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穎麗
(安徽省亳州市高新區十九里鎮中心小學 安徽 亳州 236800)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和精粹,主要分類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詩具有豐富的想象和充沛的感情,能夠讓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擁有很多著名的古詩作品,教師應當深入挖掘課程教材里蘊含的美學因素,運用到審美教育中,促進學生審美素質的有效提升,使學生感受到古詩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能夠理解古詩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充分重視課程教材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教材古詩中蘊含的美學因素和教學資源,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掌握和結合學生的身心特征和具體學情選擇合適的審美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和感悟到古詩中的美,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語文古詩具有凝練的語言,從古詩詩句的韻律和節奏中能感受到十分豐富的語言美。閱讀古詩時都會朗朗上口,給人們帶來聽覺上的享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古詩教學中提高審美教育的滲透度,運用合理的審美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古詩的美。
小學語文課程中含有很多名家名作,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流傳著不少千古絕唱,短小精悍的作品更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深入感受和體驗古詩之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要以身作則,不斷豐富和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和專業知識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深入理解自己所要傳授的古詩,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只有深富感情的朗誦才能夠感染學生的情緒。古詩是通過描寫各種景物借此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給人展示的是一種生動形象的美好畫面。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美,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古詩中所描寫的自然風光,有效激發學生的審美感知。
誦讀法在小學語文古詩審美教育中占據關鍵性地位,誦讀就是為了體會古詩的情感美、意境美,那么教師應指導小學生讀出古詩的情感和韻味。即教師在帶領學生誦讀古詩時要幫助其把握古詩的情感基調,抓住詩人通過古詩表達的情感,并讓自己的情感體驗和詩人的情感發生碰撞,將古詩的情感內化成自己的情感,和詩人同悲歡。當然,古詩的情感并非像一些白話文那樣直接表露,其表現形式較為含蓄,詩人通常會描寫某個地點的環境或營造發生某個事件的場景,借助外物的特征抒發自身情感。古詩不同于紀實文學,所以其環境與場景的表現也不是十分詳細,這正好給予了學生想象的空間,教師應在指導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古詩的美好情感,更好地激發審美想象。
詩和畫是不分家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完美體現出詩與畫的結合。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教師可把畫和詩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感受詩的畫面美。鑒于此,古詩的翻譯教學就不能再使用逐字逐句翻譯的方法了,教師應引導學生基于對古詩內容的理解去思考,把古詩中描繪的圖景翻譯出來,并用自己的話表達,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古詩的含義,還能使其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審美思維。在呈現古詩描繪的畫面時,教師不能只讓學生單一地看圖,還要引導其分析圖中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順序觀察,在分析景物的過程中理解古詩的含義,發展審美思維。在翻譯環節,教師就可指導學生細致觀察,從豐富的景物里有選擇地歸納主要的景物,讓美景印在大腦里,產生審美意識和思維。
除了情感和畫面,意境是古詩的又一顯著特征,詩人利用意境表達情感。在古詩創作中,詩人聯系外界景物和內心情感,創造生活場景或人物形象,每一個詩句都由精巧的字詞組成,教師要把握古詩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其中心思想。但是要想借助古詩的意境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感受,教師就需要借助情境教學方法,促使學生領略古詩的意境美,提升審美情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樹立人生觀念的關鍵時期,因此要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全面發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和閱讀優秀的作品,從語文課程教材中深入發掘美學因素,并引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古詩教材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教師要提高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視度和關注度,不斷提高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滲透度,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