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梅,李桂英,鄧靜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重慶400025)
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的與日俱增,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積極心理學作為能幫助高職學生轉變心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的一門課程,在幫助高職學生順利就業、緩解就業壓力方面起到了不容小覷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應重視就業指導課程,利用積極心理學讓高職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如今的就業形勢,以飽滿的姿態和樂觀的心理走進就業市場,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獲得自我認同感,進而實現自我價值。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試論我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的現狀,淺析積極心理學在高職生就業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探討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提升高職生就業觀教育有效性的具體對策與方法,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目前,很多的高職院校并沒有意識到就業觀指導課程的重要性,過分重視學術,而忽視了當前高職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還有學校在臨近畢業時期才會以選修課的形式開展就業觀指導課程。
此外,一些學校的就業觀指導課程僅僅向學生講述簡歷的制作方法和面試技巧,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進行就業分析,就業指導形同虛設,變成了“形式主義”。很多高職院校教師在開展就業指導課程過程中,還沒有完全摒棄應試教育的思維方式,采取“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覺得就業指導是枯燥乏味的。除此之外,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大多是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沒有技術層面上的指導,使學生缺乏實踐機會,難以做到學以致用,動手操作能力始終得不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1]。
首先,當代高職學生有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尤其是“90 后”“00 后”,從小就接觸網絡,受到大量新鮮、開放思想文化的熏陶,思維活躍,興趣廣泛,也善于接受新鮮事物。他們個性鮮明,甚至有些人會主動表現自我。高職生往往年輕氣盛,對這個世界有著不服輸的態度和破釜沉舟的勇氣,有時還會一意孤行,所以很容易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念,不能適應集體生活,缺乏一定的責任感和團隊精神。除此之外,新時代的高職學生獨立意識都比較強,不喜歡被束縛,更不喜歡盲目服從,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自我意識較強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使高職學生容易對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打抱不平、尋求公正,但也會使高職學生缺乏集體榮譽感,出現過于標榜個人而忽視集體、過于追求個人價值而不顧集體利益的行為。
在當今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豐厚的知識、擁有熟練的技能技巧,還要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很多高職院校學生追求特立獨行,很容易因為意氣用事而出現不利于順利就業的行為,很容易因為追求自由的個性而在企業中出現不合群的現象。因此,高職院校應利用現代心理學,端正高職學生的思想態度,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其懂得就業的技巧和企業內的“生存之道”,進而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品質。
其次,在當今大數據時代,信息更迭的速度越來越快,高職院校學生很容易就能獲取到新鮮信息,接收到很多不同的價值觀念,思想越來越多元化。他們有著豐富的思想結構體系,也愿意參加實踐活動來進一步加強自己的知識與技能。與此同時,很多高職院校學生雖然思想上足夠獨立,但心理承受力很低,嚴重缺乏安全感和存在嚴重的依賴心理等。當代高職生由于這樣的心理特征,很容易在就業過程中因為一時的困難而一蹶不振,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和失落感,甚至出現抑郁情緒等不健康的心理。
因此,高職院校應利用積極心理學,幫助高職學生養成堅強樂觀、積極向上、自信陽光、獨立自主的良好心態和品質是刻不容緩的;通過積極心理學,消除高職學生低落的情緒,讓高職學生懂得努力拼搏、越挫越勇,學會自我調節,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進而獲得幸福感[2]。
要想更好地解決當前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學校要重視并將就業指導工作真正落實。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就業指導時,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心理特征、性格特點、優勢特長等各方面條件,制定不同的就業方案,使就業指導更具針對性,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人生規劃和實踐能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崗位和工作。學校在開展就業指導課程的同時,也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不斷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高校輔導員應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利用早晚自習的時間給學生播放傳播正能量的電影,讓學生接受健康思想的熏陶;或者在校園背景墻上寫一些具有指導意義的名人名言和有關就業的警句和標語,讓學生能通過學習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提升自身道德修養。高職院校還可以建立創業平臺,鼓勵大學生創業創新,從而實現自身價值。通過積極心理學中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高職院校學生能在不知不覺中樹立自信,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抗壓能力和心理素質,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3]。
隨著我國高校學生數量的急劇增加,就業崗位供不應求。在這樣的形勢條件下,有很多高職學生迫于社會壓力,在找工作時操之過急,對公司和招聘信息不經過認真考察和辨認就貿然簽訂勞動合同,因為法律意識薄弱而掉進企業陷阱。因此,高職院校在就業指導課程中,還要重視勞動法、合同法等課程,增強高職學生法律意識,避免誤入不良企業。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學校與企業合作式的教育制度,是一種將學習與培訓結合起來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工作與學習的密切結合,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工學結合。現代學徒制讓學生在接受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學習一些職業的相關技能。高職院校為學生提供的就業培訓和技能指導,為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相比于傳統學徒制,現代學徒制與學校的教育方式完美結合,使學生在學校期間就可以了解行業趨勢和企業文化,掌握職業技能和工作技巧,更有利于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全面型人才。
由此可見,現代學徒制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現代學徒制重視言傳身教,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能讓學生將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轉變為職場需要的實踐經驗和工作技能。現代學徒制可以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實現學以致用。
因此,為了更好地解決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學校可利用現代學徒制拓寬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發展通道,提高高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高校在實行現代學徒制的過程中,要慎重選擇企業、崗位和指導人員,具備良好職責道德素養和較高職業技能的指導人員會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通過現代學徒制與積極心理學的相互配合,高職院校學生在離開舒適的校園以后,能夠以更從容的態度面對社會,能更輕松地適應環境,能更快速地實現就業,能更順利地成為企業的精英骨干,最終實現自我價值[4]。
家庭教育在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氛圍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氛圍和諧、幸福、輕松、愉悅的家庭,能幫助高職學生分擔不少就業壓力,能讓高職學生在面對較大的就業壓力時更從容、更樂觀。而一個烏煙瘴氣的家庭,不僅會徒增高職學生的生活壓力,還會增加高職生的生活煩惱,不僅不利于高職生順利就業,還會加大高職生的就業壓力。因此,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十分有必要的。高職院校要注重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以及相互配合,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共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高職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5]。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要重視就業觀指導教育并提升其有效性,利用積極心理學,促進高職生順利就業,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讓學生在離開舒適的校園后,能夠以更從容、更積極、更樂觀、更輕松的心理和態度面對現代社會的就業形勢,進而緩解就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