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瑞祥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鏡壩鎮小學 江西 贛州 341408)
小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稱贊,尤其是父母和老師的認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們可以運用賞識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按時表揚學生,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其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切入點。
賞識教育在世界多種教學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并激發出學生對相關問題的興趣和動力。對于小學生而言,賞識教育可以滿足他們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應采用各種方法來提高課堂效率和教育質量,以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知識。
1.1 改善師生的情感。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并通過特定的接觸來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潛力。在學校,學生最依賴的是老師,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都將尋求老師的幫助。對于不同性格的學生,老師也需要采取適當的方法與每個學生和諧相處。
1.2 建立學生的自信心理。班級總是有少數優秀的學生,大多數是中等生或者中下等生,老師需要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感受。他們中的大多數學生可能會產生自卑感,他們可能會認為,無論怎樣努力,都不如其他同學。這時候老師應該積極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例如學生按時完成功課可以給予適當的表揚。
1.3 為小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小學生其實很想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分配作業,誰做的好就可以獎勵誰,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表現自己。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多發現學生的長處,比如閱讀能力強、寫作能力出色、記憶力強等。這樣老師提出的新問題,他們都有興趣和信心積極參與,突破并超越自我。
2.1 正確的教學方式。欣賞并不意味著純粹的恭維,而是從客觀事實出發,明確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如果教師盲目地指責學生犯錯誤,那么他們會使學生對老師的職責充耳不聞,而不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教師盲目稱贊,學生也很容易自大從而意識不到自己的缺點。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必要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指出學生的優劣勢,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2 角色的轉換。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來做學習計劃,用適當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配合賞識教育讓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學生是小學語文課堂的主導者,教師應用生動有趣的形式講解課文。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可以構建出畫面,了解主人公當時的情感和想法。對于某些內容不能要求得過于嚴格,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來完成,這樣做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成績將得到明顯提升。
2.3 確立賞識教育標準。表揚和贊美是賞識的關鍵,但是要有一個標準才能更好地促進語文教學。這需要教師秉承正確的價值取向進行公正地判斷,一定要注意學生的想法和情感,之后客觀地看待學生要表達的意思。如果是錯誤的,教師要給出正確的意見,指導學生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對于已有的或者暴露出來的不良現象,要恰當地指出來,只有合理的評價才能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所以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可以將賞識教育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賞識教育一個充滿愛的過程,教師更像學生的父母。小學生還是比較脆弱敏感的,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差生都應該得到“等量”的尊重與愛護,在教師的幫助下,了解自身的價值,明白只有不斷努力才會進步,才能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終實現身心的全面發展。
2.4 擴展賞識教育覆蓋范圍。賞識教育不是語文教學課堂的“專利”,要在更大的范圍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學生最常見的學習環境是日常生活,教師應提高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頻率,讓家長及時肯定學生在生活中做得好的方面。例如放學以后寫完作業可以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提高自己自理的能力。父母的愛會轉變成一種無形的力量讓孩子充滿動力。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一定會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并且取得理想的成績。
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這樣才能有效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同時,教師在進行批改時要以善意的角度作為切入點,注意評價話語的尺度與內容,在不損害學生自尊心的情況下對他們進行指導。賞識教育是指教師公平公正的分析出學生的實際需求,確認他們的身心狀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完成表揚、鼓勵等工作。同樣,賞識要適度,否則會導致學生產生自負心理,用自傲的態度去面對學習,當遇到挫折時就會喪失信心。而且賞識要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學生膽子下,那么就應該多肯定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于好動的學生來說,教師應在適當賞識的前提下向他們提出新要求,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
尊重學生是與學生溝通的基礎。賞識教育的實質是重視學生并尊重他們的個性。尊重學生會傾聽到學生內心的聲音,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感到老師是自己的朋友。老師可以通過眼睛,手勢,語言等行為來表示信任學生,信任是連接師生的橋梁。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改革的推行,教育環境越來越好,把賞識教育引入到小學語文的學習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對這門課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最本質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全面發展,把自己的優勢充分利用并取得更優秀的學習成績,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