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四八
(福建省大田縣石牌中學 福建 三明 366100)
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課外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實現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任務有重要的意義。要組織好課外活動,發揮課外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必須針對相應的教材選擇適當的形式來進行。下面就思想品德課的課外活動形式做一些粗淺的探討。
社會調查是思想品德課經常采用的一種課外活動形式。學生在社會調查活動中,可以初步地了解社會,熟悉社會,并用所學的知識、觀點和方法分析各種社會現象,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社會調查的對象和內容,要根據教學目的來確定。調查前要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然后指導學生制定調查提綱。學生要直接到調查單位或場所進行調查活動,提出問題,找人交談,回來后,整理分析調查的材料,寫出調查報告。教師對整個社會調查活動要進行全面總結,著重引導學生把書本知識同社會實際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例如,學習“經濟成分”時,可以把三資企業、國營企業、私營企業和個體戶分別作為調查對象,了解我國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現象,多層次生產力的現實,認清我國國情,認清我國經濟發展目標等。學生必然會從大量的確鑿的事實中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社會調查還能讓學生走出家門、校門,跳出書山題海,到復雜的社會中去見世面,經風雨,在實踐中更快的成長。
參觀訪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走出書齋,面向社會,面向客觀實際,用事實材料作教材進行自我教育的一中課外學習活動。
參觀訪問的對象和內容也是根據教學目的確定的。例如,在講授“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這一內容時,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要理解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在課前可組織學生走訪當地的人大代表,了解有關情況,使學生或得第一手資料和信息。課堂上教師再深入淺出地作些說明,讓學生知道我國人民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力,其具體途徑是人民選出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參觀訪問要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訪問對象,參觀訪問前要向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參觀訪問后要及時指導學生整理材料,寫出心得體會。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
這些活動也是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開展這些活動,對學生提高學習知識的自覺性,擴大視野,發展潛能,都有重要的作用。
組織主題演講會和小論文比賽,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好演講主題,要引導學生暢談認識,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充分發揮能動作用,從中培養創造能力。這是一塊學生自我教育和學生間相互教育的肥沃土壤,是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意識、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創新意識的園地。例如,在講到“環境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本地區存在的環境問題,寫一篇演講稿或小論文。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相關的問題入手,進行適當的走訪與調查,使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多方面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能力。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的,有計劃地請專家、新聞人物作報告,舉辦專題講座,這也是思想品德課經常采用的課外活動形式。組織這種課外活動,要注意所請的專家、學者必須是學生心目中崇敬的對象或喜歡的人物,講座和報告的內容要請主講人按照教學目的多講一些實際材料。例如,在講到“違法犯罪”的內容時,教師可請當地著名的司法人員到學校為學生開展“法律知識”專題講座,讓學生在真實的案例中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增強守法觀念,加強自我防范,從而取得較好教育教學效果。
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通過學生的宣傳與倡議活動,既提高了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又可以讓其他的同學或有關人員獲得知識,受到教育,可謂一舉兩得。因此,教師可根據教材的相關內容,適當的組織學生開展有關宣傳與倡議活動。例如,在講授“生命健康權”的內容時,教師讓學生圍繞“珍愛生命”、“關愛他人”、“遠離暴力”等主題,以多種形式在校內、社區內進行宣傳活動,使其他學生和有關人員認識到,我們在享有生命健康權的同時,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提高大家的權利和義務觀。
在學生的課外和校外生活中,觀看電影電視和閱讀課外書刊,是他們活動的重要內容,這是學生豐富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同時又可能是受到不良影響的“污染源”。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的內容,有計劃地組織指導學生閱讀課外的書刊,觀看健康的、有意義的電影、電視錄像,經常進行書評、影評和讀書心得交流,要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和鑒賞能力,使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得到提高和發展。例如,為了幫助學生增強珍惜受教育權利的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美麗的大腳》、《心跳墨脫》、《背起爸爸上學》等電影,觀看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形成共識,實現教育的目的。
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組織指導好各種課外學習小組,如法律知識學習小組、時事政策學習小組等。這些小組可以主動配合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組織演講會、報告會、知識競賽,舉辦展覽,出黑板報等。教師應當熱情幫助這些學習小組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并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此外,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的需要,可以有計劃的組織學生講小故事,做小事(好事),寫小通訊,主題剪報或手抄報等活動。這樣就給學生動口、動手、動筆創造了條件。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課教學應大膽創新,積極試驗,組織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外活動,并逐步把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融為一體,爭取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