免學生出現過度疲勞。在寒暑假的時候,因為學生的休息時間是相對充裕的,同時,學習任務并不是非常緊迫,此時可以適量地延長平時的訓練時間,一般是在下午3點-6 點之間;④如果是臨近期終或者期中等考試的話,則需要逐步縮減運動量或者停止訓練等,確保學生能夠在精力充沛的情況下能夠認真地備考,確保文化課的成績不會受到不良影響。
總而言之,在對高中體育特長生培養及管理方面,必須要投入較長的時間,而且在管理策略方面必須要更加地系統與科學。它不僅與學校有很大的相關性,而且與家庭、社會、個人都存在密切的相關性。隨著我國教育管理體系的持續優化與升級,體育課程的影響力會大大提升,對此在培養及增強學生體育運動意識及能力方面,則需要綜合多個因素,以便于在日常教學中創建一個綜合性的教育機制,方可讓體育特長生逐步掌握專業技能,并形成認真、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由此為實現綜合性發展奠定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