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榮民
(上海科技管理學校,上海 200433)
我國學者普遍認為,體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過程中創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的財富,包括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組織及規范體育活動的各種思想、制度、倫理道德、審美觀念,還包括為達成目標的各種改革舉措以及相應的成果。體育文化本身是一種社會體育現象。從物質層面講,體育文化主要包括體育生活方式、民族體育風俗、體育活動內容、體育審美等;從精神層面講,體育文化主要包括體育文化的價值、觀念、意識、心理、道德等。
校園體育文化涵蓋了課堂體育教學活動與課外體育活動,以及物質文化(如體育教材、體育教學設施與器材)、制度文化(如體育課堂管理制度、體育競賽制度)和精神文化(如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學生的體育學習觀、學生的體育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深刻強調教育對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極端重要性,全面闡釋了培養德、智、體、美、勞 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內涵、要求和舉措。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這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深遠影響。
校園和諧體育文化建設是思政教育進校園、進課堂,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路徑。中職校校園和諧體育文化建設不僅能提高體育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而且能推動和諧校園文化的整體建設。和諧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在特定的“校園”環境中實施的,涵蓋了課堂內和課堂外。在這個環境中,中職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參與者(學校領導、教師、學生)都處在多種關系中,這種關系的和諧與否直接影響著中職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質量,也必然影響和諧校園文化的整體建設,凸顯出和諧體育文化建設的價值。
中職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一名優秀的中職校畢業生,不僅需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職業技能,還需要具備健康的體魄、較高的思想素養和正確的審美觀等。中職校校園體育文化內容豐富,是課內與課外的結合、物質和精神的結合、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自我發展和整體發展的結合。建設和諧校園體育文化,能使中職校學生對學校體育教育、中職校校園體育文化本身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提高他們參與學校各項體育活動的動力,有助于在中職校校園內營造一種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關系,有助于培養中職校學生誠實守信、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秀品質、審美意識與能力,有助于增強中職校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有助于培養中職校學生熱愛校園、熱愛集體、熱愛生活的價值觀、人生觀,使中職校學生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確立愛黨、愛祖國,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的理想信念和發展目標的世界觀。
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具有獨特功能。在和諧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過程中,體育教師是重要的參與者、執行者、組織者和監督者。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都需要師生之間的互動。中職校只有建設和諧的校園體育文化,才能更好地提高中職校學生對體育教師及其教學工作的認可度,激發中職校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升教學成效。以中職校體育課堂教學為例,體育運動技能的教學需要團隊式(大班式)學習,而在具體的體育運動技能教學中,又需要教師采用言傳身教的教學方式。倘若沒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勢必導致體育教師和中職校學生經常發生沖突,這樣會大大降低體育教學成效。
中職校肩負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肩負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理應符合國家全民健身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的發展方向,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和諧體育文化建設勢必成為中職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職校校園和諧體育文化建設要在學校黨組織的領導下,統一規劃,全面部署。應成立由學校書記、校長任正副組長的 校園和諧體育文化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校園和諧體育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遵循原則、總體目標和分類目標。校園和諧體育文化建設工作小組由分管教學副校長任組長,副組長及其成員由教務處主任、體育教研室主任、體育教師和中職校學生代表、企業代表、社區代表等相關人員組成,根據中職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總體和分類目標要求,負責制定中職校校園和諧體育文化建設相關的實施方案。
(1)以“立德樹人”“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將校園和諧體育文化建設與校園和諧文化高質量發展 有機結合起來,與培養全體師生的體育素養、提升體育運動水平有機結合起來。(2)堅持主體性原則、與時俱進原則、統籌協調原則、全面發展原則、改革創新原則。(3)拓展校園和諧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融入中職校學生應具備的綜合素養,培養中職校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滿足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4)制定與校園和諧體育文化建設相配套的《體育課堂管理制度》《學校體育競賽制度》《體育課外活動管理制度》《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管理制度》《體育教師行為規范》《體育特長生運動員行為規范》等制度。
中職校校園和諧體育文化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維度上的和諧。一是校園體育教育制度文化建設的一致性。中職校校園和諧體育制度文化,要與國家發布的職業學校教育制度相一致;要與學校的實際情況,尤其是體育教學軟硬件實際情況相一致;要與中職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認知特征以及學習需求相一致。 和諧的體育制度文化,能夠讓全校師生自覺地遵守并努力維護,主動地將其作為校園體育活動的行為規范。二是體育物質文化建設的合理性。要從師生關系的角度出發,牢牢把握師“教”和生“學”對中職校校園體育物質的主體需求,為教師和中職校學生提供一個完善、安全、美觀、舒適、優雅的體育活動場所,促進中職校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校園體育活動。體育活動場所內的場地設施要數量充足、安全性高、設計合理。體育教材與教案、體育課外書籍要具有科學性、豐富性、時興性等特征。三是體育文化環境建設的融合性。體育文化環境建設,要與中職校校園整體文化建設融為一體,如體育標志物(如體育雕塑)、標語等設計布置要與中職校校園整體環境相得益彰,彰顯學校的人文氣質,體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
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禮貌待人、開放合作、敬業忠誠等 和諧元素是企業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內容。 加強校企文化對接,讓中職校學生在校園體育文化和企業文化的雙重熏陶下,提高職業道德素養。(1)與企業共同開發中職校學生素養培養課程,內容不僅可包括體育素養相關知識,還可包括企業優秀職工應當具備的社會義務和責任、內部關系的正確處理等職業素養。(2)通過企業冠名、校企聯合比賽等方式,將企業文化融入體育競賽,讓中職校學生提前感受企業文化的熏陶。
鄰里和睦、尊老愛幼、友善互助等和諧元素是社區文化的重要內容。將學校和諧體育文化建設與社區文化結合起來,讓中職校學生盡早融入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公民道德意識。(1)資源共享,為社區居民開放學校體育鍛煉場所與設施,讓中職校學生參與志愿者服務。(2)加強與社區的交流合作,共同舉辦體育賽事,讓中職校學生學會和諧共處、文明禮讓。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和諧”思想,如強調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與人和諧關系的“和為貴”思想、強調人與自身和諧的“身形合一”思想、強調人與社會(國家)和諧關系的“協和萬邦”思想等。在中職校體育運動訓練、體育競賽、體育學術研究、學生體育俱樂部管理、體育標志物設計中,積極引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職校學生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和諧”思想,注重“人之形體與精神合一”的體育意識和體育精神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