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芳
(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第一實驗小學 河南 欒川 471500)
與單篇文章不同,整整本書閱讀花費的時間比較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逐步指導學生,主要分為閱讀前提高學生興趣,閱讀中推進,閱讀后互相交流學習,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愛好,引導學生正確完成整本書閱讀。在本文中,通過這三個步驟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提高他們的學習技能。
小學生非常喜歡有趣的文章,對課本的閱讀書籍文章不感興趣。因此,在進行本文教學之前,教師應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創建一個舒適活躍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沉浸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促進學生找到最佳的閱讀狀態[1]。
首先,中文教科書中有很多文章是描述四個季節景色的經典語句,教師對這些文章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將教科書中的圖像用大屏幕展現給學生,以產生視覺沖擊,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這樣可以使學生通過學習文章來獲得更多的收貨。其次,語文大多數文章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情景再現或者與學生一起討論進行教學,通過使學生真實地融入學習氛圍中以吸引學生,并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樂趣,以增強他們的學習欲望。第三,教師需要找到一些有趣的故事講給學生,以拓寬視野,激發他們對有趣故事書籍的閱讀,增加探究文章的興趣,并提高教學效果。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加強學科的整合來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使用語文言和音樂集成來根據文章的內容播放適當的音樂,這會使學生沉浸在整個學習氛圍中,讓學生可以完全參與閱讀,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并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科書的內容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并營造有效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融入到老師的教學環境中,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力[2]。
低學段個孩子既好動又活躍,閱讀會使他們感到疲倦,并降低其閱讀興趣。各種類型的閱讀活動可以提高他們的熱情和閱讀信心。
閱讀推進應該在學生完成獨立自主閱讀工作之后進行,這將幫助學生保持閱讀的良好習慣并掌握閱讀技巧。閱讀推進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使用以下形式:(1)每天讀課外書半個小時。(2)每周寫2—3次的讀書筆記,摘抄課外書中具有新鮮感的詞句,并寫上幾句自己的心得體會。(3)上好閱讀推進課。閱讀一半的時候,可以上一節課來幫助學生在閱讀課上進行交流,并解決最近的閱讀問題和煩惱,可以討論閱讀過程中獲得的收獲,這可以增加學生在閱讀時的興趣。學生在閱讀以后通過交流可以互相分享閱讀的收獲和感想,交流的方式多種多樣,這可以是閱讀交流,講故事,制作閱讀卡,書簽,手寫報等形式的情感交流。
閱讀每本書之后,可以安排一節交流課程,交流的主要形式是游戲,演講,繪畫,改寫等。交流的內容包括圍繞整本書閱讀的背景和其他元素,學生們發現書中最神奇的故事,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完成故事情節的發生,對于低學段學生來說,寫作非常困難,因此,在閱讀過程中不要給學生布置高難度的寫作要求,這是確保學生保持閱讀興趣的基礎[3]。
新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應“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沒有積累,培養語感更是無從談起,將也就沒有真正的聽,說,讀,寫技能。當然,也就學不好語文,因此,需要積累語言,多增加業余愛好書的閱讀數量,以低學段學生開始,就應該注意閱讀的累積。這時候的學生們的記憶還處于比較高的時期,能夠記住一些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可以收集一些喜歡的精美語言,優美詞語等等,還有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學習的材料,我發現大多數學生記筆記的主要原因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特別是低學段學生,他們沒有良好的閱讀能力,難以理解課文中的單詞和短語,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老師規定必須摘抄他們才抄的,并沒有出于自身的學習去考慮摘抄它,摘抄的語句得不到實際運用,那么學生是不會體會優美單詞和短語的巧妙用法的。
在小學低學段,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仍然很差,而且他們通常很難將自己的所想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他們的一大劣勢,但是他們也存在很大的優勢,比如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較豐富,老師就可以借助這一優勢引導學生通過繪畫等方式來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閱讀詩歌和圖畫書后,可以根據書籍或圖畫書中的細節和背景對情節進行改寫,并以短詩和圖畫的形式來表達,這樣在每次閱讀后,他們都會學習到一些真正有用的知識[4]。
總的來說,當引導低學段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時,需要注意的是要尊重孩子的閱讀特征和興趣,這樣才能使孩子對閱讀保持良好的熱情,從而保護孩子的自信心不受打擊。