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玲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合隆實驗學校 吉林 長春 130200)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事業的蓬勃發展,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努力為學生探求更廣闊的提升空間,學生的閱讀技能備受關注。閱讀能力不僅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個小學生的必備學習品質,加強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可以從根本上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基于此,教師必須深化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采取創新教學策略,使學生的閱讀技能獲得實質性突破。下面我們就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和提高閱讀技能闡述幾點策略。
小學生接受系統化語文教學的時間還不長,語文底子和閱讀技能都比較薄弱,對于閱讀課程的學習態度通常是興趣使然的。興趣不僅是學生主動參與閱讀的先決條件,也是提高學生閱讀技能的必備因素。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激趣的重要性,不僅難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也無法達成預期的閱讀技能培養目標。基于此,在新時期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思想,根據具體的文本內容積極創設多媒體情境,一方面可以為課堂注入智慧因子,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做好閱讀技能培養的鋪墊工作。比如,在《狐假虎威》一課中,教師在新課導入環節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播放與課文同名的動畫視頻,情節生動的動畫內容不僅可以迅速活躍課堂氣氛,也能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初步感知,進而激發學生的深入閱讀興趣。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認識課文生字,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義,引導學生體會這個故事蘊含的人生哲理和深刻寓意,使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實現本課知識目標的同時,也顯著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技能。
閱讀探析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具備的閱讀技能。培育學生的閱讀探析能力,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也能增強學生的質疑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小學生的語文功底和閱讀技能都有待完善,但是他們通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理,在學習和生活中容易產生疑惑,更樂于破解謎題,這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和提高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學情。基于此,教師在培育學生閱讀技能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方式,根據具體的課文內容積極設計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現在學生的腦海中畫一個問號,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的閱讀思維方向更加精準,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探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開滿鮮花的小路》一課中,教師在深度閱讀環節就可以為學生設計問題情境: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是什么時候出現的?為什么會出現?這些鮮花是什么樣子的?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寫了這些鮮花?提出問題后,教師鼓勵學生帶著問題繼續細讀課文,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不僅可以得到閱讀探析能力的鍛煉和培養,也能感受到生活事物的美好,進而養成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優良情態,這些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都大有裨益。
情感體悟能力是一項重要的閱讀技能,也是大多數小學生都缺失的思維品質。每篇課文都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情感,教師只有帶領學生體會這些情感意蘊,才能有效完善學生的閱讀技能。基于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善于把握課文的情感脈絡,為學生營造優渥的情感氛圍,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情感體悟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增強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提煉能力。比如,在《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中,教師在新課導入環節可以先為學生講述雷鋒樂于助人的事跡,不但可以順利引出新課題,也能激發學生對雷鋒的崇敬之情,打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在接下來的深度閱讀階段,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并通過對詩歌內容和情感的剖析,引導學生透徹的領會雷鋒精神,不僅顯著提高學生的情感體悟能力,也能幫助學生養成樂于奉獻、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總而言之,小學是為學生構建語文核心素養基礎的關鍵時期,也是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重點階段。基于此,教師必須明確傳統語文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精神,將語文課程與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有機整合,積極引入多媒體技術、設計問題情境、把握情感脈絡,多角度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全方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從而大幅度增強語文教學質量,收獲豐碩的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