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璇 周姍姍
(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2)
從客觀的角度來說,在高職院校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綜合能力與專業水平具有直接性影響的作用,不僅僅是體現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方式與內容上,還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中也具有直接性的影響。所以這也就凸顯出了對高職院校管理模式進行改革的重要性與積極意義所在。
經過長時間的實踐發現,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傳統學生管理體制面臨挑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傳統單一的高職院校管理體制在應用的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開始顯露出來,無論是在教育方式還是思想方面都已經不能夠滿足時代的發展與需求。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達到高職院校擴招學生的目的,所以使高職院校的管理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必須得到了增加。除此之外,一系列學生管理工作內容的轉變如果想要達到理想化的效果,還需要嚴密、全面的管理體制來實現。
1.2 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與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不接軌。在信息技術水平高速發展的新時代,網絡在社會生活中改變了學生的生活,甚至在學生的學習方式與語言方面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改變。網絡的出現在給予學生管理工作便利的同時,網絡也給予了學生工作較大的挑戰。與傳統時期相比較之下,網絡時代的學生能夠利用網絡的便利來獲取更多的信息與數據,但同時網絡各方面也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比如暴力信息、黃色影像等等,都在影響著學生的行為舉動,甚至是思想。在調查的過程中就發現,有一部分學生沉迷與虛擬網絡而不能夠自拔。
2.1 更改傳統的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提出的主要內容,從客觀的角度來說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各種實際性問題,從傳統的管理學生模式轉變為服務學生模式,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問題,還能夠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首先作為教育機構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從中探索出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舉例來說,在某高職院校的改革工作中采用了“222”工程,其中的內容是將貧困生、后進生以及學生寢室分配給某一名教師,由教師對這些學生進行跟蹤,這種針對性的解決策略使大多數學生從中獲益。
2.2 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建立全新的管理體制。為了能夠使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能夠達到理想化的狀態,就要建立起全新的管理體制,并且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優化,首先要建立起一套科學、完善的學生管理制度,與其他階段的學生管理工作所不同的是,高職階段的學生管理工作更加的復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尤其是在學校與學生關系這方面,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與規劃。從某些方面來說,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學,以相應的法規為基準進行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是新時期的主要教學任務,所以必須要根據國家的要求、社會的需求以及高職院校發展現狀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法規與策略,用明確的條文來規范學生的行為,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2.3 將被動管理轉換為主動管理。在傳統學生管理模式之下,學生長期處于被壓制的被動管理的狀態,這也就使在進行學生管理過程中極易處于管理不到位或者是反叛現象的出現,這從而導致學生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的降低,甚至還會使學生出現負面情緒。基于此,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調整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具有進行主動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改變學生在整體管理工作中的被動地位,全面充分的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實現新時代的自我管理模式。
2.4 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學生管理隊伍。從本質上來說,學生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并且學生管理工作者在整體工作過程中具有關鍵性的領頭作用,基于此,為了能夠開展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生管理工作,就必須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學生管理隊伍。就目前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來看,雖然已經設置了相應的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但是工作人員的專業性以及綜合素質都處于較低的狀態,并不能夠滿足進行學生管理工作的高要求,建立高素質的學生管理工作首先要在高校教師中挑選合適的人選,并且一定要設置專門的部門,由主任級別的人選進行管理領導;其次,要對學生管理工作進行不定期的優化與完善,對參與學生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全面、綜合性的培訓;最后在學生管理工作隊伍的培養過程中可以融入具有管理工作參與意向的學生,從而達到高質量的管理工作。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發展的狀態之下,對傳統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進行改革與創新已經成為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必然方向之一,與此同時,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在實際的管理運用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仍然需要作出相應的優化,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位置,促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