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 鑫 郇宜秀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北京 100102
2012年以來,我國教育部先后選取安徽、江蘇、陜西、上海、河北、江西、重慶、新疆等8個?。▍^、市)開展研學旅行試點工作,并確定天津濱海新區、湖北省武漢市等12個地區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驗區。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明確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1]。從我國研學旅行發展的時間上來說,我國的研學旅行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與日本、韓國等國家相比較,我國的研學旅行起步較晚,當前在國家層面的大力推動之下,研學旅行在快速發展,研學旅行專業面臨著巨大的人才缺口。為了更好地發展研學旅行,培養更多專業的研學旅行人才,2019年底,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疲I目錄》中新增了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2],許多高等職業院校迅速響應,順應市場需求設立了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研學旅行專業人才的培養還處于初始探索階段,在研學旅行專業人才的培養上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在2019年底教育部對《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疲I目錄》的專業進行調整優化之前,我國的高等職業院校專門培養研學旅行方面專業人才的學校寥寥無幾,有部分院校具有遠見性,意識到了我國專業研學旅行人才的缺乏,在旅游管理專業下開設了研學旅行方向,嘗試培養研學旅行方面的專業人才,但是在旅游管理專業下的研學旅行,通常也只是在學生的培養方案中設置了研學旅行的基礎認知課程,課程的課時通常較少且內容比較淺顯,遠遠無法達到培養專業的研學旅行方面的人才的目的。2019年年底,隨著專業目錄的調整與優化,2020年很多高等職業院校都開設了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開始進行研學旅行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旅游+教育”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在開設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的高職院校中,課程設置根據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的大綱,主要以計調實務、研學旅行概論、研學旅行課程開發、導游業務、旅游目的地概況、研學旅行線路設計、研學旅行安全管理等針對研學旅行實際操作與項目運營方面的課程為主。
在人才培養的方式上,研學旅行因為是一個新專業,對于絕大多數高職院校來說都沒有任何的辦學經驗,需要在探索中前進。專業應該如何建設,課程如何上,許多專業老師還處在迷茫與不斷摸索的階段,于是許多高職院校借助于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將市面上起步較早,發展較好的研學旅行企業引入學校,借助企業的豐富研學旅行實操運營經驗幫助專業教師進行研學旅行專業人才的培養。
研學旅行(Study Travel)是以中小學生為主體對象,以集體旅行生活為載體,以提升學生素質為教學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會資源,進行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教育旅游活動[3]。通過原國家旅游局在2016年發布的這個標準,我們可以知道研學旅行的主要對象是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一種體驗式教育,需要學生在旅游活動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研學旅行既需要游覽,也需要學習,研學旅行不是單純的游覽,也不是一味的學習,需要“學”與“游”的有機結合,這就要求研學旅行導師不僅能夠像導游一樣安排好學生的游覽活動,還要能夠掌握教育學的相關知識,了解當代中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習慣,掌握中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懂得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能夠科學地帶領中小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然而從現在已經開設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的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上來看,課程的教學內容還是偏向于“游”居多,雖然有開設一些教育心理、教育學等教育類的課程,但是更多的還是傳統導游人才的培養方法與培養內容,沒有將中小學生的教育教學相關內容放在重要位置并有機地融入到專業課程體系中,最終學生在技能上還是偏向于導游服務的技能,缺乏對于中小學生學習心理與教育教學方法方面的技巧,在實際的研學旅行操作過程中無法較好地完成研學旅行的學習目標,讓“學”的效果大打折扣,這樣是無法滿足研學旅行企業的用人要求的。
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在于“職”,需要將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緊密結合,面向行業、企業與實際工作崗位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了更好地突出“職”的特點,讓學生在未來更好的對接實際工作崗位,更快地適應真實的工作環境,校企合作雙元育人成為了許多職業院校的選擇。然而對于高職院校而言,目前的校企合作往往面臨著學校積極與企業對接,洽談合作,商討學生的培養問題,而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參與度較低的問題[4]。企業的低參與度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是很不利的。