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淇
(南京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210000)
高校工藝美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為:應用和創造同時開展,智商和情商共同培養,做好專業基礎培養工作,以提升實踐能力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的應用型專業人員。為實現培養目標,高校一方面要有充沛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要有能夠相匹配的硬件設施,還要有新時代的發展思想。因此,做好工藝美術應用型人才培養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
做好高校工藝美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首先需要明確教師隊伍培養的目標,明確教師隊伍的整體需求。以往傳統的教育觀念與現代的社會發展需求已經不相符,并且由于受市場資源等的影響,工藝美術院校開展項目化實踐教學較少,因此教師在這方面的教學經驗也比較缺乏,對市場或針對某一個項目所進行的工藝設計活動較少。
具有豐富經驗的工藝美術傳承者往往在民間,他們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工藝進行設計和制作,但是由于沒有接受過學院制的教育和學習,因此沒有選擇教師行業,這也是造成工藝美術設計專業教師比較缺乏的原因之一。除了上述原因,有工藝美術專業的學校大部分并沒有專業的教師團隊對專業的教學方法展開研究。老師從事教學工作的主觀意識較強。雖然課程的大綱和教學目標很明確,但是在實際教學時往往有所偏差,出現了教師資源浪費的情況。學校和企業共同合作的方式是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法,主要有兩方面的優勢,一方面是通過此種方式,能讓企業資源和學校內部進行合作,彌補了教師資源缺乏的現象,也有助于高校老師的個人成長;另一方面也讓教學內容更加和社會需求接軌,學生可以設計出滿足市場真正需要的工藝美術產品。學校可以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工藝美術設計人才[1]。
高校對于工藝美術專業人才的培養,還需滿足共享服務平臺的發展。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對于相關設計人才的動手能力培養比較缺乏,和以往偏向于書本教學的模式有很大關系。對于設計活動教學應該更加注重社會實際發展情況,以此種服務形式走向社會,因此高校對人才的培養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應擴大設計活動的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學生選擇此行業,為行業發展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另一方面,工藝美術需要進行實踐操作,實訓場地以及各種實踐設備等,不是單單依靠學校工作室、實驗室就能夠滿足。校企合作是實現互惠互利發展的基礎,能把學校之外的實踐設備作為學校的教育資源,讓學生能盡早接觸真實的生產環境,參與工藝美術品的設計制作和銷售等一系列環節,有利于提升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認識。此外,學校內的教師資源也可以幫助企業開發相關產品,并參與他們的研究設計,從科研方面提供幫助,有力促進企業的后續發展,把學校和企業發展盈利互相實現,達到理念教學的目標[2]。
因此,對于課程教學的設計,高校需要改進人才培養的方式。對待工藝美術教育觀念,也需要綜合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藝術理念,將新時代工藝美術技術和對學生培養的方式以及對市場發展方向的概念加以整合。
教師作為培養工藝美術應用型人才中的重要因素,不僅是教學工作的主導者,也是文化傳承的傳播者。所以,打造一支教學能力突出、教學理念前沿、教學模式先進的團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學校的工藝美術教師隊伍可以進行如下改進:由學科帶頭人帶領團隊展開科研活動,總結國內和國外優秀的教學經驗,引入創新的教學模式,并且用長期發展的眼光來設計課程;把青年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發展的主力軍,重點培養他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大力支持教師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和專業培訓,并提供更多的進修機會;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鼓勵老師通過不斷學習的方式來提升自身的教學實力,從而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
為了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的有效落實,學校應重視對“雙師”模式的構建,可以邀請一些經驗豐富的工藝美術大師進入校園舉辦講座,傳授豐富經驗,補足學生在工藝美術動手實踐方面的短板;邀請校外知名設計師到學校授課,將先進理念融入工藝美術的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詳細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與校外的老師合作之后,校內教師建設也不能放松,專業實踐老師應該更加重視對自身實踐技能的提升,從而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3]。
由于學校難以提供環境獨立、設備先進、設施完善的實踐場所,因此可以通過與企業的多方合作進一步完善。首先,企業作為院校的教學實踐基地,可以為高校的人才培養提供場地和設備,為教學提供硬件支持和設備保障。
其次,可以開闊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及時了解和掌握當下流行的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掌握市場的發展方向。學生可以在企業中參與實際項目的設計制作,鍛煉實操技能,了解工藝美術的制作流程,增加對工藝美術專業的了解。當學生看到自己設計出來的工藝美術品能夠進入市場并受到人們的喜愛,會大大提升學習興趣和熱情。
再次,高校老師也是企業開展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點,可以參與開發新的項目和設計方案,為企業帶來新活力,實現高校和企業的共同發展、互惠互利,同時能引入企業的橫向課題。此外,使用學校和企業合作的發展模式也可以為企業進行工藝美術專業人才的定向培養,培養出真正符合企業和市場需要的人才。同時也可以選擇“1+1+1+1”的發展方式,帶動多學科發展。所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選擇學校和企業共同合作的教學模式,是高校工藝美術專業教育模式改革的重點方式。
工藝美術專業的課程設計應將工藝美術行業工作需要以及人才市場的需求作為培養方向,確保學生可以熟練掌握并運用工藝美術知識,把基礎的理論作為發展的基礎,并且增強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設計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養。高校應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課程體系設計出合理的框架,體現和突出工藝美術專業的特色,加強對學生專業實操能力的培養,讓課程之間既能夠保持關聯性也可以突出重點。由此促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實現,重點體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綜合發展的教學理念[4]。
高校應建立具有實用性的人才培養模式,設計具體的課程體系,從建立完善的課程設計角度出發,與專業學科的構成形成密切關系。根據工藝美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計劃、學科特色以及理論規律等,把課程具體分為理論知識基礎和項目化實踐課程兩大模塊,并分階段、分工藝,按照材料與工藝、造型與工藝、裝飾與工藝等幾個領域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從而能夠形成互相關聯、首尾呼應、科學合理的實踐課程教學理念。
首先,教師需要在藝術基礎設計的課程實行新模式教學,通過“2+2”的方式,著力體現高校課題理念,實現老師的“教”向學生的“學”的轉變,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可以把基礎知識和實踐教學作為同等培養方向,幫助學生理解吸收藝術理論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工藝制作的實踐中。通過多種方式的結合教學,可以為工藝美術專業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樣的課程設計理念也能夠為這個行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帶來充足的人才儲備,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具體需要和人才需求[5]。
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不斷完善、不斷創新,以符合現代設計的發展需求,工藝美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與社會文化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探索需要通過多個方面共同實現。對于制訂工藝美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學校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發展計劃、發展模式、發展過程、目標實現、問題解決等方面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打造高素質應用型工藝美術人才的培養計劃,并重視加強建設教師隊伍,改進校內和校外的課程學習,重視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不斷更新課程內容,提供優秀的課程體系,切實培養出能夠從事各種工藝美術文化創意設計、生產、研發和管理的創新性應用型工藝美術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