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寬
(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龍文中學 福建 漳州 363005)
新課程建設和高考改革的新形勢新要求,特別是加上這次新冠疫情的影響,高中思政課堂正經歷著學習方式的歷史性變革。高中新課改對思政課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既要貼近生活,又要服務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同時新高考又明確思政課堂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因此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高中思政課教學在新高考背景下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自主學習一直以來都是中外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能夠促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長足發展可謂是教學者追求的最終目標。美國密峙安大學的賓特里奇教授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建構性的學習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首先為自己確定學習目標,然后監視、調節、控制由目標和情境特征引導和約束的認知、動機和行為。自主學習活動在學生的個體、環境和總體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1]。
那么如何利用高中思政課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由“學會”走向“會學”。下面,我就對思政課堂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新高考形式下,課堂教學改革的第一要務就是教師要樹立尊重學生、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將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思政課堂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有意讓自己缺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其次,教師也要進行角色轉變,把職業角色由主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合作者或促進者。例如:我們在進行高三一輪復習時,可以讓學生先自主進行基礎知識梳理,再分組上臺分享復習時遇到的問題或重難點,然后教師可以分享自己制作的微課,讓學生課后進行對比學習再次鞏固。教師只有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師角色,才能實現學生真正的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的形成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思政教學中要從日常工作中的細節和點滴做起,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的培養,讓自主學習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欲的源泉。高中的思政課堂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思政教師不僅要善于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更需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能讓學生認識到思政課學習的實用性及有趣性,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政治。例如:我在上統編版《原始社會的解題和階級社會的演進》時,學生分四組收集四種社會形態特點的視頻與圖片并上臺展示,學生不僅能生動直觀地了解這四種社會形態,而且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政治的意識。
龐維國編撰了《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的專著,書中主張“把教學的基本順序由講授式教學的‘先講后學’變為‘先學后講’”,要求“教師掌握一些具體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2]。在思政課堂中可以借鑒這一理論,創新思政課堂的教學方式,開展活動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反思式學習等課堂活動,盡量把課堂還給學生,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積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勵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探究,自主歸納知識,自主設計問題。例如:《政府:國家權力機關》這一框題可以開展多種活動,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首先由學生課前分組利用微課預習,了解政府的職能;再次,讓學生登錄政府網更深層次了解政府,并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最后升華分組談談中國政府與美國政府分區別。這樣從課前的分組收集材料、課中的課堂展示、課堂探究、課后作業等等,教師不斷地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評價機制、科學有效地實施學生評價、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要以發展性、多樣化、全面性為基本原則,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完善學生的自主評價機制。比如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可以制度學習評價表,可以針對學生進行觀點闡述、成果展示時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態度、語言表述的邏輯性、小組參與的積極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合作學習則可以制定活動測量表,從學生的參與度、創新度、達成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探究式學習則可以從信息收集加工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質疑精神等方面分優秀、良好、需努力三個等級進行評價,達到以評促學的效果。
綜上,在高考改革的不斷推動下,新形勢下的思政教學模式以及觀念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思政教師只有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培養自主學習的核心素養,才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