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545616)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元素。2012年,教育部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啦啦操是一項體育與藝術相結合的運動項目,其于20世紀伴隨著NBA賽事傳入我國以來,深受師生喜愛,其引領體育時尚潮流的現實價值和人文價值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
本文以啦啦操價值和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對象和任務,本研究通過對中國知網和國際互聯網GOOGLE 等搜索引擎檢索,搜集啦啦操價值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相關文獻98 篇,并對搜集到的文獻進行分類整理。在啦啦操價值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相關文獻中,大部分認為啦啦操運動深受學生喜愛,具有較大的運動價值和人文價值,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述文獻為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2.實地考察法
本研究走訪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湖南理工學院等21 所高校,通過座談、問卷等方式實地了解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及啦啦操的開展情況,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現實依據。
3.專家訪談法
專家訪談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對學校領導訪談,另一部分是對啦啦操帶隊老師訪談。通過半結構化訪談學校領導15 人,帶隊教練37 人,收集他們對啦啦操運動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建議,為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啦啦操價值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定義。從“需要”和“滿足”角度定義,啦啦操價值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滿足主體需要,對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作用,即實用價值;另一部分是一種主體和客體長期演進中的生存狀態方式變遷,它的功能屬性在滿足人類自身發展需要過程中形成抽象關系,即人文價值。
1.健身價值
啦啦操的健身價值主要體現在增強運動體質,提升運動體能。長期堅持啦啦操有利于改善運動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1]。在具體的技術中,啦啦操具有肢體動作發力快、準、短,肢體語言豐富,動作多樣化等特點,對長期參加啦啦操的人來說,運動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長時間運動不容易產生疲勞。運動中,各種高低沖擊運動,如跨跳、踢腿、旋轉等技術動作,可以有效提高運動者心肺功能,增強下肢力量,加強肌群協調,優化大腦皮質轉換能力,達到增強運動體質、提升機體耐力、促進健康發展的目的。
2.健心價值
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校園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學生在校期間,形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對學校和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啦啦操被稱為“歡笑運動”,在心理健康建設方面,其通過音樂、動作、團隊配合等方式讓學生展現自我,調節參與者不良情緒。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口號,集中體現團隊的集體主義精神,有利于提高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啦啦操作為高校一項被大眾普遍接受的體育運動,其勇于挑戰、展現自我、團隊協作的運動特質,有利于實現學生心理健康的調節和完善。
3.娛樂價值
啦啦操來自生活,也是一種娛樂方式。啦啦操最初通過吶喊、做出肢體動作等方式,給人傳遞希望、信心和力量,后來這些演變成賽場上給運動員吶喊助威的一種方式。啦啦操發展至今,已經風靡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一個體育項目。創編后的啦啦操融合了大眾喜聞樂見的舞蹈、技巧、嘻哈、民族等各種元素,成為人們生活娛樂的一種重要方式。啦啦操中的吶喊具有感染情緒作用,可以幫助運動者把自身情緒通過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和聲音傳遞給裁判和觀眾。這種積極向上、充滿活力、青春陽光、健康樂觀的情感表達能迅速感染裁判和觀眾,能夠帶來愉悅的享受。
1.育人價值
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的大環境中,校園體育文化作為育人的重要一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受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影響,集體主義精神缺失、自私、任性等不良意識在高校學生中普遍存在,這與黨的育人目標相悖。啦啦操的育人價值主要體現為全過程育人。一套完整的啦啦操表演是對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的集中展示。過程中,團隊配合協作有利于學生團隊意識的養成,引導學生規范自我行為,消除狹隘自私自利思想,填補任性、散漫和隨意等性格缺陷;增強集體榮譽感,樹立集體主義世界觀,促進學生自我完善與發展[2]。在校園開展的啦啦操,對學生自我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
2.審美價值
啦啦操是一項體育與藝術完美結合的運動項目,具有較高的美育價值。一套完整的啦啦操表演集合了音樂、舞蹈、體操、技巧、口號等內容,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3]。比賽或表演中,運動員運用多彩道具,身著亮麗服飾,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做出各種造型、動作,勾勒動態畫面,組成了一幅美的畫卷,給人帶來精彩的視覺盛宴。這對運動員和現場觀眾是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有利于人們形成正確的審美取向,提高審美能力。
3.社會價值
社會化是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每個人都必須經過社會化才能規范自己的社會行為,使之符合社會標準。啦啦操根據規則角色,有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之分,它是一個縮小的“社會”[4]。在這個“社會”里,每個人的位置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項目對其要求的運動能力也不同。如何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隊員要及時有效溝通、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各種技巧、造型及展示。啦啦操隊員需在這個“社會”里學會找到自己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利于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促進人的社會化。
校園體育文化是一種獨特的體育文化現象,它是以校園為空間,以體育運動項目為主要內容,以學生為參與主體,具有時代特點的一種體育文化。
