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何遼平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611130)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隊伍主力的輔導員,其專業化水平也直接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因此,加強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意義重大。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需要一定的人員保障。輔導員是大學生在學校里接觸最多的群體,輔導員的專業化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教育部43 號令規定,輔導員具有九項基本職責,其中首要職責就是做好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因此,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有利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輔導員應該是大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大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大學生正處于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大學時期也正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大學生不能很好地辨別哪些信息對他們有利,這也給輔導員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新時代,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是保障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只有通過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高校輔導員才能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幫助他們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共產主義的信念[1]。
在新時代下,國家對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幫助大學生解決更多的日常事務都需要輔導員具有過硬的本領。說到底,輔導員工作是一項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就對輔導員自身的理論水平、道德認知、能力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輔導員要做好大學生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學風建設、黨團與班級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校園危機事件應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職業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每一項都需要輔導員具有較專業的素養,因此,加強輔導員專業化建設有利于輔導員自身的發展[2]。
目前,多數高校輔導員職責定位不清。輔導員除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肩負著眾多的行政性事務。一方面,作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輔導員肩負著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他們被列為教學人員,要承擔一定數量的思想政治教學任務,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等課程。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學生層面的日常事務性工作較多,他們又被列為行政人員,處理來自各個部門的大量日常性事務,如評獎評優、就業保障、防艾教育等。這些事務占用了高校輔導員更多的時間,沒有足夠的精力來做本職工作。
從目前高校的招聘過程來看,無論是本科院校還是高職院校,招聘輔導員基本上是不限專業的,這就從入口上保障不了輔導員的專業化。在教育部43 號令中明確規定,輔導員要具有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學科的知識儲備,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務相關知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關理論和知識、有關法律法規知識等。在招聘時不限制專業背景,就不能保障輔導員整體的專業化素質,從而不利于輔導員更好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于目前多數高校對于輔導員的晉升發展沒有明確的規定,有些高校甚至限制了輔導員轉崗,這就很容易造成輔導員工作的懈怠。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部分輔導員之所以選擇輔導員崗位,是想先進入高校,并以輔導員崗位為跳板進行轉崗,而真正樂意做輔導員工作的占比較小,即使在入校時飽含對輔導員工作的熱情,但一段時間后,由于沒有更好的職業發展,也會產生消極的情緒。同時,在部分高校,輔導員被認為是最底層的工作者,其發展并不受重視,這也造成輔導員的職業認同度低,對于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不利。
就目前來看,大多數高校在輔導員培訓方面重視程度較高,但總體來看,培訓體系尚不完善。大多數高校對于輔導員培訓沒有建立完備的培訓制度,沒有專業的人員對輔導員進行培訓,大多是依托校外的培訓,但校外的培訓較零散,沒有進行統一的規劃。特別是針對輔導員科研方面的培訓較少,更多的是側重輔導員實操類的,整體而言培訓體系不完善[3]。
目前多數高校輔導員超負荷管理學生,事務性工作煩瑣。所以,需要高校嚴格按照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 ∶200 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足額配備到位。在足額配備輔導員的基礎上,對輔導員的工作職責進行界定,按照教育部43 號令的九大職責執行,其中輔導員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輔導員最主要的職責,即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不應該讓輔導員在不相關繁忙的事務中消耗過多的時間,而應該建立健全相關機制,促使輔導員工作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這也是輔導員專業化發展最基本的保障[4]。
高校應明確認識到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明確輔導員工作并不是任何人、任何專業背景的都可以做。在進行輔導員招聘時,要嚴格限制專業背景,招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馬克思主義專業、心理學專業等專業背景的人才,嚴把入口關。同時,對招聘進來的具有相關背景的人才還要進行相應的崗前培訓,讓他們盡快適應輔導員工作,發揮專業才干,更好地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宣傳黨的思想、方針、路線,更好地組織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5]。
高校在輔導員專業化建設過程中,還應該建立健全相關保障機制。一是建立健全輔導員職稱評定制度,明確輔導員發展路徑,消除輔導員職業倦怠感。二是建立健全輔導員培訓制度。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因此高校應建立健全相應的輔導員培訓制度,不斷豐富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實踐,推動輔導員更好地開展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6]。三是建立健全輔導員考核機制,明確輔導員考核指標并進行量化,確定輔導員工作正負面清單,實行學工部、二級學院、學生三方考評,科學地考評輔導員的工作。四是建立輔導員激勵機制,對于表現優異的輔導員要給予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樹立“優秀輔導員”標桿并在全校輔導員中進行表彰,進一步增強輔導員的職業幸福感。
高校應明確輔導員專業化的重要性,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訓體系。從輔導員入職開始,就應該對輔導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完善培訓體系,包括培訓機構、培訓人員、培訓內容、培訓考核等方面,輔導員培訓應該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素養為基礎,讓輔導員在培訓過程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性,在處理學生事務時充分運用培訓的知識,使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真正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7]。
高校輔導員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輔導員專業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直接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讓輔導員工作回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下一步要切實落實的重要任務,以此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輔導員隊伍,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