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266655)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皆是建立在對生命的價值追求中,并借助教育的形式不斷更迭升華[1]。其中,高校書院作為現代重要的教育場所,在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生命價值觀、培養積極生命心態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有效結合書院組織模式和公寓生命教育第二課堂,受到了社會和學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本文從高校書院的視角切入,在對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現狀做相關調研后,對高校學生書院育人實踐進行了理論探討和策略總結,以期在推動我國高校學生書院育人水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實現人格和全面發展等方面提供參考[2]。
生命教育即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旨在培養人們學會理解生命的意義,學會尊重自然生命以及理解生命個體間的辯證關系,從而以更加良性和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更加理性地處理人際關系、職業規劃以及戀愛擇偶等事宜,最終獲得心靈的充實和滿足,實現自我生命的價值追求。生命教育是其他學科教育的前提,也是人文教育的最高追求。新課改政策下,高校生命教育要充分發揮人本思想,以人類終極關懷教育理念為導向,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生命教育模式。高校要不斷重視學生的生命教育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生命教育大綱要求,在理念認知、情感體驗和實踐應用等層面教會學生熱愛和尊重生命,完整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3]。
近年來,雖然我國高校陸續針對大學生生命教育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教學實踐,并在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將生命教育融入學生生活,教育教學融入第二課堂還沒有真正落實落地。此外,在拜金和功利主義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在入學、擇業以及戀愛方面的生命心智不完善,產生了行為失范的現象,對當代大學生形象建設和高校生命教育水平的長足發展造成巨大影響。為此,本文基于我國現有生命教育相關研究,對部分高校大學生生命教育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和分析,以期對高校學生育人實踐提供有效參考。
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影響,我國高校生命教育發展水平不均,部分高校能夠結合現有學生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將生命教育貫穿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建構出相對完善的生命教育通識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與此同時,部分高校對學生生命教育工作重視程度不足,存在疲于應付,流于形式等現象,導致在校學生對生命存在、生命常識等基本理論認知不足[4]。
近年來,互聯網上關于校園暴力、學生漠視殘害動物生命的輿情事件頻發,部分大學生群體缺乏基本的生命認知理念,不能成熟和理性地對待自然生命,暴露出部分高校生命教育的深層次問題。一方面,由于功利與拜金主義的存在,如果授課老師不能正確引導和灌輸正確的生命科學理論知識,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喪失了對自然生命的敬畏和重視,無法建構基礎的生命認知理論框架。
高質量的高校生命教育模式需要注重學生生命教育理論、生命教育實踐的雙重兼顧,不僅要通過高校生命教育課程來逐步加強學生對生命價值、生命意義的認知和理解,培養科學理性的生命認知框架,還要注重對學生生命情懷的體驗,實施系統化的生命教育實踐培訓。著名人文學家弗蘭克爾曾指出,人類本身具備一種追求意義的原始動機,如果個體在現實生活中缺乏生命情懷體驗,最終將走上迷失自我和精神空洞的道路。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持續加快,許多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產生了迷茫和焦慮的情緒。通過對部分高校大學生的實際調研發現,部分大學生缺乏基本的生活實踐技能,無法獨立地處理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方面的事情,缺乏規劃意識和發散思維?,F代高校生命教育過程中,授課老師如果僅僅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而忽視對學生生命教育體驗和實踐技能的系統提升,將導致理論與實踐環節嚴重脫節,不利于學生科學生命價值觀的養成[5]。
目前高校大學生生命教育缺失主要體現在對待生命的認知、生命情感以及行為傾向等方面,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造成學生處理日常社交關系、升學就業規劃、戀愛觀以及抗挫折等能力的不足。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系統化的生命教育學科體系,高校生命教育基本都是理論授課。
然而,生命教育是關于生命的教育,是促進學生對復雜生命個體認知的重要知識,教育內容涵蓋高校多個學科領域。為此,高校生命教育模式需要進行突破創新,將生命教育的知識和實踐應用貫穿到科學、體育以及社會實踐等學科領域中,加強學科融合和場景教學,挖掘生命教育中顯性和隱性教學內容,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開展高校生命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理性的生命價值觀。
傳統教學模式中,生命教育容易受到課堂時間和空間維度的局限,自制能力較差的學生一旦離開老師的監督就無法進行后續學習。而在書院視角下,高校教育團隊將生命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機串聯,加強對高校學生公寓第二課堂的環境建設。一方面,高??梢越Y合自身辦學特點,通過?;?、校訓以及公告欄等具有學院象征意義的形式,營造濃厚的生命教育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積極的生命心態。營造科學良性的育人環境后,學校還要注重對學生公寓后期育人實踐的監督和運維,保障學生生命教育第二課堂的有序開展,鼓勵學生互相監督和學習,發揮專業教師在第二課堂中對學生生命教學理論和實踐指導的作用。另一方面,學校要基于書院空間優勢,扎根生命教育主題,從我國傳統優秀文化中汲取借鑒,將積極生命觀融入公寓文化建設,在大廳、走廊、樓梯文化等打造積極向上樂觀的宿舍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塑造“積極向上、持續發展”的生命心態。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終端設備的快速發展,書院師生自治學習形式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高校生命教育要創新書院師生自治學習形式,利用校園教育網絡資源積極開展書院生活教育實踐活動,以此建立健全第二課堂生命教育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一方面,書院師生自治學習形式要基于學生本位思想,以知識訓練和校園活動為載體,聚焦對學生生命價值觀、生命體驗和生命實踐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要切實推進生命教育回歸學生生活,增強公寓第二課堂生命育人的落地實效性。在老師的幫助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學會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此外,學校可以依托地方資源與社區養老院、福利院建立服務基地,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體驗生命價值的提升。教育團隊在規劃生活教育實踐活動時,要考慮生命教育培養目標、學生認知水平以及公寓環境等多方因素,以此保障生活教育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形成對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與延展。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生命教育的學習主動性,校方要發揮書院人力優勢,以導師為核心,組建生命教育通識教育體系及評估體系,并獨立規劃搭建學生自我管理平臺,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通過學生線上學習的交流和反饋,進一步掌握學生生命教育的現有學習水平,實現高校生命教學體系的反向優化。與此同時,高校要注重校園書院優勢資源的發掘與創新,建立完善的學生生命教育評估體系,結合學生公寓育人實踐教學成果,按照權重比例對師生的活動參與、理論學習和實踐水平進行考量,以此提高第二課堂的教學實效性。
教育的最終導向在于幫助個體實現全面發展,基于書院視角下高校學生公寓育人實踐生命教育,突破了傳統生命教學的弊端因素,實現了學生個體與社會價值的整合,構建出教學第一課堂與日常公寓實踐第二課堂的新型模式,充分發揮了高校教學環境的特有優勢和資源,實現了高校生命育人體系的完善優化,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激發生命中的價值提升與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