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萍
(山東省青島陵縣路小學 山東 青島 266000)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旨在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和審美情趣,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小學階段的學生如同一張白紙,是塑造學生良好人格以及培養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優化多種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來,從而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1]。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勇于創新,跟上時代的步伐,優化教學內容與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借助課堂導入環節,從而更好的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例如,教師在講解《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內容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經過一系列的教學設計,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的滲透。通過文章的學習,使學生充分了解植物種子是怎樣進行傳播的,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講述,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教師在結合學生們的講述做出補充,以教材為依托,詳細的介紹各種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給學生營造一種神秘的氛圍,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關于植物種子傳播的方式,以動畫的形式為學生展現,學生通過最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充分體會大自然的神秘。教師科學的借助新課導入環節,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學習,學生深刻體會到了大自然的奧妙,教師引導學生要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為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而努力。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為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必須著眼于學生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充滿興趣,才能使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使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以結合小學生的實特點,以學生的興趣為教學導向,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的優化教學內容與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對于文字的學習,教師可以采用相關法進行教學,使文字與文字之間進行聯系,逐漸的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文字功底。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年齡的特點,將游戲法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回鄉偶書》這一古詩時,教師可以按照一定規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使小組成員依次背誦,然后選出該小組背誦效果最佳的成員,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比賽,教師要有一定的獎勵。在這一實踐過程中,通過競賽的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教學趣味性,還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效的增加學生之間的感情,同時還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2]。
小學語文的教學離開不朗讀,朗讀也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內容,教師要科學的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朗讀,學生通過聲行并茂的朗讀體會文章的音韻美,從而促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凈化心靈、提升審美、塑造品質。例如,教師在講解《我為你驕傲》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緩慢的朗讀節奏,體會主人翁一系列內心復雜的變化與不安,從而讓學生深受啟發,犯錯誤并不可怕,要及時承認錯誤并加以改正,要有承認錯誤的勇氣,最終也能得到別人的諒解。總而言之,立德樹人是當前教育的終極目標,更是教師的義務和責任。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有義務教書育人,逐漸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樹立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為青年。
綜上所述,結合當前的教育使命,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僅傳授文化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同樣學生才能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為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奠定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有效的開展趣味性課堂,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也要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立德樹人的前提下開展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為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