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亮 王云花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焦作 454000)
特殊情況的發生,使學校工作面臨巨大挑戰,為減輕新冠疫情對學校正常開學和課堂體育教學的影響,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采取政府主導、學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并保障學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原本正常的教學計劃被打破,線下授課變為全面線上授課,加速了在線教學的發展,但也給學校體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何利用網絡平臺使正常的教學工作順利進行,使用在線教學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提高運動興趣、增強學生體質,值得思考。組織好在線教學是學校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良好體質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學校體育教學突然由線下轉為線上后,并沒有完善的標準可參考,在線教學的質量參差不齊,如何系統地提高線上體育教學實效的問題亟待解決。
體育鍛煉需要一定的場地、器材、設備基礎,由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無法像傳統課堂那樣得到體育教師的現場指導,學生學習與練習的效果無法保證。在線教學背離了體育教學所倡導的“身體、審美、道德、智慧、知識”五大人格要素統一體;新媒體在線教學所呈現的二維視覺效果,讓身體處于“缺場”的狀態,單純發揮“心靈”的想象,使得學生學習走向了身心二元對立[1]。受場地、器材的限制,籃球、足球、排球等集體項目及對場地、器材要求較高的體育項目不易開展,導致一些學生的體育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體育興趣無法得到激發。
疫情的突然爆發,使學校教育工作需要重新組織安排。由于體育教師對新媒體的應用較少,加之各地師生網絡條件差異大,很多教師在線教學準備不足。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體育課程,是體育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即使是體育教學名師也可能成為茫然無措的在線教學“新手”,有80%的體育教師初次將體育教學移到線上,不能很好地把握體育教學過程,不能與學生便捷地溝通[2]。當前,在線體育教學還不成熟,教學過程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日常教學中采用線上教學的體育教師人數較少,體育教師對線上教學的熟悉程度低,在此情況下,體育教師在課程內容設計、設備的安裝調試、教學平臺的應用、學生組織、課堂教學、在線答疑等方面都出現了問題[3],教師線上課程指導、糾錯不及時等均會影響教學質量[4]。
在疫情期間,教育部要求實行“停學不停課”,全國推行在線教學,這對互聯網的運營無疑是巨大的挑戰。當前,學校體育在線教學的基礎較為薄弱,多數在線教學平臺發展不完善,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卡頓、登陸失敗、平臺系統紊亂等現象。硬件和軟件設施不能夠滿足在線教學需求,不僅會加重教學任務,還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整體教學效果。在線教學對互聯網的依賴性很強,而在線體育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的課堂,網速卡頓、延遲、畫面模糊等問題對在線體育教學影響很大。學生對教學平臺的滿意度也較低,在線教學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線體育教學對學生的自控能力要求較高,教師不能夠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學生在技術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在線體育教學具有虛擬性,教師和學生隔著屏幕,體育教師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較為困難。在線體育教學的開展也是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考驗,即在沒有體育教師面對面的督促下學生能否達到較好的鍛煉效果,以及運動意識能否提高。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不只是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學生同樣需要轉變學習思想,提高自我管理意識和自控能力。
由于在線體育教學在發展中存在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不能夠滿足教學需要、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差和運動意識薄弱等現象,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合格率呈現下降趨勢[5],學校體育要借助信息化發展趨勢和教學生態改造,更好地例行使命和擔當。學校在線教學對教學效果、教學組織、教學進度沒有統一標準,這給在線體育教學的開展帶來了極大障礙,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在線體育教學的實效化。
疫情突發后,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另外,在線體育教學開展時,受到場地器材的限制,很多運動技能類項目,特別是集體項目及對場地器材要求較高的項目無法在線開展。在此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增強學生的體育認知,擴大在線體育教學資源的類別和數量及提高各類資源的質量非常重要。以高校為例,體質健康測試關乎學分績點問題,在線體育教學就可以增加體質測試相關項目的理論知識,提升學生對項目鍛煉的認知水平。另外,在線體育教學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區別對待,既注重教與學的全面化,又要注重教與學的個性化,提升學生的體育興趣。
在線體育教學依賴互聯網和在線教學平臺,當網絡和平臺出現紊亂、卡頓狀況時,會嚴重阻礙在線教學的正常開展,要想提高在線教學的教學質量,學校可以總結教師在線教學過程出現的問題,建立良好的網絡環境,完善教學平臺功能。體育學科具有特殊性,建設在線體育教學平臺時,要加大運動識別、AI、VR等智能化設備的應用,培育智慧化體育教學環境,這既可以給教師的體育教學帶來便利,又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參與各類運動項目的需求,提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興趣。
開展線上體育教學,體育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學校可以基于“引進來”“送出去”兩方面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引進來”主要是邀請業界信息化教學專家到學校進行培訓[6],教師學習交流,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教學技能;“送出去”是讓體育教師到專業機構或開展較好的學校進行培訓,提高在線體育教學業務能力。另外,學校在加大在線教學投入的同時,還可以舉行信息化教學大賽、信息化教學交流等活動,加大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之間的融合技巧和深度,為提高體育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創造條件、打下基礎。
當前,學校在線教學沒有統一的實施標準,致使眾多體育教師對在線教學效果無法把控。學校教學從線下授課改為線上授課,體育教師需要對教學要素的作用方式及教學環節做出不同程度的調整。如何才能夠符合教學標準,需要學校做出相關舉措,并進行引領和監管。在體育教學評價方面,用線下教學評價指標評價線上教學效果的現象非常普遍,缺乏科學性。需要創新在線體育教學的評價方式,創新過程中特別要考慮對教學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意識、體育知識水平、體育能力、健康水平乃至綜合體育素養,是各類在線體育教學評價創新必須考慮的關鍵問題。
我國學校體育信息化研究相對滯后,導致其信息化水平與社會嚴重脫節。當前,在線體育教學存在主體單一、結構固化、管理混亂、實施低效等不足,致使在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培養體育興趣及形成終身體育觀念方面詬病突出,無法滿足新生代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了更好地實施在線體育教學,應構建國家、地方、學校緊密銜接的學校體育信息化體系,加強學校體育信息化內涵建設,提升師資隊伍實踐能力[7],從而提高在線體育教學的科學化、系統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