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讓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快速、更好地勝任真實的工作崗位,成為社會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解決學校培養與企業實際崗位不對接的問題,將來更好地就業[5],所以想要更好地培養高職院校的學生,還需要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深入參與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對于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而言,研學旅行相關企業更喜歡通過讓學生頂崗實習、提供技術指導的方式讓學生參與研學旅行的實際運行中來,學習研學旅行的相關知識與技能[6]。頂崗實習、提供技術指導的方式,雖然也能使學生更快速地了解真實的研學旅游團隊的運作,在掌握研學旅行團的運營知識及操作技巧等方面有很大幫助,但是企業專家往往對于教育教學的知識掌握的比較少,他們無法很好地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實際情況有技巧地進行知識的傳授工作,最終可能會導致知識傳授的方式因為不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而在效果上大打折扣,只能是事倍功半,學生還有可能會產生一些對于企業實踐學習的抵觸心理,學習的目標無法有效達成。
目前,高職院校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因開設的時間較短,教師往往是之前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等專業的專任教師,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對于研學旅行的了解不夠多,在研學旅行的知識儲備上還不夠豐富,因此在教學上他們無法將知識鮮活生動地傳授給學生,淺顯的理論知識傳授無法滿足學生在日后實際工作的需要。此外,學校的專業教師通常缺少研學旅行團的實際操作經驗,他們在教授學生時只能是依靠書本進行單純的知識講授,將來學生可能無法將理論與實際進行較好地結合,還有可能在遇到一些書本中或者在課堂上沒有涉及到的問題時,學生會束手無策,這樣有可能在工作中引起巨大的危機,對學生的職業發展不利。
研學旅行是一個綜合性及實踐性非常強的工作,其面向中小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特點決定了研學指導師需要具備中小學學科教育知識與旅游團隊管理知識,要能夠根據中小學學生的學習特點開發合適的探究性學習課程并指導課程的實施[7]。研學旅行的實際實操涉及到了多種能力,不是單純的教育教學能力及旅游團隊管理能力,想要培養學生具備所需要的復合能力單純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將所需要的能力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上,讓課程體系完善起來,既有傳統的旅游方面知識,也有教育學方面的知識,還兼顧實際問題的了解與學習,讓企業將對研學旅行專業人才的訴求充分對應學生的培養,最終達到用人需求與院校培養匹配的目標。
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是一個專業程度高,技能性非常強的專業,對于高職院校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的校企合作而言,想要突破傳統的頂崗實習、企業教師到校授課等校企合作形式的弊端,讓學生在將來能夠更好地完成研學旅行的工作內容,成為更受企業歡迎的人才,就需要從根本上優化校企合作的形式,制訂規章制度,增加企業的參與度,健全校企合作的機制,明確在人才培養中雙方的責任與義務,確定獎懲機制,調動企業積極性,讓企業意識到自身承擔著學生培養的責任,專業研學旅行人才的培養與自身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研學旅行從業人員對企業是有巨大益處的,最終讓企業積極主動把先進的經驗與做法傳授給專業教師與學生,讓學生更加了解行業的實際情況。
我國當前的研學旅行是面向中小學生的,將旅游活動與教育目的相結合的一種教育旅行,在研學旅行活動中,研學導師的行為決定著研學活動的質量,因此,培養優秀的研學導師對于我國中小學教育的發展影響重大。高職院校的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是培養高素質研學旅行從業人員的基地,想要更好地培養學生,尤其是面向專業性與實踐性極強的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就需要完善的師資隊伍,不僅能夠教授學生基本的教育學、研學旅行相關理論知識,也能夠將研學旅行團隊實際運營中獲取的經驗與教訓有機的轉化,讓學生不只具備理論知識,更知道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最終運用于實際工作中。目前,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具備基本的理論知識,能夠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心理與認知特點將理論較好地傳授給學生,而企業人員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然而企業教師缺少教育學的相關知識,在指導學生上欠缺技巧,專業教師實踐經驗不足,所以,學校要組織企業教師與專業教師進行定期的交流探討,制訂學習方案,完善學習機制,互相學習,共同提高,這樣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教育,最終讓學生的能力更強。
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明天,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對他們的教育會影響我國未來的發展。研學旅行作為素質教育的一種形式,旅游與教育融合的新業態,其發展的速度與質量將對中小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高職院校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的增設是順應時代發展與教育需求的產物,高職院校有責任與義務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研學旅行專業人才,通過不斷改進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結構以及校企合作方式等讓更多專業的研學旅行人才走向研學旅行企業,讓研學旅行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