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譽
(長春光華學院,吉林 長春130000)
對于輔導員來說,有人認為輔導員就是類似大學生的班主任、高級學生干部等職位,不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是一份相對簡單,只要肯吃苦、細心就能夠勝任的工作。但事實上,輔導員隊伍是高等院校中必不可少、至關重要的,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是教師隊伍中的特殊群體,他們是大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指導者與引路人。
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網絡智能環境的普及已經深刻改變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與此同時,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習慣、行為習慣、思想方式以及理想追求等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而大學輔導員的工作和職責也應隨之不斷拓展和延伸,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本文將探討新時代大學輔導員的具體工作。
大學輔導員作為高校教育體系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1]。輔導員工作本身具有瑣碎性和復雜性的特點,作為高等院校的輔導員,首先應不斷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不斷拓寬政治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并做好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師者風范對學生真正起到引領思想、價值引導作用,最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同時應積極發展學生黨員,積極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工作。此外還應該開展公民素質教育、學校規范教育、道德教育、時事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作為高校輔導員,還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教學管理,配合任課教師和教務員完成教學檢查、學生出勤統計工作;全面統一地管理學生信息,主要包括各類學生個人信息總結,為每個學生建立個人信息檔案,包括學籍信息、成績信息、道德信息、生理信息、心理信息、誠信信息、生涯規劃信息等;并且要通過寢室管理條例和班級相關制度對學生進行日常學習和生活的管理與協調;協助學校財務部門負責在讀學生各項費用的催繳工作;在摸清所有學生的家庭情況后,還要充分落實對經濟困難大學生的有關資助工作,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切合實際、實事求是。對于家庭困難的大學生,高等院校的輔導員要做到不讓一個學生由于經濟能力而放棄求學之路,為此,輔導員應組織建設學院勤工儉學的相關工作內容,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大學生涯。
大學生活是學習的過程,但并不是枯燥無味的,大學的生活應是五彩繽紛的,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大學輔導員還要積極組織班級學生活動,比如在傳統節日來臨之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表演或者各種體驗活動;定期組織高校領導、思政教師等工作骨干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保證教育活動開展形式的多樣化;對學校組織的各項校級活動積極配合并參與,同時鼓勵學生踴躍參加到活動中,以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擴展其知識面。
輔導員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對于學生班委會的建設工作以及學生干部培養與選拔工作應做到完善,以多種方式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出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增強班干部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使其協助輔導員共同為全體學生站好崗。
高等院校的輔導員應做好隊伍管理的工作,輔導員應采用民主管理模式進行班級管理,做好相關的授權工作,應逐步引導學生最終形成學生管理學生、學生自我管理的場景,同時要將工作重點放在引導、培訓和激勵學生上來。
在經過高考之后,現今時代下,部分大學生在淺顯和空虛并存的現象下,出現了盲目的選擇;在豐富的情感和不成熟心理并存的現象下,出現了沖動型的選擇;在自卑的情感和好勝心并存的現象下,出現了不正確的自我評價;在孤獨的情感與陌生感并存的情況下,出現了人際關系冷漠的行為選擇,這些都需要大學輔導員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情感疏導與情感教育[2]。
輔導員首先要全面掌握班級里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動態,及時發現并處理學生所遇到的心理問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全面了解,對大學生所關心的焦點和熱點問題進行及時教育和引導。在矛盾沖突發生時,及時制止并冷靜處理突發事件,保護學生的身心安全。輔導員應找準自己的定位,處理好各種問題矛盾,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導師。在積極向上、活力滿滿的同時以相等能量“點燃”學生,引領學生樹立人生理想。
新時代下輔導員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的職業生涯規劃,高校的輔導員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傳統觀念認為,大學輔導員應該在大學四年級時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工作,但實際上,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可以在入學的時候開展,作為學生的領路人,輔導員應該在新生入學伊始就對當年該校的大四畢業生的去向進行全面的分析,給自己的學生以警示和啟發,同時針對每位同學開展一對一的就業指導工作,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讓所有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理想和未來規劃,不浪費在大學的每一分每一秒,引導學生應盡早確定目標,鎖定目標并為之不斷努力,這也是第二步的重要工作,即著重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主要包括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專業技術能力以及工作面試能力。
在學生處于大四階段時,為學生提供與專業對口的就業指導,優質、高效、準確地對待學生的就業問題。為學生提供精確的就業信息服務工作,積極開展就業中遇到的各種挫敗感、自卑感等不良情緒的疏導,并在其畢業后做好就業后續相關數據記錄。因此,高等院校輔導員應積極為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明確目標。
內爾·諾丁斯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培養有能力、關心人、愛人也值得別人愛的人”[3]。一方面,大學生到了談戀愛的年齡,青春懵懂,輔導員作為大家長,要對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情感教育,對相關知識進行普及,這對剛剛步入校門的大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另一方面,網絡的迅猛發展使得現代大學生在網絡中的虛擬人際交往越來越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與情感交流,導致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很容易出現孤僻、不愿交流的情況,這對大學生的心理、身體健康均具有負面影響。
因此,輔導員要多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大學生遇到各種生活上、學習上、就業上的困難,特別是涉及獎學金、助學貸款等困難時,運用語言進行實時的交互,通過具體事務的處理與學生建立在現實生活中的緊密關系,同時也要與時俱進,利用微信、微博、公眾號等網絡新媒體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大學生了解并感受到輔導員在育人工作中飽滿的工作激情與過硬的工作能力,增強大學生對輔導員工作的信任,進而有利于開展大學生情感教育[4]。
當今世界各國合作與競爭并存,競爭的核心是人才,培養人才的核心就是教育,教育是國家發展的關鍵。高等院校的輔導員作為培養人才的關鍵崗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時代賦予了高校輔導員新的使命,即助力人才培養。發自真心地熱愛學生、熱愛輔導員工作、熱愛我們的祖國。為了完成使命,高校輔導員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人才的方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