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云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壽春鎮古堆小學 安徽 淮南 23220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實際生活為素材,將教學活動和生活經驗融合在一起,讓整個課堂變得更加靈動,更為實用,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必須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從他們的身心發育規律和成長需要著手,創設生活化情境,實施生活化策略,讓學生仔細觀察生活,積累豐富素材,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
1.1 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喚醒學生的寫作意識。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為學生提供生活化寫作主題,多給學生觸摸生活、走進生活的機會。換言之即是:生活化教學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更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如果在作文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將會非常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讓學生感受寫作與生活的關聯,更愿意參與到寫作學習中,寫作意識也會更加強烈。
1.2 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小學生感受寫作的價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讓學生感受寫作的價值,學生只有認識到寫作的價值后,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寫作。比如,在寫作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引入公交站臺宣傳語、校長發言、少先隊代表國旗下講話等情境,讓學生意識到這些活動離不開寫作,只有具備良好的寫作能力,才能做好這些工作。啟發學生從生活的角度看清寫作的作用,從而積極主動投身于寫作中。故此,生活化教學非常有利于學生感受寫作的價值。
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作文生活化教學中的角色、理念、能力等將直接影響寫作教學效果。所以,在作文生活化教學中,要求教師找準在作文課上的定位,讓學生在和諧的寫作氛圍中表達真實情感。然而,當下有些教師總喜歡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作思路、寫作技巧強加給學生,使作文教學陷入兩難困境。基于此,本文將從教師角度論述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2.1 加強生活教育理論學習,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教師理解生活化教育理論對于作文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首先,教師應深入學習中外學者有關生活教育的理論知識,比如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論、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等,通過學習和領悟其中的真諦,把這些教育思想中的可取之處融入教學實踐中。其次,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研究和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作文寫作中。最后,教師需要經常與同事、同行多交流。
2.2 以興趣引導生活融入寫作中。生活能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以興趣為導向將生活融入寫作中的教學,是符合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的一種有效教學手段。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興趣引導,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將生活中的例子導入文章寫作的方式,能讓學生在享受快樂生活的同時,無形之中積累各種寫作素材。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教學方式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玩樂中用心體驗生活,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為寫作中素材的靈活運用以及情感表達方式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我快樂的一天”為主題進行開放式寫作,學生通過回憶美好的事情,讓他們在寫作中自由發揮,將具體的事情寫出來,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對于有的學生來說,快樂是很簡單的,比如哪天外出務工回家的父母給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去了哪些有趣的地方等等,通過回憶將事情的經過以及自身情感通過作文寫作記錄下來。這樣以興趣引導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學生將生活中的經歷與寫作教學進行有機融合,對促進學生寫作興趣和熱情具有積極意義。
2.3 引領學生回歸生活。新課改下的教育觀念里,要求學生不要為了考試而學習,而要對各個課程的學習抱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比如寫作教學的目的不是應付考試,而應是幫助學生記錄生活,記錄情感,表達思想。寫作與生活息息相關,不能將它限制在學科的框架里,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寫作的真正目的以及學習寫作的意義。只有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才能有效記錄生活,感悟生活,從而實現學生素質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引領學生回歸到生活中,總結、感悟并積累各種寫作素材。例如,在讓同學們以“我眼里的爺爺奶奶”為主題寫作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著手進行細致描繪。
總之,將生活化教學引入小學作文教學中的策略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以及寫作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生活化元素有趣地融入寫作中,通過將抽象性的作文課堂變得具體化和生活化,促進對學生寫作積極性與熱情的培養,從而實現寫作水平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