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頒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背景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等教育觀念提出背景下,校園體育文化發展獲得了巨大的政策空間。但在政策落地過程中,出現了頂層重視、基層形式的錯位現象。國內部分高校對校園體育文化認識不足,領導不夠重視;運動設施缺乏,體育場館簡陋,現代化體育管理、服務體系不完善;人力、財力的投入無法滿足學校體育文化發展的需要[5];管理層對體育的認知停留在傳統的體育課教學,忽略了體育的內涵和外延,阻礙了其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巨大促進作用。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需要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作為保障。在重專業、輕體育的觀念下,高校體育教師整體數量配備不足。體育教師數量的不足會使基礎的教學任務繁重,教師課后沒有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從而導致體育教師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發揮?,F有的師資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專項結構存在著很多不合理之處,難以滿足學生健身健心、審美育人、陶冶情操、追趕潮流的發展需要,難以保證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特色性和有效性。
校園體育文化缺乏創新驅動,導致內容單一,受眾面窄。傳統的思維觀念認為,校園體育文化就是體育比賽,把學校的運動會辦好了,就是把校園的體育文化建設好了[6],這是一個不完整的觀念。如果學校運動會僅有小部分體育精英參加,就忽略了校園體育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的作用:不僅要服務體育精英,還要服務廣大師生員工。大眾的參與度不高,一是由于體育項目沒有創新,內容單一;二是由于其身體體能無法滿足競技類項目需求,缺乏興趣?,F階段,隨著各種流行文化傳入校園,校園體育文化應該緊跟時代步伐,滿足師生休閑、娛樂、競技、觀賞的需要。體育文化的內容要與時俱進,多方關注,開設一些緊跟社會潮流的一些新興課程,擴大受眾面,提高師生的參與度。校園文化的管理應該是多維度的,要充分發揮學校社團、校內二級管理部門,學校團委、工會等部門的作用,形成體育部門牽頭、師生積極參與、各維度齊抓共管的局面,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通過對師生的訪談和調查分析發現,不少高校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體育健康觀念,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呈現多樣化。體育課教學時間有限,更多的是需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有的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是為了拿學分、評優評先參加運動;有的學生因為學校要求參加不得已而為之。這種學生“被動”參與的體育運動,限制了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教師作為校園體育文化的主體之一,要豐富教學內容,注重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情感培養和自覺鍛煉意識的養成,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融入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學校要為師生搭建平臺,提供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管理和服務,開設學生感興趣的項目,滿足學生健身、健心、娛樂和交際等需求。
啦啦操是一項體育與藝術相結合的運動項目,在高校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它不局限于場地、練習者人數以及體能,人人都能參與其中。啦啦操融合了眾多的潮流元素,深受師生喜愛。不同類型的啦啦操為校園師生提供了選擇的可能,打破了校園體育文化內容單一、枯燥乏味的局面。如技巧啦啦操難度大、要求高,適合體育精英參加;舞蹈啦啦操難度小,適合普通學生參加;爵士、花球、街舞等啦啦操適合不同興趣人員參加。
校園體育文化的主體是學生。啦啦操使學生在團隊意識、集體認同感、規則分析基礎上,形成自我規范和行為約束,從而使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可以得到穩定提升。啦啦操比賽是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進行努力拼搏,成員通過相互配合增強自我歸屬感和榮譽感。隨著啦啦操在校園的普及,其早已成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引領著校園師生追求運動健康的文化潮流。
啦啦操通過對教育、體育以及文化的穩定融合,充分展現出其特色的體育文化價值。啦啦操的融合性和張揚性,有利于融合東西方文化和時尚流行元素,促進具有啦啦操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形成[7]。啦啦操傳入中國之后,具有一定的國外體育文化形式。在這種背景下,啦啦操促使本土民族文化精髓對校園體育文化重新構建。融合了民族文化的啦啦操充分展現出中國啦啦操在世界文化中的藝術價值。重構后的校園體育文化,通過啦啦操與民族文化的穩定融合,實現了創新發展。校園體育文化中,融合了東方文化的啦啦操,實現成套藝術動作的穩定創新,使民族文化的氣息得到充分展現。系統的設計創新使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啦啦操形式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喜愛。啦啦操在校園體育文化創新過程中,提高了校園體育文化的融合力和創新力,使自身的價值有效地滲透校園體育文化中,形成鮮明的校園體育文化。
學生是啦啦操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主體。在校園體育文化傳承及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傳承和發展校園體育文化。啦啦操剛柔相濟、熱情奔放的形式符合大學生的個性,能夠激起大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引起廣大學生的關注,激發大學生學習啦啦操的熱情。啦啦操成套動作內容豐富,融合了舞蹈、體操、跳躍、技巧等動作類型。它通過調節運動強度、運動量,改變運動節奏,變換音樂風格,為運動者創造激情熱烈的運動氛圍,最大限度地發揮運動者的學習能力。啦啦操音樂是啦啦操的靈魂,在歡快的音樂中享受運動的樂趣,使參與者在運動中培養樂觀向上的精神[8],這符合運動生理學規律,能夠更有效地達到幫助運動者健身健心的目的。
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在校園體育文化創新發展的背景下,高校需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豐富學生的課間娛樂生活。就啦啦操而言,它是體育與藝術的結合,是各種文化的交融。啦啦操成套動作對藝術性、完成性、一致性要求十分嚴格。在啦啦操價值分析的過程中,其基本的藝術形式與體育運用存在著差異性,大部分的體育運用會側重競爭,而啦啦操的藝術性比較濃厚。啦啦操的步伐、服飾、編排根據規則都有一定的要求,能使觀眾獲得美的感受。啦啦操通過肢體語言演繹不同文化,彰顯青春個性,表達藝術之美。啦啦操員在運動中配合團隊需要,找準位置,理解音樂、動作、服飾表達,提高審美意識,其對校園體育文化主體的熏陶,有利于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創新發展。
啦啦操在高校是一項深受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其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具有深遠影響。啦啦操的健身價值、健心價值、娛樂價值、育人價值等通過學生這條紐帶,對校園體育文化起到推動創新作用。因此,加強啦啦操價值的研究,能夠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必要參考,有助于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創新和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